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力 彈 教案.doc
教學設計 課題:一、力彈力 課型:新 授【設計思想】 本章是引導學生進入力學世界的開篇,是學習后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基礎。而本節則是學生學習力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教學關鍵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為后幾節教學做好鋪墊.本節課首先通過學生的體驗,認識到力的存在,再例舉人、動物、非生命物體施力的事例概括出力的概念.通過力作用在氣球、海綿、彈簧、橡皮筋上引起的變化,引出形變和彈性形變的概念,進而領悟到彈力;通過設計實驗探究彈性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的關系,體會測力計測力原理;經歷比較力的大小可轉化為比較彈簧形變大小的過程,領悟轉化的物理思想.通過自學、討論、體驗等形式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學會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會測量力。本節最后通過觀察圖片中的日常現象并類比動能概念,得出彈性勢能的概念;發生形變的物體對其他物體產生的作用,(即就是對其他物體做功)。使學生知道發生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并不難學,引領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教學目標】1.組織學生動手體驗力的存在,初步建立力、彈力的概念.2.通過實驗探究“物體的彈性形變與所受外力的定性關系”,領悟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并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3.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4.通過一系列實驗的設計與探究,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5.通過小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參與、勇于創新的意識及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學習重點】力是什么、力的測量【學習難點】形變大小與外力的關系及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教學準備】氣球、海綿、橡皮泥、橡皮筋、塑料尺、彈簧、彈弓、子彈、彈簧測力計等.【教學流程】(一)引入新課【活動一】1.盡可能伸直手臂的情況下提起椅子2.兩手握拳,對推;兩手相扣,互拉學生活動師:通過上述活動你感受到了什么的存在?生:力(二)課堂活動第一部分 力是什么請同學們看屏幕上圖并分析:(a)運動員舉起杠鈴(b)棒擊球(c)狗拉雪橇 (d)錘砸釘師:在物理學中,我們把“舉、擊、拉、砸”這些動作稱為作用,同學們通過上述活動體驗發現只要有力的作用發生,就一定會涉及到幾個物體呢?生:兩個師:力是什么呢?你能否給力下個定義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4后,并完成學案紙上的相關填空。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后,請同學回答:什么是力?生: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師:這里有兩個物體,我們把其中一個物體稱為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稱為受力物體,誰來說一說,什么是施力物體?生: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追問:什么是受力物體呢?生: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師:下面請你們判斷一下圖片中的哪些是施力物體,哪些是受力物體呢?學生回答第二部分 形變和彈力【活動二】做一做,觀察物體形狀的變化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力,下面就請同學們嘗試對氣球、彈簧、橡皮筋、海綿、橡皮泥等物體施加力的作用,觀察它們的形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學案紙上。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1. 用手壓氣球;2. 用手拉或壓彈簧;3. 用手拉橡皮筋分別請用橡皮筋、彈簧、海綿、橡皮泥做實驗幾組學生帶著自己小組的器材到前面描述展示自己組的實驗并保持施力的狀態?組織其他學生觀察,松手后它們的變化,引出形變及分類。師: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發生形變的物體,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這樣的形變叫彈性形變.發生形變的物體,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復原狀,這樣的形變叫范性形變.今天我們重點研究具有彈性的物體。當你用手拉橡皮筋時,你的手有什么感覺?請同學們再次拉一拉橡皮筋來,并注意觀察手指的形狀是否變化?【思考】在上述活動中,壓扁的氣球,被拉伸的橡皮筋會對使它們發生形變的手指 (產生不產生)力的作用.師: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后,力圖恢復其原來的形狀,而對另一個物體產生力叫彈力。(拉力、壓力、支持力、推力等都屬于彈力)活動3:探究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關系【猜 想】物體所受外力越大,物體形變可能就越大.【活動三】分別用較小和較大的力壓塑料尺,注意觀察塑料尺彎曲的程度.實驗現象:壓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彎曲程度越(大/小) .【活動四】分別用較小和較大的力拉彈簧注意觀察彈簧伸長的長度.實驗現象:拉彈簧用的力越大,彈簧伸長得越 .長/短)過渡:根據該原理人們制作了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第三部分 力的測量(1)制作原理: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就越長.(2)主要構造:彈簧、秤鉤、指針、刻度盤信息快遞: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 ,簡稱牛,符號為N。一般用F表示力.你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就是1N.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彈簧測力計使用方法,完成學案紙上填空:【彈簧測力計使用方法】(1)選擇彈簧測力計,應先了解它的和,所測力的大小應在它的 ;(2)測量前,應檢查指針是否指在 上,若不在,應;(3) 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與受力方向一致,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 .組織學生討論回答并分析注意事項【議一議】下圖哪一種操作正確的?其余錯在哪里?學生回答【試一試】1.用手向下拉彈簧測力計的秤鉤,體驗并比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N和5N時,手的用力情況。 2.將一個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的秤鉤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身邊常見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第四部分 彈性勢能組織學生閱讀課本P47“生活物理社會”,本節最后通過觀察圖片中的日常現象并類比動能概念,得出彈性勢能的概念.【思考】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能對其他物體工作嗎?學生模擬“彈弓射箭”運動員能被彎曲的撐桿彈向高空;彎曲的跳板能彈起人;拉開的弓能把箭射出去;人能被形變的蹦床彈起來師: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彈性勢能.(三)交流與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四)布置作業完成學案紙后面的練習:1.觀察生活中的物品和兒童玩具,其中哪些是利用彈力來工作的?2.你能否設計制作一個橡皮筋測力計.【板書設計】 8.1 力 彈力1.力: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施力物體,受力物體)2.彈力:(拉力,壓力,推力,支持力)3.測量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1)原理: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就越長。(2)使用方法:認清量程與分度值,校零,測力時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讀數時視線與刻度盤垂直。4.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