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3功 教案.doc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 第三節(jié) 功教學目標:1、知道力學中的功的含義。2、理解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的因素。3、理解功的計算式和單位,會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教學重點:功的概念和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功的計算。教學難點:理解功的計算式和單位,會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正確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會用功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器材:斜面、小車、砝碼、木塊、彈簧測力計、刻度尺教學過程:一、復習,知識準備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樣?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二、引入新課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課并啟發(fā)學生區(qū)分“工”與“功”,進一步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三、新課教學1、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1)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F)(2) 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S)2、舉例幾個不做功的例子:(1)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路程,也就是沒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沒受力。(2)物體受到力,但沒有移動距離,即通過的路程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輛汽車,汽車沒移動,推力對物體沒有做功。(3)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距離,但移動的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沒有對桶做力。3、功的計算,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1)功的計算式:W=FS(2)功的單位:焦耳,1焦=1牛米。(3)功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4、1焦耳的物理含義:在1牛頓力的作用下,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1米。四、例題例1.下列四種情境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A提著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B舉著杠鈴原地不動C用力搬石頭但沒有搬動D推著小車前進精析:判斷一個力對物體是否做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例2一列火車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整列火車受的阻力是9104N,問這列火車行駛1min火車做了多少功?精析:解此題時,首先注意火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火車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則F=f,另外距離可以利用S=vt來求,最后可用公式W=Fs求出火車在這段距離中所做的功。全解:由V=S/t得,S=Vt=20m/s60s=1200m根據:W=FS得W=FS=fs=9104N1200m=1.08108J點評:本題不僅訓練了功的計算,而且訓練了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來確定物體受力情況的思維過程。五、練習。六、小結及作業(y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