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 1.6記錄天氣 教案
6 記錄天氣教學內容教材第1213頁,記錄天氣。教學提示因為本冊結合第八單元“統計”還安排了“記錄天氣”的綜合運用,所以,本單元記錄天氣的標題為:記錄天氣(一)。這個綜合應用包括三個部分內容。活動一,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當地10天的天氣情況,這個活動需要提前布置,讓學生課前完成。按每周四節數學課計算,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學習至少需要5課時(一周多),如果開學第一節數學課就布置記錄活動,到本節課應該正好完成。活動二,交流記錄情況。首先交流學生個性化的記錄天氣的方式和結果,滿足學生展示、分享的愿望。接著通過“說一說”中的兩個問題,交流學生收集天氣情況的途徑和學到的知識。活動三,整理收集的數據,并嘗試計算溫差。首先討論并讓學生了解什么叫溫差(指一天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差)。然后,提出“把自己記錄的天氣情況整理在下表中,試著算出每天的溫差”的要求。最后,在問題討論中,設計了三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總結和生活經驗的提升。其中的(1)(2)兩個問題,可結合交流環節提出并討論。本次綜合應用活動,從活動空間來看,是課外與課內的結合;從活動方式來看,是學生10天實際記錄實踐活動與課內學習的結合;從知識的內容來看,是已有知識經驗的應用和新知識學習的結合。其中,求每一天的溫差是新知識,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對溫差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結合每一天的預報溫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必要的話,可以借助溫度計上的刻度進行計算。不要總結計算法則,更不要講有理數運算。教學目標1、經歷記錄、交流、整理天氣情況,并嘗試記錄溫差的過程。2、了解溫差的含義,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每天的溫差。3、積極參加天氣的實踐活動,獲得有關天氣的常識和愉快的情感體驗。重點、難點了解溫差的含義,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每天的溫差。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天氣記錄表。教學過程(一)四個活動一、活動1:提前布置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當地7天的天氣情況。1.師生通過談話引出開學第一天就布置的記錄天氣的實踐作業。師:同學們,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就布置了一項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這7天的天氣情況。我相信同學們都完成得非常好。設計意圖:師生談話把學生帶入輕松的學習氛圍。2.全班討論一下了解天氣情況的途徑。師:現在,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說說:你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搜集天氣信息的呢?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我每天都看電視上的天氣預報。我家訂著報紙呢,每天上面都有。我爸爸媽媽的手機和小靈通上都訂著天氣預報呢。上網也能查到天氣情況。還可以打電話12121,也能知道。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現在是信息時代,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許多途徑了解到天氣情況。設計意圖:交流記錄途徑,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到獲得知識的多元化。二、活動2:交流記錄情況。交流學生記錄的7天的天氣情況。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記錄方式的機會。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記錄的天氣情況,同桌兩個人互相欣賞欣賞,看看各自的記錄都有有什么特點。學生同桌互相欣賞天氣記錄情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記錄情況。設計意圖:交流學生個性化的記錄天氣的方式和結果,滿足學生展示、分享的愿望。一張張形式各樣的統計結果,張揚了學生的個性。2. “說一說”第(1)個問題,讓學生交流搜集天氣的情況的方法和途徑。這個環節在上課已開始就已經解決了。師:同學們,現在誰愿意把自己記錄的天氣情況展示給大家。學生展示記錄情況,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記錄方式的機會。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也可以通過學生互評來解決。例如:零下溫度的讀法、含義。如:5讀作負5攝氏度或負5度,是比0攝氏度低5攝氏度的溫度。不同的天氣情況就用不同符號表示。如:F表示風,橫線越多表示風力越大,還有表示晴天等等。如果出現有些同學記錄的同一天的天氣情況不一樣,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原因是什么。(了解途徑和記錄時間不同可以導致記錄結果不同,比如:頭一天晚上和第二天中午的記錄結果,網上查詢和電話查詢的結果,可能會不同,這屬于正常現象)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匯報,即時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性。體現我們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提出“說一說”第2題,交流學生在記錄天氣情況的活動中學到的知識。要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師:同學們在剛上課的時候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搜集天氣情況的許多途徑。我相信:通過這7天天氣情況的搜集,相信你一定有不小的收獲。現在把你學到的知識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交流,教師巡視。師:現在誰愿意說給全班同學聽呢?讓大家來分享你的收獲。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我認識了很多天氣符號,我想展示給大家。(學生展示并講解)F表示風,表示晴天。我知道了某天的最高氣溫一般指午后2時左右測的氣溫,最低氣溫一般指早上日出前后測出的氣溫。天氣預報對于我們來說很重要。我每天都要看,就能知道明天需要穿多厚的衣服,用不用帶雨具等等。師:通過大家的記錄和交流,我們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同學們在課下通過自己學習獲得的。看來不僅僅在課堂能學知識,只要你用心,生活中處處都能學到知識。設計意圖:說一說學到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三、活動3:整理收集的數據,并嘗試計算溫差。首先討論并讓學生了解什么叫溫差。師:為了使我們的記錄更清楚、更直觀,下面請同學們把做好的記錄整理書上13頁的統計表中。在這之前我們一起來想一想什么叫溫差,同桌兩人可以商量商量。生:指一天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差。求溫差是新知識,活動中,教師要給予了關注,充分利用學生對溫差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結合每一天的預報溫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必要的話,可以借助溫度計上的刻度計算。2.提出“把自己記錄的天氣情況整理在下表中,試著算出每天的溫差”的要求。師:非常正確。下面同學們就開始填表,并試著計算出每天的溫差。(教師提示:表格的左邊第一欄有,在填表的時候就不用再寫了)學生填表,教師巡視指導,如果學生計算溫差有困難,可提示學生想一想溫度計的刻度是怎樣排列的。師:填好之后,同學們互相看一看誰寫得干凈整齊。師:下面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統計表呢?(學生展示自己的整理結果,教師評價和生生評價相結合)設計意圖:“整理數據”這一環節,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完成,對知識進行了統計和再現。交流學生整理和計算的結果,重點說一說計算每天的溫差是怎樣算的。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方法的機會。師: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每天的溫差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從溫度計上找出最高溫度,再找出最低溫度,兩個溫度之間有幾個刻度就說明溫差是幾。我看看最高溫度是幾度,在看看最低溫度是零下幾度,把這兩個數字加起來就是這一天的溫差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注意教師不要總結計算法則,更不要講有理數運算。只要讓學生利用對溫差概念的理解來進行計算就可以。四、活動4:問題討論。師生一起分別對每個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請同學們打開書17頁。看一看“問題討論”中的三個問題。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師:為什么有些同學記錄的同一天的天氣情況不一樣呢?生:可能是因為有的同學是頭一天晚上記錄的天氣,有些同學是第二天中午記錄的天氣,記錄時間不同。生:有些同學是上網查的天氣情況,有些同學是看電視或通過手機短信得到的信息,獲得信息的途徑不一樣。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課活動的總結和生活經驗的提升,是已有知識經驗的應用和新知識學習的結合。學生再一次進行合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學生知識得到了鞏固,問題意識得到了發揮。(二)達標反饋師:預報的天氣情況是每天的實際情況嗎?生:我認為基本還是比較實際的,就是偶爾預報下雨了,可是第二天卻沒有下。生:我認為偶爾和實際情況不符也是正常的。因為天氣預報是對明天或未來天氣的預測,有的是對當天天氣的實測,所以存在一定差別,這是天氣預報工作中允許出現的誤差,不是記錄的錯誤。設計意圖:這個問題的解決讓我們的數學知識更加生活化,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給學生提供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師:某一天的溫差和這一天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有關系嗎?生:當然有關系了,因為溫差就是指一天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差。生:我覺得也是,比如最高溫度是4度,最低溫度是零下3度,那么這一天的溫差就可以用4加3就是7度。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溫差這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加強求溫差的練習。(三)課堂小結師:通過這7天來對天氣情況的記錄和我們今天的課堂活動,大家不但知道了許多收集的途徑和方法,還學習了許多新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我們知道天氣情況不僅關系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學習,而且和農業交通等各行各業都有聯系,那我們都應該關注它、重視它,做生活的中的有心人!設計意圖:簡短的語言介紹了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使學生了解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四)布置作業1判斷題(l)0是自然數,也是偶數( )(2)0可以看成是正數,也可以看成是負數( )(3)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4)如果盈利1000元,記作1000元,那么虧損200元就可記作200元( )(5)如果向南走記為正,那么10米表示向北走10米( )(6)溫度0就是沒有溫度( )2用正數和負數表示下列各量(1)零上24攝氏度表示為___________,零下3.5攝氏度表示為______________。(2)足球比賽,贏2球可記作_________球,輸一球應記作____________球3一物體可左右移動,設向右為正,(1)向左移動12應記作什么?(2)“記作8”表明什么?4一潛水艇所在高度為50,一條鯊魚在艇上方10處,鯊魚所在的高度是多少?5甲地海拔高度是30,乙地海拔高度是20,丙地海拔高度是10,哪個地方最高,哪個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答案:1、2、24,3.5;+2,13、12米,向右移動8米.4、40米板書設計記錄天氣中央臺天氣預報看手機信息生報紙上生網上打12121電話查詢教學資料包(一) 教學精彩片段趣味導入學生模仿預報員播報天氣預報例如: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天氣播報員,今天天氣我播報。天氣:晴(多云、陣雨)最高氣溫:-度最低氣溫:-度請同學們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溫。(請同學們注意增減衣物,防止感冒。請同學們注意帶好雨具,防止淋雨。)(1) 有的學生可能播報15(2)有的可能報出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抓住這兩種播報方法讓學生談談這兩種記法有什么不同?(二) 數學資源九月的省會秋高氣爽,環保部門又傳來好消息,昨天我市大氣質量AQI指數為27,是個一級優天氣。而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截止到今天中午十三點,空氣質量AQI指數僅為11,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位列第二。今天,省會上空藍天白云讓人心情特別舒暢。公園里、河岸旁隨處可見游園小憩的市民,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秋日的美景。站在200米高的電視塔露天觀光臺遠眺,西山清晰可見,藍天白云下日新月異的城市猶如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而在西山上向東看省城,也是天高云淡,美景如畫。到今天下午6點,石家莊空氣質量指數的實時數據為10,空氣質量一級優,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中位列第13位。從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從今天零時我市的大氣質量AQI指數就開始一直呈下降趨勢,最低時僅為10,高也沒有超過27,如果照現在這樣一直持續下去,我市還會收獲一個一級天。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我市共收獲18個優良天,其中優級3天,良級15天,三級輕度污染10天,四級中度污染3天,優良率為58.%。8月21日至30日,我市空氣質量連續10天為良好級別,這是繼5月份連續出現4個一級優、6月份連續收獲6個二級天后,再次出現的連續良好天氣狀況。截止目前,我市已經收獲良好天氣116天,提前四個月超過去年114天優良天氣水平。良好空氣質量的出現,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我市以超常的認識、超常的舉措、超常的責任、超常的氛圍,采取以壓煤、降塵、控車、遷企、減排、增綠等為主要內容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得益于近期的不斷的降雨以及氣象條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三)資料鏈接有效傳播是指節目傳播的信息能讓觀眾聽得懂、記 得注用得上。在國外,傳播的有效性是衡量媒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在我國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有 效傳播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有的編導為了加大天氣預報節目的信息量,延長預報時效,在平時的節目 中加入了5天或7天的逐日滾動預報。制作這類節目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可以讓觀眾根據天氣變化來安排自己的 衣食住行。但是如果每天的預報都非常詳細,平鋪直敘,讓觀眾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記住如此多的信息是 不可能的。很可能是聽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最終結果可能連24、48小時的預報都記不祝而且電視傳播的 過程是瞬間的,不可逆的,不象報紙上的信息,可以回過頭來反復理解,反復記憶。因此天氣預報的編導在構 思解說詞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信息接收限度和電視傳播的局限性,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盡 量使解說詞的內容都變成有效信息,而不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雖然該說的都說了,但觀眾卻沒有得到有效 信息。還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換一種做法,24、48小時預報說得詳細些,而后面幾天只給一個大致的天氣趨 勢,那么觀眾接受起來就要容易得多,而且記得住,用得上,同時也使預報的難度大大降低。實現有效傳播,還要考慮觀眾的定位問題。天氣預 報關系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擁有廣泛的收視群。但不同類型的觀眾對天氣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比 如一些農業氣象方面的信息,放在省衛視是合適的,因為衛視臺的節目大多數農村都能收到,而放在經濟生活頻道就不合適,因為經濟生活頻道的定位是城市觀眾,過多的農業信息對城市觀眾而言就是無效信息,同時也 和經濟生活頻道都市化的整體風格不協調。因此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編導在構思解說詞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 觀眾的定位,使各個頻道的節目各有側重,使解說詞傳 遞的信息能契合不同觀眾的收視需求,充分體現“以人 為本”的創作理念,實現天氣信息的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