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1透鏡 教案.docx
透鏡教學設計課標要求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教材及學情分析本節為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第六章主要講述透鏡的初步認識和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章可以說是“光的折射”知識的延續,學生通過前一章已經認識到光從空氣進入三棱鏡以及從三棱鏡的另一側射出時各發生一次折射,而本章透鏡可以看成是兩個三棱鏡的組合。這節主要從透鏡的外形和透鏡對光的作用兩方面來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區別,使學生學習觀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意識到把握事情本質的重要性,應用折射光路可逆獲取平行光,培養學生運用逆向思維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同時本節透鏡對光的作用為重點,也為理解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借助實驗、課件、作圖等幫助學生理解透鏡對光的作用是相對于入射光而言的,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會聚了,其折射光比入射光更靠攏主光軸,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發散了,其折射光比入射光更遠離主光軸。無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光經過其后都向較厚的一側偏折了。【整體設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考慮。1.注重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現象,從生活走向物理。由這些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要探究的主要問題(明確目標、有的放矢),通過閱讀課本、 討論、分組探究,尋找物理規律,再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從物理走向生活。2.讓學生經歷探究學習過程,在注重物理探究的基礎上,滲透物理學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導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加強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自己的方案,使學生在各自學習層面上取得進步。3.落實新的評價機制,不僅注重結論的得出,還要兼顧過程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對學習、對科學的興趣。【目標及重難點】課題第六章:常見的光學儀器 第一節:透鏡 課時1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識別兩種透鏡;知道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 2.探究出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重點) 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簡圖,以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會區別兩種透鏡。2.會聯系折射知識及生活現象猜想透鏡對光的作用,并用實驗來驗證猜想,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常用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3.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2.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意識。重點透鏡對光的作用難點理解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教法實驗探究法、啟發引導、類比法、邊學邊練教具凸透鏡和凹透鏡若干、激光器組成的平行光、手電筒若干、演示用凸透鏡和凹透鏡、多媒體。【教學流程】 環節引導問題及教師活動預設學生針對活動預設設計意圖導學流程1導入明標1教師課件展示問題:北極探險的工作人員如果丟失了火種,如何用冰來取火的?教師在學生猜想后播放視頻,依據學生回答點撥引入課題(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來揭開用冰取火的奧妙)。2.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集體朗讀)教師解讀目標1.猜想方法2.朗讀并明確目標從生活走入物理,激發興趣明確目標、有的放矢2.認識兩種透鏡一、探究活動一:1.桌上有一些透鏡,請同學們先“看” 后“摸”,說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2.教師依據學生展示板書透鏡的分類: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二、設問探知一:1.讓學生閱讀課本第六章第一節“凸透鏡和凹透鏡”相關內容,用筆在課本上畫出主光軸、光心、薄透鏡相關概念,并記住概念。完成學案中“設問探知一”: (要求:1.先用1分鐘獨立完成哦,相信你是最棒的! 2.再同桌交流1分鐘。) 教師督查2.展示點撥:依督查情況叫自學有問題的學生展示,暴露問題,依學生展示情況借助課件動畫點撥,幫助學生解難釋疑。(考察對薄透鏡、主光軸、光心概念的理解記憶以及特殊光線1:穿心箭、向不變。)教師同時示范畫圖并板書【過渡】提問:大家有沒有玩過用放大鏡會聚太陽光點火?(教師也可借助手電筒、放大鏡演示讓學生觀察)1.學生 先“看” 后“摸”,重點觀察并體會透鏡邊緣和中心的厚度。 并展示。2.學生依據要求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完成學案中“設問探知一”。3.回答教師檢測問題。解難釋疑。4.學生回答1.讓學生與物體充分接觸,獲得情感體驗2.讓學生學會閱讀課本,學會互助學習。以達到生生互動3.多媒體動畫輔助幫助學生解難釋疑3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一、探究活動二:1.提出問題:平行于主光軸的光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會怎樣傳播呢?2.引導學生猜想:教師對小組回答給予鼓勵評價-猜想是否正確?強調物理作為一門科學要用實驗說話。3.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1)學生探究活動:請同學們站立,打開手電筒觀察桌面上光斑的大小,并分別讓光通過凸透鏡、凹透鏡后再觀察桌面上光斑的大小。思考:光斑大小的變化說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分別對光有什么作用?通過凸透鏡光斑變 ,說明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通過凹透鏡光斑變 ,說明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依據學生展示教師再用激光演示。(2)教師演示實驗探究:探究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分別射到凸透鏡、凹透鏡上后,其折射光的走向:是靠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靠近說明該透鏡對光有什么作用?遠離說明該透鏡對光有什么作用? 4.師生互動總結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又叫發散透鏡)。 教師板書1.學生依據所學知識及生活經驗猜想。2小組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思考透鏡對光的作用。并完成學案探究活動(1)中問題,然后展示。3.觀看教師演示實驗,完成學案探究活動(2)中問題。并展示4.展示總結培養學生會聯系生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實驗引導總結現象規律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和物理科學素養環節引導問題及教師活動預設學生針對活動預設設計意圖導學流程4 .導學焦點和焦距5. 分析總結、理解透鏡對光的作用6.學以致用1.教師課件模擬展示實驗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過凸透鏡、凹透鏡后的走向。并向學生介紹焦點和焦距。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透鏡后的走向。(總結特殊光線2:平行來,過焦去)并板書、示范畫圖、尤其是凹透鏡的作圖、強調虛實畫法。2.請同學閱讀課本“焦點和焦距”相關內容,完成學案“設問探知二”中問題:(1)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 主光軸 平行的光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做 焦點 ,用字母 F 表示;凸透鏡有__兩__個焦點,是 實焦點 (填“虛焦點”或“實焦點”)。與凹透鏡主軸平行的入射光經過凹透鏡后將變成發散光線。將這些發散光線反向延長也會交于主軸上的F點,由于這一交點F不是光線實際會聚的點,因此叫做凹透鏡的 虛焦 點。(填“實焦點”或“虛焦點”)凹透鏡也有 兩 個焦點。 (2)焦距:焦點與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 ,用 f 表示。(3)特殊光線2 :平行來,過 焦 去。3.拓展延伸:如圖所示情況。請同學們依據折射光路可逆用紅筆標出光路看會得到什么?(教師督查,引導;提問學生探究情況) 引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作圖探討,并完成學案拓展延伸中的問題:A.通過凸透鏡的光 (“一定”或“不一定”)會聚于一點。入射光通過它之后向主光軸 (“靠近”或“遠離”) 了,其折射光束一定比入射光束 (“寬”或“窄”)。 B通過凹透鏡的光 (“一定”或“不一定”)是發散光束。入射光通過它之后 (“靠近”或“遠離”)主光軸了,其折射光束一定比入射光束 (“寬”或“窄”)。 C特殊光線3:過焦來, 平行 去。 4學生展示、教師課件動畫點撥、啟發引導總結,重點強調加深理解。(1)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相對于入射光束而言的。 會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會聚了,相對于入射光束折射光更靠近主光軸了。(2)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相對于入射光束而言的。 發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發散了,相對于入射光束折射光更遠離主光軸了。 (無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光經過其后都向較厚的一側偏折了。)5.應用:從物理走向生活。讓學生解釋開課時用冰取火的疑問。課件展示古人用冰透鏡取火。現在旅游時能否在森林亂扔礦泉水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要落實習主席提出的“青山綠水夢”。學以致用。1.聽教師介紹焦點、焦距,并認識第二條特殊光線。2.學生閱讀課本92頁,結合看課件,了解焦點、焦距概念。完成學案設問探知二,并展示。3.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問題;通過作圖發現問題。并完成學案“拓展延伸”中的問題。4. 聽教師精講點撥。通過總結加深兩種透鏡對光作用的理解。5.思考生活中透鏡的簡單應用。有環保意識。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生活的環境。體會物理的有用性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結能力。2.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逆向思維、思辨、總結能力。以達到對重難點的突破3.培養學生會從現象中找規律,貫穿物理學習方法:勤觀察、勤思考4.從物理走向生活、體現物理的有用性。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以致用。課堂小結教師啟發、學生展示 學生思考小結總結提升訓練拓展此部分依據課堂時間、學情而定,可靈活處理。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訓練,也可在最后統一訓練。學生依據教師要求、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層訓練)定時完成學案相關練習,并展示。鞏固強化知識的靈活應用【課后作業】學生依據自己的情況完成相關作業。 1必做題:完善學案,完成課后習題。注意總結:A.通過第1題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凸透鏡越厚,焦距越 ,折光能力越 ; B.通過第2題,你得到什么結論:把光源放在凸透鏡的 可以獲取平行光。 C.通過第3、4題你得到了什么經驗: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都是相對于 光而言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更向主光軸 了;光通過凹透鏡后更 主光軸了。2.選作:完成下圖的光路圖:【板書】 6.1 透鏡一、透鏡的種類: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 (從形狀分)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 二、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三、焦點(F):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在主光軸上相交的點。焦距(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四、三條特殊光線:1.穿心箭,向不變;2.平行來,過焦去;3.過焦來,平行去。【教后記】設計反思:本節課設計能夠緊扣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學習-文本學習-探究合作學習-分析歸納學習。也符合課標要求。在設計中把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分析學習放在首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能在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如:感知時愛護光學實驗原件,能實驗探究驗證猜想,能從生活走向物理發現問題、再從物理走向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分散難點、類比教學、平行對比、前后對比、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突破難點。教后記:課堂上學生能夠人人有事干,充實學習,快樂學習:在探究中尋找答案、在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同學處尋找答案,課堂緊張有序,基本按計劃完成任務。對于學生評價部分,由于學生主動性以及誠信還有待提高,故而評價方式還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