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案.doc
課題5.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主備人班級授課人課時授課時間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作圖。過程與方法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研討問題的能力,學習探索物理規律及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凸透鏡成像規律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教學媒體多媒體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師個案一檢查預習二知識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倒正大小虛實像距應用U2fU=2ffU2fU=f不成像獲得平行光Uf結論: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______像,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_____像;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_______像,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時成_______像;無論成什么像,當物體靠近焦點時,所成的像變_______,且像距變________.選擇題1、下列關于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光路圖中不正確的是 2、把凸透鏡當作放大鏡來觀察物體時,必須把物體放在凸透鏡的 A焦點以內 B2倍焦距處 C焦點上 D2倍焦距和焦點之間3物體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透鏡另一側離透鏡10cm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當物體移到凸透鏡前10cm處,所成的是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4、有一物體在凸透鏡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著主光軸逐漸移到1.5倍焦距處,像的變化是: A、從小變大; B、從大變小; C、不變; D、從小變大,又從大變小;5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30cm的地方,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有蠟燭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該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6、 一個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另一側光屏上成像,若將透鏡下半部分用紙遮住,物體的像將 、在屏上只被接到物體上半部分的像;、能得到物體不清晰的完整的像;、能得到物體完整的像,但亮度卻減弱了、能得到物體大部分的實像。7、某凸透鏡焦距在10厘米與15厘米之間,當物體距凸透鏡的距離為25厘米時,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 B縮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8、燭焰通過凸透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換,那么: A、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像,但是像的性質不能確定。 9照集體相時,發現有些人沒有進入鏡頭,為了使全體人員都進入鏡頭,應采取:A、人不動,照相機離人遠一些,鏡頭往外伸一些B、人不動,照相機離人近一些,鏡頭往里縮一些C、人不動,照相機離人近一些,鏡頭往外伸一些D、照相機和鏡頭都不動,人站近一些。三實驗回顧:1、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 邊演示邊提問實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新問題引導學生分學生對照課件復習,小組互相提問,夯實基礎理論聯系實際(3)調整后,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時(如圖乙),在凸透鏡另一側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 ______________(填光學儀器)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四作圖綜合:黑箱內有一只焦距為3cm的凸透鏡和一只平面鏡,請你畫出黑箱內的光路圖,并標出平面鏡上入射角的度數。作業設計見同步訓練板書設計5.3 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結論:當物距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照相機。當物距fu2f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投影儀。當物距uf時,凸透鏡成正大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教后反思在上節課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上,復習基本知識后,講解利用作圖的方法得出實驗結論,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讓每個孩子參與到實驗中來,實驗現象非常明顯,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