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3運動的快慢 教案.doc
1.3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幾種方法。2理解速度的概念,計算公式及速度的單位。3. 會進行速度的單位換算,能利用公式v=s/t 及其變形公式的計算。4.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學習重點】: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學習難點】: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頻閃攝影”【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播放視頻:動物的各種運動,引入新課。學生有興趣,積極主動進入學習狀態。二、新授:(一)探究生活中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播放百米比賽視頻,思考問題:(1)在跑步比賽中,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請各學習小組討論一下,觀眾是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總結】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快慢,路程長則比較快,路程短則比較慢;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長短比較快慢,所用時間短則比較快,所用時間長則運動慢。2、小組討論一位同學百米跑用了12s,而一萬米跑世界冠軍的成績大約是28min,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總結】因為單位時間的路程越大,則速度越大;而單位路程的時間越長則速度越小,故雖然后者也能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但比較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時間的路程來表示速度。(二)物理學中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1、學生閱讀課本第19,20頁,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1)物理意義:在物理學中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2)速度定義:在物理學中,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式:vs/t(3)單位: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則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單位是km/h或kmh-1。算算看:1 m/s的速度與1 km/h的速度比較哪個大?單位換算:1m/s=36km/h完成下列單位之間的換算:5m/s____________________km/h 10km/h_____________________m/s(4)閱讀課本第20頁中所給出的一些物體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2、速度計算下列物體運動的速度哪個大( )A蝸牛:1.5mms B炮彈:1000ms C發射人造衛星的最起碼速度:7.9kms D火車:360kmh一列火車200m長,以15m/s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1.6km的鐵路橋,求火車全部過橋所用的時間?(三)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頻閃攝影】為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我們用頻閃攝影的方法將運動物體的位置凝固住,會看到這樣的兩種不同情況。看課本圖1222,比較兩種運動的差異。【結論】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如物體沿著直線、快慢是變化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如【計算】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2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雖然固定,但我們也可以比較它們整個路程的速度,我們把它叫做平均速度。公式:s是整個路程的長度,t是完成整個路程所需要的時間,就是平均速度。三、總結本節知識點:1、速度2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板書設計:這節課是該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個這冊的重要知識點,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點,所以我們要對它引起高度重視。1速度的公式雖然在小學就學過,但為什么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學生卻并不知道,其實這里就滲透著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所以向學生展示為什么不用單位路程的時間來表示速度的意義就變得非常深遠了。在此進行一個討論是很有必要的。2計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種近似、平均的思想,通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平均速度的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種思想變化的含義是很重要的,何況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運動還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過讓學生練習,體會這種思想的轉變,這也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繼續加強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3運動的快慢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級 上冊 物理 1.3 運動 快慢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