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 彈力 教案.doc
第2節彈力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彈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彈力是如何產生的。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和使用方法;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重點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教學難點彈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如圖所示,跳水運動員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壓彎跳板,然后高高躍起,在空中做出各種漂亮的動作,再落入水中。請你想一想,為什么跳水運動員要用力向下壓彎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們能夠跳得那么高嗎?二、自學互研(一)彈力獨立思考并完成:1.舉例說明什么叫彈性?什么叫塑性?答:物體受力后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能恢復到原狀的特性,叫彈性。物體形變后,撤去外力,物體不能恢復原狀的特性叫塑性2.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3.如圖所示,小明用力拉長橡皮筋,將“紙彈”彈出去。其中,橡皮筋發生了彈性(選填“彈性”或“塑性”)形變,產生的彈力使“紙彈”的運動狀態(選填“形狀”或“運動狀態”)發生改變。4.如圖所示,的四個力中,不是彈力的是(D)(二)彈簧測力計自主閱讀教材P67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5.實驗室常用的測力工具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構造是什么?答:實驗室常用的測力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構造:彈簧、指針、刻度板、拉環和掛鉤。6.動手操作:分組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動手完成書本P7的實驗內容)序號評價內容記分1使用前觀察其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前校零3使用前有沒有將掛鉤來回拉動幾次4使用時是否沿彈簧軸線方向拉5會正確讀數6將同一物體掛在拉環上,看讀數是多少7實驗完畢器材有序復原最后得分范例:如圖,此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示數是1.4N。三、合作探究對學:對子之間相互檢查獨學完成情況,并用雙色筆做好記錄。群學:小組長先統計本組疑問,并幫助解疑。針對展示的方案進行討論交流。四、交流展示方案小明想自己動手制作彈簧測力計,他選用了甲、乙兩種不同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出兩種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圖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彈性形變,若要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乙;若要制作精確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甲。(均選填“甲”或“乙”)五、板書設計第2節 彈力1.彈力2.彈簧測力計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