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 6.3.3可能性 教案
第三課時:可能性教學目標: 1. 集合具體情境,經歷猜測、試驗、列舉、體驗等復習簡單的隨機現象,以及可能性大小的過程。2. 能列出簡單隨機現象的所有可能發生結果,能對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的描述。3. 主動參與游戲活動,能運用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對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認識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教學難點:能夠準確地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過程: 情境一:一個盒子中裝有10個紅球,5個紅球2個白色,球除顏色外完全相同,先任意摸出1個球。1 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確定現象 確定于不確定。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確定與不確定。 一定、可能與不可能。讓學生舉例說說什么是“一定”、“可能”與“不可能”。 2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如何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可以用“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 3游戲輸贏的可能性情境二:袋子里有紅、黃、藍皮球各1個,從中任意摸出2個,可能會出現什么結果?可能結果:紅紅、紅藍、黃藍情境三、轉盤游戲,設計一個轉盤,使轉到3的可能性是。你能設計出幾種?方案一、把轉盤平均分成4份,每份上分別由數字1,2,3,4。方案二、把轉盤平均分成8份,有2份上標有數字3。(先讓學生自行設計,學生的設計可能有多種,只要設計的合理,就應給予肯定。)課堂練習:第2、3題教學反思:統計與概率教學反思 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它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及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決策。小學階段學習統計與概率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隨機觀點來理解現實世界,初步掌握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統計的觀念,通過統計與概率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人、自然和社會;在面對大量數據和不確定情境中制定較為合理的決策,形成數學分析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解現實世界中的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能在不確定的情景中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是概率學習的主要目標。因此從小把隨機的思想滲透到數學課堂中去,這樣不僅給以后的學習帶來方便,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對于生活中的某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首先想到用統計的方法去收集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分析與判斷,這是能力與意識的具體體現。例如:十次硬幣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就要先算出十次硬幣共有多少可能出現的結果,十次硬幣可能出現十種結果,從而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十次硬幣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是百分之十。 在統計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對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外,還要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經歷,讓學生將完成某個任務或從事某個活動作為出發點,在收集、處理相關信息的活動中,根據結果給出自己完成任務的方法。教學資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