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5.1 兩種電荷 教案.docx
課題15.1兩種電荷教學目標1.掌握摩擦起電以及怎么判斷物體帶電.2.掌握認識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了解電荷量.3.掌握驗電器的構造、原理,會使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4.認識原子結構和元電荷e=1.610-19 C.教學重點摩擦起電現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電荷的概念和單位.教學難點掌握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導體導電的原因教學過程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設計意圖和關注的學生一、摩擦起電,兩種電荷1、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分別把棒靠近紙屑,乒乓球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小組回答: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作帶電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作摩擦起電。1、用絲綢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將一根玻璃棒水平吊起,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小組回答:兩根玻璃棒相互排斥.說明兩根玻璃棒帶的電荷相同.2、用毛皮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橡膠棒,將一根橡膠棒水平吊起,用另一根橡膠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小組回答:兩根橡膠棒相互排斥.說明兩根橡膠棒帶的電荷相同.3、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水平吊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現象?此現象又說明了什么?小組回答:橡膠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說明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不同.4、為了研究方便,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對這兩種電荷做出規定,同學們知道是怎樣規定的嗎?小組回答: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正電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叫負電荷,可用“-”表示.5、那么剛才我們所做的三種實驗,你能得到電荷間有什么作用規律?小組回答: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6、實驗結論: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1)正電荷和負電荷正電荷: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負電荷: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2)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7、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1) 利用帶電體的性質來判斷。(2)利用電荷間的作用規律來判斷。(3)出示驗電器,介紹也可以利用手中的這個工具-驗電器來檢驗。二、導體和絕緣體實驗1:取兩個驗電器A和B。用金屬桿把A和B連接起來,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屬箔都張開了。實驗2:改用橡膠棒把A和B連接起來,重做上面實驗,可以看到只有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而B仍然閉合。1、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電,B不帶電,如圖所示,用塑料棒把A和B連接起來.看有什么現象發生?說明了什么?小組回答:驗電器B的金屬箔不會張開.說明電荷不能通過塑料棒定向移動.由于塑料內部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可見塑料不善于導電.我們把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2、你知道常見的絕緣體有哪些?小組回答:常見的絕緣體有:橡膠、玻璃、塑料、陶瓷等.實驗3:改用金屬棒把A和B連接起來,重做上面實驗1、B不帶電,用金屬棒把A和B連接起來.看有什么現象發生?說明了什么?小組回答:驗電器B的金屬箔由于帶電會張開.說明金屬桿中有電荷在定向移動.金屬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叫自由電子,金屬是導電的.像金屬這樣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2、你知道常見的導體有哪些?小組回答:常見的導體有: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大地等.教師總結: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中有大量的自由電荷,它們受原子核的束縛力很小,能夠從導體的一個部分移到另一個部分.而絕緣體中,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的范圍之內,不能從絕緣體的一個部分移到另一個部分.板書設計一、摩擦起電,兩種電荷二、導體和絕緣體教學反思
- 關 鍵 詞: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5.1 兩種電荷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級 上冊 物理 15.1 電荷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