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全冊共73頁).doc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共73頁)十幾減9教學目標: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理解計算十幾減9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的發展。3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教學重點:正確口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掛圖、學具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示圖: 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里去買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去買桃,(小白兔對猴媽媽說)“阿姨,我要買9個桃。”問:小朋友,你們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呢?學生互相說圖意。“13個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全班交流 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運算方法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3-9=?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你是怎樣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從13個桃子里拿走9個呢?主動探究,用(小棒,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說一說,怎樣計算13-9。看誰的想法多。全班交流匯報。學生們可能會出現以下答案: 方法1:一個一個地減。板書:13-1-1-1-1-1-1-1-1-1=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板書:10-9=1 1+3=4 方法3:先減3,再減6,得出4。 板書:13-3-6=4方法4:想加算減。(因為9+4=13,所以13-9=4)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計算,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介紹給同桌小朋友們聽。試一試。計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題)。(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借助實物操作進行計算)指名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1、想想做做”第2題。先說說題意,再說說是怎樣計算出結果2、“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想加算減”的快捷,較快地算出得數,但不必強求統一算法。3、“想想做做”第4題(游戲:小螞蟻推木塊)。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1291091491891191991691391791595、出示算式:游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間的某種聯系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提問: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9)板書設計:十幾減9方法一:一個一個地減.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減去3,再減去6.方法四: 9加(4)等于13.練習一(1)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的減法計算。2在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為學習后續的內容作準備。3初步感知加、減法計算間的聯系,滲透辯證的數學思想。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小棒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我們上一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十幾減9)計算十幾減9有哪些方法?請你舉個例子說一說。二、計算方法練習1、練習第1題學生觀察第1題圖,交流并了解題意:9只老鼠做游戲,3只老鼠跳繩,一共有12只老鼠。讓學生填寫算式,再交流算式和得數并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2、20以內加法口算練習。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答。3、第2題:學生先在書上填寫答案。組織反饋交流,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三、口算練習1、第3題:(1)學生先在書上填寫答案。(2)組織反饋交流,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3)觀察:每組題中左邊一排數和算出的結果,看是怎么變化,從中你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小結。2、第4題:(1)出示圖。觀察圖,讓學生說說圖意?(2)全班練習:老師說出樹樁上的數,學生說出減9的算式,并算出結果。(3)指名進行練習。(4)小結,對練習情況進行評價。四、計算應用第5題:讓學生用三句話說說每副圖的意思,交流圖意。學生在書上列式計算,交流結果。五、總結評價今天這節課,我們對十幾減9進行了練習,你鞏固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新的認識?同學們課后也可以多練習,爭取以后看到這樣的減法題,就能馬上算出結果。練習一(2)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的減法計算。2在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重點: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教學準備:口算卡片教學過程一、復習1、看圖寫算式。2、填空。9+( )=14 9+( )=1714-9=( ) 17-9=( )9+( )=13 9+( )=1613-9=( ) 16-9=( )3、口算卡片二、口算練習第6題、第7題(1)課件出示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2)同桌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每人選做一行,然后交換。(3)校對,有錯誤的說說計算過程和順序。三、解決實際問題1、第8題(1)課件出示題目。(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3)看著圖練習說圖右邊的三句話。(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2、第9題(1)課件出示題目。(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要求學生完整的表達題意(3)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明確單位名稱:只進行小結四、總結評價1、引導小結說說練習后有什么收獲。你有哪些體會。2、完成思考題讓學生讀一讀思考題,交流、明確題意啟發討論(必要時結合畫圖表示)交流結果和想法,先思考什么,在討論什么。十幾減8、7教學目標: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教學重點: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教學難點: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掛圖,學具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圖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共有15把號,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怎樣列式?根據回答板書:158=你想怎樣計算呢?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講述:如果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15-5=10 10-3=7方法二:10-8=2 2+5=7方法三:8+( )=15 8+(7)=15這么多種算法,小朋友覺得哪一種最容易算?試一試。書上P5試一試中也為你們準備了兩道題,請你用這種最容易的方法來計算,好嗎?學生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題。(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2)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集體交流算法。2、做“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先看圖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出題目所表示的意思。3、做“想想做做”第3題。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一算法。4、做“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交流時可以根據學會的錯誤說說計算方法。5、做“想想做做”第5題。游戲“過獨木橋”: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就可以過橋了,看誰先過橋。(1)小組合作口算。(2)比較十幾減8和十幾減7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8、7)板書設計: 十幾減8、715 - 8 = 7 方法一:15 5 = 10 10 - 3 = 7方法二:10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練習二(1)教學目標:1、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2、幫助學生形成計算技能,提高口算水平。3、加強學生數的書寫訓練,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學重點: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小棒、口算卡片教學過程一、計算方法練習1 、 7根小棒 6根小棒讓學生說說圖畫的意思。根據小棒的擺放提問:(1)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一共12根小棒,拿走9根,還剩幾根?先列算式,根據算式寫出計算過程,并且寫出得數。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2、20以內加法口算練習。12-9 15-9 13-9 17-912-8 15-8 13-8 17-812-7 15-7 13-7 17-73、填數計算。8+( )=14 7+( )=1414-8=( ) 14-7=( )7+( )=12 9+( )=1212-7=( ) 12-9=( )二、進行練習1、第1題:(1)讓學生獨立填寫。(2)學生匯報答案,說說是怎樣想算出來的。(3)提問:仔細觀察一下,每組中上下兩道題填出的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如:第1題8加幾等于16,16減8就等于幾。(4)小結:我們在做這類題時,只要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就可以做到又對又快。2、第2題:(1)學生先在書上填寫答案。(2)組織反饋交流,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3)觀察:每組題中左邊一排數和算出的結果,看是怎么變化,從中你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小結。3、第3題:(1)課件出示情境圖。觀察圖,讓學生說說圖意?(2)指名練習:讓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左邊和右邊的小螞蟻,老師演示推木塊,讓學生說出算式,并算出結果。(3)同桌兩人進行練習。(4)小結,對練習情況進行評價。4、第4題:讓學生先在書獨立完成,然后進行校對,統計做對做錯的情況和所用的時間,對做錯的題進行分析。5、第5題:(1)課件出示主題圖。(2)提問:這題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求什么?(3)學生列式計算后組織反饋。三、總結評價說說練習后有什么收獲。練習二(2)教學目標:1、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2、通過比大小、找規律等形式的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3、滲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口算卡片教學過程一、復習1、口算。7+8 13-8 7+4 16-915-7 17-9 8+6 11-77+9 8+6 14-4 9+718-9 8+0 8+3 12-7讓學生說說6+8是怎么算出來的?12-7是怎么算出來的?2、完成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結果并交流算式減的聯系。二、進行練習1、第7題:(1)學生獨立練習,在書上填寫得數。(2)匯報交流答案后,說說你在填寫時有什么竅門?(3)引導學生先橫著看,觀察一組的三個算式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再豎著看,觀察一組的三個算式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2、第8題:(1)學生獨立練習,在書上填寫得數。(2)匯報交流答案。3、第9題:(1)課件出示情境圖,說說圖意,觀察有哪些小動物在比賽?(2)小組兩個同學一個扮演松鼠,一個扮演小貓,看看誰先到家。算完之后,全班進行校對答案,最后看誰先到家。(3)小結:我們在計算時,如果前面一題算錯了,那后面的就會跟著錯,所以,在比賽時,要在做對的基礎上,再去爭取做“快”。4、第10題:(1)課件出示主題圖。(2)提問:這題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求什么?(3)學生列式計算后組織反饋。三、總結評價說說練習后有什么收獲。十幾減6、5、4、3、2教學目標:1、進一步感知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2、在觀察操作中經歷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3、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實現數學的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重難點: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同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導: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聰明機靈的小老鼠和可愛的小兔子,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太陽真好,小老鼠跑去和小兔玩,看見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提問:仔細看圖,你從圖上知道了些什么?學生答:1.共采了11個蘑菇。2.灰蘑菇有6個。3.藍蘑菇有5個。你能提出哪些問題?(1)一共有多少個蘑菇?6+5=11(2)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個,藍蘑菇有幾個?11-6=5(3)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藍蘑菇有5個,灰蘑菇有幾個?11-5=6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1、合作探究(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組討論交流。方法一:5+6=11 11-5=6方法二:10-5=5 5+1=6方法三:11-1=10 10-4=6從11開始往前數。(2)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容易?2、嘗試運用。 計算11-6 12-3 13-4 (1)提問: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種算法來算嗎?(2)交流算法。 三、練習鞏固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交流時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每組題目,比一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3、想想做做第3題。算算比比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看題,說說題目的意思,然后獨立完成在書上。5、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說說用什么方法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四、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怎樣計算十幾減6、5、4、3、2嗎?板書設計: 十幾減6、5、4、3、211 6 = 5 12 3 = 9 13 4 = 9練習三教學目標:1、進一步熟練地掌握6、5、4、3、2加幾和十幾減6、5、4、3、2的計算2、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教學重難點:幫助學困生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教學準備:學具教學過程一、計算方法訓練1、擺擺說說(1)請大家拿出小棒,左邊擺5根,右邊擺8根(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列式? (板書:5+8=)怎樣算? 說出不同的算法(3)一共有13根小棒,去掉左邊的5根,求還剩多少根?怎樣列式?(板書13-5=)怎樣算? 說出不同的算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計算13-5時小朋友們可采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口算。二、口算練習1、練習三第1題示第1題,讓學生觀察每組的得數,引導他們從感性上懂得加,減法之間的關系。2、練習三第2題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完成口算練習,活動完成后說出所有算式,師板書,讓學生讀出所有的算式。3、練習三第3題、第5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交流結果。三、解決實際問題1、練習三第4題提問:第(1)題知道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第(2)題呢?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書上填寫。交流結果。提問者兩道小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2、練習三第6題學生觀察,獨立理解題意,能完整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獨立計算解決,把結果填寫在表格里。交流結果。3、練習三第7題摘蘋果比賽。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饋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1、小朋友,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呢?2、完成思考題復習(1)教學目標:1、通過復習,使學生了解20以內退位減法表。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重難點:能夠把所有的有關計算題整理成減法表教學準備:20以內退位減法表,課件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談話:我們已經學完了20以內退位減法,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復習課板書: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復習1、 算一算3+9 = 11-6= 13-7=4+8= 12-3= 12-4=5+6= 15-7 7+6=2+7= 16-8= 13-6=指名口算,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二、練習1、復習(1)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3、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出示第13頁第2題(1)豎著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第一行十幾減9,第二行十幾減8,第三行十幾減7。你能按照這樣的規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算式嗎?學生填表,師巡視,個別輔導,填完后指名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2)橫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第一行11減2,第二行11減3,第三行11-4。斜著看,你有發現了什么規律?每一斜行得數都相等得數是9的算式有哪些?得數是5,7的算式有哪些?(3) 口算練習師任選一道算式,要求很快報出準確結果。4、復習(3)同桌游戲5、復習(4)課件出示: 11-5= 16-8=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6、復習(5)、(7)師計時,要求學生在1分鐘內完成,集體訂正。三、復習小結:今天的復習課我們復習了這一單元的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復習(2)教學目標:1、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量關系。2能說明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發展初步的推理、判斷等能力教學重難點:幫助學困生進一步熟悉簡單實際問題的結構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復習了20以內退位減法,今天我們就再來上一節復習課,用我們所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1、復習口算2+9= 4+8= 6+9= 8+7=11-2= 12-4= 15-6= 15-8=12-9= 12-8= 15-9= 15-7=2、復習(8)課件出示比一比,看誰先跑到終點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運算順序二、綜合運用1、完成復習(9)出示第9題指名結合圖說一說這題的題意求還剩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2、完成復習(6)出示兩幅圖,說說圖意。提問:這兩題分別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輛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求轎車有多少輛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這兩題為什么一個用加法算,一個用減法算呢?學生獨立完成書中的填空,集體校對。3、完成復習(10)出示第10題問:這道題有幾個信息,指名說一說。練習時,讓學生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條件再列式計算。三、復習總結1、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根據學生的總結,適當點撥、小結內容和相應的方法思路出示思考題,讓學生看題討論怎樣填數,嘗試完成認識圖形教學目標:1、經歷有體到面的抽象過程,體會平面圖形源于相應物體的面,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主要特征,直觀認識相應的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和區分這幾種圖形。2、在畫一畫、認一認、圍一圍等數學活動中體會圖形的抽象過程,初步積累認識形體的一些經驗,感受相關形體間的聯系,形成相應圖形的空間表象。3、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初步體會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教學難點: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并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教學準備:掛圖,釘子板,水彩筆,適量的積木教學過程一、復習激趣談話: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你能來介紹下它們嗎?二、搭一搭,畫一畫1、出示情境圖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愛搭積木嗎?今天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些積木,我們一起來搭一搭,好嗎?請每組的同學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說一說:你們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學生分組活動。全班交流:每組匯報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教師適時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柱的積木各粘一個在黑板上)2、出示主題圖,談話: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試一試嗎?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小組交流:你畫的圖形分別用了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的是哪個面?全班交流:你的圖形是怎么畫的?把你畫的圖形貼到黑板上相應的位置。(學生把圖形貼在相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后面)3、揭示課題,談話:同學們剛才畫了這么多的圖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二、摸一摸,認一認1、認識長方形。教師指著貼在長方體后面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問:這些圖形都是用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摸一摸。學生活動后反饋:指名說一說、摸一摸。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嗎?(在圖形后面板書:長方形)2、認識正方形和圓。教師指著貼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圓形問:這些圖形又分別是用哪一種積木的面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的圖形嗎?請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摸一摸。提問:像這樣的圖形又分別叫什么呢?(在相應圖形后面板書:正方形、圓)3、認識三角形。教師指著貼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問:這些圖形都是用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摸一摸。學生活動后反饋:指名說一說、摸一摸。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嗎?(在圖形后面板書:三角形)三、辨一辨,說一說1、出示一些畫好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稱。2、教師說圖形的名稱,學生從學具盒里拿出相應的圖形。3、想想做做1(1)出示圖形:找一找,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圓。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2)提問:你還在哪里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四、練習鞏固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1)學生先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2)提問:在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請大家猜一猜,再動手圍一圍。(3)討論:為什么在釘子板上能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圍成圓?(讓學生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是直的,能圍出來,而圓的邊是彎曲的,圍不出來)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先說一說打算怎樣涂色,再獨立完成,填空每種圖形的個數,然后反饋。展示一個學生的答案,指著圖中的長方形,提問:這些圖形有平著放的,有豎著放的,有斜著放的,它們都是什么形?(使學生感悟辨認圖形時,只管形狀,不管位置)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1)出示題目并提問:這個小朋友正在做什么?(2)學生自己用一個長方體畫長方形和一個正方體畫正方形。(3)小組討論:比比畫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發現?(4)全班交流:指名說一說。五、課堂總結,課外實踐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問題嗎?課外實踐:請同學們課后細心觀察,看哪些地方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邊的人說一說。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練習四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9、20頁教學目標:1、通過擺一擺、折一折、搭一搭、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4種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圖形間的聯系。2、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豐富識別圖形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比較、推理能力。3、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主動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難點:能夠主動尋求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教學準備: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的紙片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談話:我們已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二練習1、擺一擺(練習四1)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能不能擺出一些圖形呢?請大家拿出6根小棒擺出題中的圖形。操作后交流。2、折一折(練習四2)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說折出了什么圖形?展開,說一說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2、 畫一畫(練習四3)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3、 折一折(練習四4、5)(1)、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兩個的三角形嗎?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集體交流,反饋。(2)、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嗎?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請學生扮演,交流,反饋。三、找規律照樣子接著滑下去(練習四6)學生觀察圖形排列規律,自己試著畫一畫。小結:在這些動手實踐中你對學過的圖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四、啟發思維,隱身拓展1、完成思考題讓學生看圖,明確沒副圖下面的填寫要求。引導學生數一數,結合交流適當指導。2、組織“動手做”讓學生說說課本上用學過的圖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圖案。引導:你能拼成怎樣美麗的圖案?在小組里試一試,互相交流。認識100以內的數數的含義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1-23頁教學目標:1、經歷用小棒數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各數的組成,知道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十幾,幾個十是幾十,10個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內數的順序,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個數,初步學會幾個幾個地數數。2、在數數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和技術黨委“百”;積累數數、認數的學習經驗,并形成相應的數感。3、感受生活里的數及數在生活里應用;在與同學交流數數經驗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的組成,理解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教學準備:20根小棒,十捆小棒,計數器教學過程: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1、復習十和二十談話:請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數出10根小棒。數完后,提問:數滿10根小棒可以怎樣呢?(數滿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幾根?它表示一個什么?再擺一根小棒,繼續提問:現在一共有多少捆帶幾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2、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用書小棒的方法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認數二、操作數數,認識新知1、認識幾十幾何幾十(1)初步感知幾十幾要求:請小朋友輸出二十三根小棒,擺在桌子上。怎樣擺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來是二十三根呢?擺好后和同桌說一說。交流擺法可以先擺2困是2個十,在擺3根是3個一,合起來就是二十三。追問: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二十三指導學生說一說(2)認識幾十幾和幾十現在要擺二十四根小棒,你會擺嗎?自己擺一擺,再同桌互相檢查一下。交流擺法提問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二十四 ,反過來二十四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指導學生說一說接著繼續數到二十九追問:二十九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擺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數出是多少。(師生同時操作,數出三十)追問: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板書:三十)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個十,3個是三十讓學生說一說引導: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2、認識一百(1)數出一百引導:我們已經知道幾個十是幾十,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十幾。你能擺出八十五嗎?要求再從八十五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九十九引導:九十九再添上1根,數出多少?強調: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讓學生集體說一說追問:幾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幾個十小結三、練習鞏固、加深認識1、做想想做做1先讓學生數一數教室里面有多少張桌子,多少把椅子交流結果2、做想想做做25根5根地數,一共有多少根?3、做想想做做3從七十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百再2個2個或5個5個地數4、做想想做做4先看圖,再交流各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4、 做想想做做5要求:每數10顆圈一圈,數數一共有多少顆交流結果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認識了哪些數?板書設計: 認數寫數、讀數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25頁教學目標:1、認識百以內的數位順序,學會100以內數的寫法,能正確讀出100以內的數,能說出100以內數的組成,進一步了解100以內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2、在認識數位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方法,認識計數單位“百”;在主動探索和學會100以內數的寫法和讀法中積累寫數、讀數的經驗;初步學會估計、體會數的多與少的關系,進一步發展數感。3、在主動參與和獨立思考、嘗試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和數的讀寫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讀寫教學難點:理解數的讀寫原理教學準備:小棒、計數器教學過程:一、 復習操作、引入新課1、 談話:上節課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現在請大家用小棒擺一擺三十 二十三 四十六提問:10 個十是多少2、 揭題:這節課就學習100以內的寫數和讀數二、 操作嘗試,學習新知1、 認識數位和20 以內的數一樣,除了可以用小棒百出這些數,還可以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這些數。出示計數器,復習數位。說明:個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是1個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十位上滿10怎樣撥?再向前一位進1,這一位上的1顆表示一百,那么這一位就叫“百位”。從右邊起,數位式怎樣排列的?指出: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數數時,個位滿10就要向十位進1,是一個十;十位滿十就要向百位進1,是1個百。2,探索、嘗試寫數和讀數現在我們認識了這里的數位,就可以學習寫數和讀數。小朋友有信心自己來擺一擺、撥一撥、寫一寫,并且讀一讀嗎?學生操作,嘗試擺、撥、寫四十、四十五、一百,并說說數的組成。交流結果。指出:寫幾十要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寫0;寫幾十幾先在十位上寫幾表示幾個十,還有幾就寫在個位上,合起來就是幾十幾;一百要在百位上寫1,十位、個位都寫“0”讀數時,讀幾十時,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的0不讀;讀幾十幾時,十位上的幾讀幾十,個位上的幾就讀幾,連起來讀成幾十幾;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讀成一百,十位、個位的0都不讀。三、 練習鞏固,發展數感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認真讀題,數一數有多少個,( )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多少,學生討論2、“想想做做”第2題寫一寫 ,讀一讀。討論:個位是一個也沒有怎么辦3、“想想做做”第3題讀數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見過嗎。然后讀數,從而感受數在生活中的應用,4、“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自己填一填,再數一數自己的思考過程,提醒學生分清73和37的區別,3.7所表示的意義不同。5、“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檢查。每數10個圈一圈,邊數邊估計,大約有多少個?6、想想做做 第六題讓學生分小組開展活動,猜一猜。四、 回顧小結,引導概括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6、27頁教學目標:1、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2、在根據數的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思維能力和口算能力。3、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教學重難點: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教學準備:掛圖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口算:10+5= 6+10= 10+7= 12-2= 14-10= 19-10=2、口答: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 ),5個十和8個一合起來是( )。46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1、出示32頁情景圖。2、看圖列式,思考算法。提問:根據這幅圖,你會列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 30+4 = 4 +30=34-30= 34-4 =提問: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小結:你們是根據數的組成來思考的。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