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54制)八年級下冊語文9 桃花源記 教案.docx
第三單元9 桃花源記【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1)識記、掌握文中生字詞的注音。(2)識記、掌握文中生字詞釋義。(3)了解作者陶淵明的背景信息。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感受作者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2)培養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1識記、掌握文中生字詞的注音。2感受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導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林中,走來一位詩人,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曾經滿懷豪情,胸懷天下,不料社會動亂,一片污濁。于是他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不逍遙自在;于是他歸隱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好不悠閑愜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用曠達的胸襟去包容命運的不幸與悲哀。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去聆聽詩人對理想的訴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知識點學習。1作者介紹。陶淵明,名潛,字子亮,東晉著名詩人,詩歌多以表現田園山水、歸居之樂。2重點生詞注音與釋義。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帶領學生過一遍本課重點生詞。3生詞釋義。為業:靠謀生。緣:沿,沿著。夾岸: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盡。舍:舍棄,放棄。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悉:全。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全。問訊:詢問消息。先世:前輩,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人。不足:不值得。既:已經。志:做標記。詣:拜見。如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三、朗讀文章,整體感知體悟情感語言。(1)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熟悉課文。第一遍播放:學生聽,并將之前的生詞在課文中標注出來。第二遍播放:學生跟讀,整體感受課文內容。(2)教師帶領學生,細讀課文,并結合學生掌握情況對重點字詞進行講解。(3)教師將本課的重點問題寫在黑板上,帶著學生回顧文章,感受文章。(4)小組探究。教師針對本課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A感知課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以什么順序展開?B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第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C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D作者的這些描寫敘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作者寫這個理想的社會有什么用意?(5)教師對于以上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解答。四、課堂小結。(1)通過小組競爭的形式,教師帶領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2)學生對于自己在本節課中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五、課堂檢測1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2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為何“不復出”?3你能用一句詩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4村人“皆嘆惋”,是為什么?當漁人要離開時,桃源人為何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發展上起什么作用?六、作業布置1識記本課出現的生字詞。2再次細讀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