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54制)八年級下冊語文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教學課件.pptx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阿西莫夫,導入新課,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曾“統(tǒng)治”地球達一億七千萬年之久,但我們知道現在這種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滅絕的?可謂是眾說紛紜,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今天我們來學習恐龍無處不有和被壓扁的沙子,看看文中的觀點能否讓人信服。,教學目標,1、把握說明的內容,理清說明思路。 2、對比閱讀,比較分析每篇中各自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培養(yǎng)學生善于多角度、多方面看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作者簡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說家。1920年,生于俄國,三歲時跟隨全家遷居美國。 1949年他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PPT模板下載: 行業(yè)PPT模板: 節(jié)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載: PPT背景圖片: PPT圖表下載: 優(yōu)秀PPT下載: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資料下載: PPT課件下載: 范文下載: 試卷下載: 教案下載:,阿西莫夫介紹,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羅斯莫斯科南的彼得羅維奇小鎮(zhèn)。他自小喜歡讀科幻小說,15歲時就寫過一篇科幻小說,同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18歲那年,即1938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偷乘飛船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阿西莫夫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49年獲博士學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頓大學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辭去了波士頓大學的教職,成了職業(yè)作家。他發(fā)表的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認的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生字,潮汐(cho x) 褶皺( ) 劫( )難 遺骸( ) 追溯( ) 天衣無縫( ) 俯( )沖 攜(xi)帶,zh zhu,ji,hi,s,fng,f,恐 龍,恐龍是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已絕滅的爬行動物。它們在晚三疊世(或中三疊世)由假鱷類進化而來,至晚白堊世絕滅,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在中生代,恐龍成為最繁盛的動物之一,故此,中生代被稱為“恐龍時代”。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恐龍化石豐富的國家,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發(fā)現的恐龍約350個屬,中國就有80個左右,約占總數的23。,同行學案配套教學課件,閱讀恐龍無處不有,質疑、討論:,1. 為什么說恐龍無處不在? 2. 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 3. 什么是“板塊構造”理論?,關于“大陸漂移假說”,“大陸漂移假說”是以大陸和海洋形成的幾種理論為基礎而形成的大陸學說之一。它是1912年由德國AL.韋格納根據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線能互相銜接,兩岸的地層、構造、巖相、古生物和古氣候等極為相似并呈連續(xù)狀的現象提出的。認為大西洋兩岸和其他地區(qū)間的古生物有親緣關系,不是由于“陸橋” 的存在,而是由于非洲和南美洲等曾直接連接;那時,地球上只有一個聯合大陸,大西洋和印度洋并不存在;中生代以后,聯合大陸開始破裂并漂移,逐步形成現今海陸布局。,復述“泛大陸” 分離成七大洲的過程。,閱讀被壓扁的沙子,質疑、討論:,什么是“撞擊說”?什么是“火山說”? 你認為哪種說法更有道理? 請從課文中找出依據。,作者以科學發(fā)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為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造成的。 說明順序:科學發(fā)現觀點產生科學研究發(fā)現印證觀點。這是一種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邏輯說明順序。,作者思路,寫作特色:,(1)語言準確。 “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中的“肯定”一詞,又如“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 ” 中的 “ 最終也許”和“毫無疑問,6 500萬年前地球上曾有過一次大絕滅” 中的“毫無疑問”等都能體現語言的嚴密性和準確性。 (2)這兩篇短文都采用了平實的說明形式。 這兩篇文章都是通過列舉大量的實例來證明“恐龍的滅絕是由于大陸漂移”和“恐龍的滅絕是由撞擊造成”這兩種觀點。例證是科學的求證方法,也是平實說明的一種形式。,比較閱讀,兩篇文章有什么異同之處?(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內容) 同 1 .說明順序:兩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邏輯順序,重在說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內,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 2 .說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3 .說明語言:準確簡練,淺易通俗。,異,1.說明內容 恐龍無處不有是從恐龍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來談大陸板塊的移動;被壓扁的沙子是通過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來推斷地球可能曾受到撞擊。 2. 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這一問題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無處不有,是為了證明另一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 確;在 第 二 篇 中,恐龍的滅絕則成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作業(yè) 、課后練習三:提示這兩篇課文涉及了哪些科學領域?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搜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