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54制)八年級下冊語文13.最后一次講演 教學課件.ppt
最后一次講演,聞一多,學習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演講詞的語言特點,體味口語的特點和本文感情色彩強烈的語言。 二、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第一課時,一、積累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體會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憎感情和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也叫演說詞,它常在各種大型的群眾集會或較為隆重的場合使用,而且講話人所講的都是些較為重大的問題或是講話人就某個專門問題進行的論述。演講詞具有宣傳、鼓動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演講詞,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一、給下列畫線字注音: 卑劣( ) 誣蔑( ) 卑鄙( ) 離間( ) 蠻橫( )賦予( ),bi,mi,b,jin,hng,y,作者簡介,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湖北省浠水縣人。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聞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會上,義正辭嚴地當眾痛斥、揭露反動派的罪惡和卑劣,號召人們斗爭,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品讀課文 質疑研討,一、朗讀13段,聞一多先生在講演中一再痛斥敵人卑劣無恥,同學們說說它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無罪而遭毒手 最卑劣、最無恥,暗殺,造謠污蔑,品讀課文 質疑研討 二、朗讀4、5段,1.作者是怎樣揭露反動派的虛弱本質的?,揭露虛弱本質:自己在恐怖、慌、害怕,2.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請從文章中找答案。,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第二,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第三,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 品讀課文 質疑研討 默讀第6段至文末 1、作者說:“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思考:“我們有力量”中“我們” 的力量在哪里? 2、聞一多先生對進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樣的號召? 3、文末表達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斗爭決心?,昆明青年學生,廣大的市民。,熱情地號召青年,繼承傳統,爭取民主和平的勝利。,表明聞先生為追求光明和民主,決心為革命事業獻身的斗爭精神,隨時準備為真理獻身的斗爭精神。,這篇演講稿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國民黨特務又是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篇講演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憎感情。對李公樸先生被暗殺十分悲痛,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他們為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是昆明無限的光榮,高度評價他們的斗爭精神。對國民黨特務的罪惡行徑質問、痛斥,面對面地揭露反動派的虛偽本性和險惡用心,指出反動派必然滅亡的可恥下場。,深化小結,第二課時,一、了解講演詞的語言特點。 二、體會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文章是怎么使語言具有感染力和論辯力量的?,整篇講演恰當地運用了多種句式和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和論辯力量。 一、感嘆句。 有的是對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贊頌:“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云南有光榮的歷史,遠的如護國,這不用說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屬于云南人民的。我們要發揚云南光榮的歷史!” 有的是對敵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 有的是對光明前景的展望:“現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換取政協會議的重開!我們有這個信心!” 有的是對敵人虛弱本質的揭露:“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 有的是對昆明學生的號召: 這些感嘆句的運用,充分表達了聞一多先生的愛憎之情,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戰斗力。,探究研討,文章是怎么使語言具有感染力和論辯力量的?,二、設問句 、反問句在文中也多次出現。 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等等。 設問句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設問句比陳述句情感更強烈,表達了聞一多憤怒痛斥反動派的情感。 反問句用來揭露敵人卑劣無恥的行徑,表達更堅決,態度更鮮明,批判的力量更強烈。,探究研討,文章是怎么使語言具有感染力和論辯力量的?,三、對比手法的運用。 講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對比鮮明的角度,故意拉大兩者的距離,并賦予他們不同的感情色彩,從而達到了極佳的表達效果。 如在第2段中,“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把反動派與李公樸置于對比的立場,以反動派的“無恥”襯托李先生的“光榮”,又以李先生的“光榮”反襯反動派的“無恥”,兩者互為作用。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出對反動派的憤怒與蔑視,以及對李先生的贊揚,充分表達出聞一多先生大義凜然、愛憎分明的愛國主義感情。,探究研討,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人稱代詞,對敵人正面指斥、揭露,用 。 向聽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或揭穿他們的用心時,用 。 鼓舞人們團結斗爭時用 。,“你”“你們”,“他們”,“我們”,思考在演講中不斷變換人稱,對演講者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文章是怎么使語言具有感染力和論辯力量的?,四、在演講中不斷變換人稱。 在講演中使用的人稱不斷變換,對表達講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對敵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們”,顯示出講演者的毫無畏懼;向聽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或揭穿他們的用心時,用“他們”,流露出講演者極端的憤怒感情和蔑視情緒。 鼓舞人們團結斗爭時用“我們”,顯出講演者與群眾親密戰斗的感情。 特別是把“我們”與“你們”相連相對地使用時,更表達出講演者感情的鮮明,立場的堅定。,探究研討,文章是怎么使語言具有感染力和論辯力量的?,五、得益于口語的表達效果。 試比較以下幾組句子,體會口語與書面語有什么差異? 第一組: 有什么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說啊! 有理由和事實都可以講出來。,第一個句子是由兩個感嘆句組成,語氣強硬,語調斬釘截鐵,情緒激憤,面對敵人,形成強大的攻勢。,第二組: 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 為什么用鬼蜮伎倆施行暗殺! 第三組: 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 特務們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第一個句子,面對面質問敵人,用遞進句式形成步步逼近的氣勢,加強揭露敵人的力量。用感嘆句表達對特務們的強烈譴責。,第一個句子用簡明的語言向面前的敵人發問,發人深思,接著宣判反動派必然滅亡的下場,通過反復,既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滅了敵人威風,又表達了對敵人的蔑視、嘲諷。,第四組: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妄圖用殺人來達到目的,結果必定事與愿違。 第五組 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 我們能夠通過斗爭獲勝,屆時反動派只能向隅而泣。,第一句用“一個”和“千百萬個”,“殺死”和“站起來”作對比,給了敵人有力的打擊,表達了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號召人民 前仆后繼,斗爭到底。,第一個句子面對廣大的聽眾,發出戰斗的召喚。“打破”和“爭到”相對照,“黑暗”和“光明”形成對比,都表達了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有力量”,表達了人民必勝、前途光明的信念,給人民巨大的鼓舞。,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口語可以充分利用面對面的條件直接進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發揮語調的抑揚頓挫,可以用平實簡潔的通俗語句收到斬釘截鐵的效果,還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把某個意思充分展開,充分強調,不僅不令人感到啰唆重復,還會使人感到印象格外深刻。,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書面語是由口語加工而成的,大多采用書面形式表達,由于言者與聽者、作者與讀者不是直接接觸,所以在修辭上要求有嚴密性、系統性和規范性。 本文是一篇充滿激情、現場發揮的講演詞,口語色彩極濃,從而更好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帶著感情朗讀課文。,課堂練習,指出下列各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 (2)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 ) (3)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 ) (4)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A你們看著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看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力量!此外還有廣大的市民!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出現了。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熱烈的鼓掌),(1)文中“你們”指的是 ,“我們”指的是 。不斷變換人稱,表達了什么感情? 國民黨反動派及幫兇 演講者和廣大人民 揭露敵人的罪行和虛弱本質,用“你們”表達出憤怒和蔑視的感情;歌頌人民的力量,用“我們”表示演講者與群眾的親密無間的戰斗感情。 (2)“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的含義是什么? 說明一個愛國人士被殺害,會有更多的人站起來斗爭,表達對反動派殺害愛國人士的蔑視。,(3)畫橫線的句子屬于什么問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A設問句。B反問句。 愛憎分明,充滿激情,富于號召力和感染力。設問句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反問句用來揭露敵人卑劣無恥的行徑,表達的語氣更堅決、態度更鮮明、批判更有力量。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將此句改為陳述句,并說明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為陳述句后語氣不如反問句語氣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