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54制)七年級下冊語文9 木蘭詩 教學課件.pptx
9 木蘭詩,第一課時,目錄,情境導入,讀文知事,拓展延伸,學習目標,品析形象美,疏通文意,情境導入,豫劇花木蘭,“花木蘭”,這個凝聚了謎一樣傳奇、花一樣美好的名字,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根植于人們心中 。,安徽亳州木蘭像,河南虞城花木蘭祠,2000年中國發行的一套花木蘭郵票,商丘的花木蘭文化藝術節,美國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那么人們喜愛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讓我們跟隨木蘭詩這個傳奇的故事,一起去感受這個奇女子的美好。,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分析人物形象。 2.學習木蘭保家衛國的感情, 樹立正確的“英雄”意識。,學習重難點: 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學習方法: 品讀法。,機杼聲 可汗 鞍韉 轡頭 濺濺 胡騎 啾啾 戎機 朔氣 金柝 燕山 策勛十二轉 霍霍 著我舊時裳,(zh) (k hn) (n jin) (pi) (jin jin) (j) (ji ji) (rn) (shu) (tu) (yn) (zhun) (hu hu) (zhu) (chn),正字音,疏通文意,昨夜見軍帖 愿為市鞍馬 萬里赴戎機 朔氣傳金柝 天子坐明堂 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軍中的文告。 :買。 :戰事。 :古時軍中白天用來燒飯、 夜里用來打更的器具。 :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 :瞇著眼。 :跑。,古今異義,古義:門。 今義:窗戶。,古義:只,僅僅。 今義:但是。,古義:有余。今義:強壯,強大。,古義: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 今義:旋轉。,古義:外城。 今義:用于姓氏。,1.齊讀,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讀文知事,2.用四字短語概括每段的情節。,02,03,04,05,06,07,01,情節,停機嘆息,決定從軍,踏上征程,沙場征戰,辭官還家,家人團聚,比喻贊美,3.合作朗讀全文: (1)節奏指導:這首詩是五字句,讀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頓,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據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頓,或一字二字停頓。 例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看是否正確、通順。,(2)用幾種不同的感情朗讀全詩。 決定從軍 踏上征程 沙場征戰 榮歸故里,苦悶猶豫,凄婉堅定,悲壯豪邁,歡快喜悅,4.請同學們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復述故事。 復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復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品析形象美,1.請在書中圈點批注木蘭的形象: 要求用“我從 中讀到木蘭是 的人”的句式來說。,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b.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勤勞孝順,“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勇敢堅強、無私無畏的英雄氣概,d.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機智、謹慎,花木蘭形象 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人物形象分析,2.所謂“巾幗英雄”,就是“女英雄”的意思,她們身上往往兼具了“英雄氣”和“女兒情”。那么,花木蘭作為典型的“巾幗英雄”,詩歌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她的“英雄氣”,哪些內容表現了她的“女兒情”?,勤勞、善良、淳樸、謹慎 (女兒情懷)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拓展延伸,木蘭代父從軍是孝順父母,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在和平年代里,我們該怎么樣來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國家呢?,木蘭詩,第二課時,目錄,情境導入,品析結構美,品析形象美,學習目標,品析語言美,總結,情境導入,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英雄木蘭身上的女兒情,木蘭真實可愛,有血有肉,難怪她深受人們的喜愛。民歌里的木蘭如此美好,還有賴于敘事的詳略安排。,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分析人物形象。 2.學習木蘭保家衛國的感情, 樹立正確的“英雄”意識。,學習重難點: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學習方法:品讀法、比較閱讀、合作探究。,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品析結構美,小組討論,從軍緣由詳寫 出征前的準備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概 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 木蘭梳妝詳寫,首先,在內容上,詳寫木蘭的兒女情態,略寫英雄氣概,豐富了木蘭的真實可愛、淳樸善良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來進行詳略安排的,所以凡能突出女兒情的內容均詳寫。,1,另外,略寫戰爭場面,詳寫團聚的歡樂場面,也是為了表現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寄托人民的意愿。,2,3,再有,詳寫從軍緣由,是為了突出木蘭的孝順擔當,這是她值得贊美的優秀品質。,文章中大量運用多種修辭,讓文章更具有藝術性。請同學們在書上圈點批注。,品析語言美,(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簡析】開篇點出木蘭是一位勤勞的普通女子。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簡析】這兩句是復沓句。設置懸念,引出后文替父出征這一主要事件。復沓句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3)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簡析】這兩句是頂真句。頂真,又稱“聯珠”。“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也是頂真。讀起來朗朗上口,更富音韻美。,(4)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簡析】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而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這句話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辭手法(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寫木蘭匆忙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渲染出緊鑼密鼓的氣氛,表現戰事緊迫,時間緊張。也表現了木蘭處事果斷、聰明干練的性格。,(5)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簡析】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復沓的修辭手法。只用兩天時間走完,夸張地表現了行軍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和心情的急切。其中“黃河流水”“燕山胡騎”的聲音表現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6)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簡析】夸張地寫出了木蘭奔赴戰場的雄姿,表現了木蘭英勇豪邁的氣概。,(7)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簡析】對偶,描寫出邊塞生活的艱苦,襯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8)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簡析】意思是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運用對偶、互文的修辭手法,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木蘭幸存歸來,襯托出她的英勇善戰。,(9)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簡析】夸張地寫出天子賞賜之多,木蘭功勞之大。 (10)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回故鄉。 【簡析】表現出木蘭對家園生活的眷戀以及她不貪圖功名富貴的高尚品格。,(1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簡析】意思是,每個房間都要打開門進去看看,當著窗子,對著鏡子,先理云鬢,后貼花黃。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用一系列換洗梳妝的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后勝利歸來的情不自禁的喜悅和興奮。表現了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理”和“帖”生動地表現了木蘭女兒的嬌媚情態。,(1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簡析】以妙趣橫生的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解答,表現出木蘭機智謹慎的性格。,品析形象美,在文學史上還有很多女性形象,比如水滸傳里梁山女將就有三位,母大蟲、母夜叉和一丈青,和花木蘭相比,你們更喜歡誰呢?,“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樣釵環,露兩臂時興釧鐲。紅裙六幅,渾如五月榴花;翠領數層,染就三春楊柳。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生來不會拈針線,正是山中母大蟲。”,顧大嫂的性格倔強、暴躁,像她提出要劫牢救解珍、解寶時,孫立猶豫了一下,說“我卻是登州的軍官,怎地敢做這等事?”顧大嫂就抽出兩把刀來,要和孫立拼個死活。可見“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這等事是經常發生的。,1.請問你喜歡梁山女將還是喜歡花木蘭? 雖然同是女英雄,但顧大嫂被小說塑造得卻過于兇惡、暴躁,而母夜叉孫二娘以開黑店賣人肉包子著稱,而且光是她們的名號,就讓人聞風喪膽,膽戰心驚,或許她們有自身的原因,或許也因為是小說故意塑造得過于夸張,顯得不太真實,總之,她們雖然是女英雄,但確實讓人愛不起來。 2.木蘭為什么能讓人想去親近她、喜愛她? 因為木蘭是一個平凡、真實的女兒家。,總結,木蘭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首先是因為她是一位令人欽佩的女將軍、女英雄,還因為她也是一個平凡真實的女兒家,是個惹人憐愛的姑娘,讓人想去親近,去喜愛。,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