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54制)六年級下冊語文4 古代詩歌三首 教學課件.pptx
4 古代詩歌三首,迢迢牽牛星,導入新課,牛郎織女星,織女星(天琴座),天鷹座,牛郎星,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學習目標,1.領會五言詩的特點。 2.理解迢迢牽牛星用平凡意象表達的思念之情。 3.掌握疊字的作用。,文體知識,整體感知,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出自漢代文人之手,但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詩十九首作為一個整體收錄在文選中。它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產生的生命無常、及時行樂等頹廢情緒。反映了東漢末年在儒家思想崩潰、亂世人生觀盛行時文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精神狀態。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將抒情、議論、敘事、寫景融為一體,達到高度的自然和諧;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動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語言淺近凝練,自然和諧。,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關心民生疾苦并關注社會現實的文人的詩作。當時,社會動亂、政治黑暗、朝政腐敗、群雄并起,廣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怨沸騰、生靈涂炭。古詩十九首大多表現夫婦、朋友的離別相思之情。,寫作背景,詩歌鑒賞方法之一,音讀 排除障礙,整體感知 意讀 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情讀 追尋意象,涵詠意境,讀一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遙遠的樣子,形容很白很亮,伸出,間隔,相視無言的樣子,指織女星。河漢,銀河,白皙,織機發出的響聲,織機,掉落,清澈的樣子,花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仰望星空,遠遠地看到了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織女思念牛郎,無心織布),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了下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那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能有多遠呢?,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雖只隔著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流。,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人 情 第三、六句:織女悲苦(由景及人) 景 相 第七、八句:河漢相隔(由景及情) 融 第九、十句: 相愛受阻 (人情景相融),整體感知,品一品,首二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詩人想象:織女與牛郎隔著銀河悵望。,仰望星空,遠遠地看到了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視點:站在地上,仰望天空,“迢迢”“皎皎”既是寫牽牛星,又是寫河漢女。,互文,三至六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札札地正在織布。,一整天不見她織成一匹布,卻見她愁容滿面,淚落如雨。,視點:轉移到天上銀河之畔,詩人想象: 織女辛勤織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態。,織女活動,三至六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形狀:細長,色澤:白皙,寫織女勤勞的姿態美,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寫織女思念的情感美,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如見其形 如聞其聲,七至十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銀河清清淺淺,兩岸間相距又該有多遠呢?清清的一水相隔,卻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訴衷腸。,視點:從織女的角度寫。,一水相隔,咫尺天涯,纏綿哀怨 意蘊深長,重要考點,從形態和聲響方面寫織女勤勞的詩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含蓄而深沉地表達相思之苦的詩句,直接描寫織女相思之苦的詩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品味疊字,迢迢:,寫星空的距離(遠),皎皎:,寫星辰的光輝(亮),纖纖:,寫雙手的形狀(美),札札:,寫織機的聲音(忙),盈盈:,寫水流的形態(清),脈脈:,寫人物的神態(情),情中景 景中情,相思 怨別,疊詞的魅力: 1.形式上:使詩具有很強的音樂節奏美感和韻律美。 2.內容上:對寫景寫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使感情表達得更加纏綿悱惻。,“盈盈”寫水之物貌,清淺的樣子,“脈脈”寫人的情貌,含情的樣子,銀河水清又淺,可是一水之隔,卻不得語,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這美好的情和景與“不得語”的殘酷現實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從而使詩意更加哀怨動人。,疊字,修辭知識,思想感情,牛郎織女,隔河相望,不能團聚,人間男女,相愛受壓制,不能歡聚,比喻,課文小結,全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到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布置作業,1.背誦這首詩。 2.仿照此詩的格式或使用疊音詞的藝術手法寫一首以“愛”為話題的詩。 3.課后搜集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的古詩,抄寫在讀書筆記上。,寒食,你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在古代的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做“寒食節”,它是個怎樣的節日呢?我們到古詩中去看看吧。,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想象詩中景物,理解本詩大意,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學習目標,韓翃(hn),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天寶進士,后數入節度幕府中任職,官至中書舍人。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歷十才子”。主要作品有宿石邑山中同題仙游觀等。,作者簡介,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或兩日。在這一天,禁煙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節”,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而設的節日。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朗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標記不理解的字詞,然后試著熟讀這首詩,了解全詩的大意。,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古詩解讀,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樹。按當時習俗,寒食節折柳枝插門,以表示紀念。,春天的京城到處柳絮飛舞,楊花飄散, 寒食節皇家花園的楊柳在春風中飄拂。,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漢宮:這里用漢朝皇宮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權貴豪門,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里泛指權貴豪門。,日落天黑,皇宮里傳送著朝廷賞賜的蠟燭,燃燭升起的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這兩句是對長安暮春景色的一般描寫。正值寒食的暮春時節,長安城里姹紫嫣紅,處處落花飛舞,五彩繽紛。第一句是寫整個長安城。下一句則集中到了皇城,皇城里東風駘蕩,柳絲搖曳,暖日融融,春意醉人。,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兩句寫了寒食節中的一個特殊情景,這是只有在寒食節,也只有在皇帝寵臣的家里才有的情景。在這萬民禁火的寒食節,皇帝卻特別開恩賜火給王侯貴族,對這個細節的描述,流露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之情。,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再整體讀讀古詩,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諷刺詩。 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和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 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 不獨明朝為子推。,拓展延伸,1、背誦古詩。 2、查查寒食節的來歷。 3、搜集描寫寒食節情景的詩句。,課后作業,十五夜望月,月,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唐代詩人,曾任陜州司馬,有王司馬集。 出身寒微。大歷十年進士。曾做過縣尉、縣丞、司馬一類的小官,又從軍到邊塞,晚年退居今陜西西安市。,注音與字詞:,棲(q):鳥停在樹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中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中庭,即庭中,庭院中。,詩歌翻譯,中庭地白樹棲鴉,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烏鴉棲息在樹上。 “地白”二字,給人以清冷的感覺,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冷露無聲濕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濕了庭中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一個“落”字,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詩歌翻譯,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誰的一句詩? 2.“秋思”一詞具體含義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一詞能換成“在”嗎?談談你的理解。,答: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念人的思緒。,答:指月光滿地。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答: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而“在”字,就顯得平淡寡味了。,思考:詩人是通過什么方法表現他的思念的?,詩人獨自在異鄉,看見地上的月光,樹上歸棲的烏鴉,聯想到人人都在望月。最后,詩人卻用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來發問。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卻說“不知秋思落誰家?”把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月”的別稱,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辛棄疾) 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陸游) 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 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 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賈島) 顧兔(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李白),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 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里,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托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作業,1.背誦十五夜望月; 2.收集積累關于月的詩歌。,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