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下歷史4《明治維新》教案(鄭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一、課程標準內容通過倒幕運動、明治維新三大政策,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二、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對倒幕前日本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及倒幕運動的初步學習,能說出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并認識到日本明治維新發生的歷史必然性。2.學生能準確羅列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并通過史料研習培養分析問題能力、從資料中提取與概括信息能力以及歷史邏輯思維能力。3.學生通過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過程及結果的學習,初步形成善于學習他人長處并要堅持自我改革與開放的精神品質。三、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一單元第四課,教材內容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第一板塊“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主要講述明治維新的原因:幕府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并激化社會矛盾,導致幕府統治危機,此為內因;在西方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幕府的先閉關鎖國后喪權辱國導致民族矛盾,加劇統治危機,此為外因。在內外因共同作用下倒幕運動成為日本歷史發展之必然趨勢,這是第二板塊的主要內容。第三板塊“明治維新”則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大潮中日本順應歷史潮流進行的政策、制度的調整,最終促進了日本的發展,使其不僅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而且成功實現社會轉型,成為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強國。從日本歷史發展進程看,日本明治維新是日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它是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里程碑,是其由弱變強的轉折點,其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從歷史發展階段看,它發生在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發展時期,反映出掃除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是這時期歷史進程的主要任務,也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的發展仍是這時期歷史發展的主潮流。四、學情分析1.知識構建方面:經過七、八年級的歷史學習,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對于日本,學生已經學習了大化改新,了解了日本民族善于向外學習的優點。此外,在中國近代史的學習中,閉關鎖國政策、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等有助于學生理解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通過對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學習學生對資本主義的進程也有一定的了解。2.認知心理特點:初三學生朝氣蓬勃,有很強的求知欲,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客觀公正地看待日本社會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能促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也能推動其內在品質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五、重點難點1.重點: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和意義。2.難點:明治維新的社會背景和成功原因。六、教學資源教材、課件、圖片七、教學過程導入:老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钡珜τ谝粋€國家來說,三十年改變命運的,只有少數。除了現在的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外,日本算是另一個成功的例子。從1868年到1895年日本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從一個貧弱的小國,崛起為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到底做了什么,才讓他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如此快速的崛起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日本的這段歷史。(出示課題)設計意圖:用俗語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例子引出,直觀且形象,又以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習的興趣,使其迅速投入課堂學習。新授:什么是明治維新?“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號,“維新”即改革。明治維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學習,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歷史思維指導:改革(背景、經過、結果或影響)指導學生粗讀教材,了解19世紀中葉日本的基本情況,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詳細講解。(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1.解釋概念:從12世紀起,一些武士出身的人掌握了國家政權,天皇大權旁落。這些武士自稱將軍,他們的統治被稱作“幕府統治”。2.簡單概述日本三個幕府統治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3.詳細講解幕府統治危機:幕府等級森嚴,階級矛盾尖銳。出示日本封建統治示意圖,提問:哪些人構成了日本的封建統治階級?哪些人反對幕府統治?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要介紹一下幕藩制。幕府的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教師出示兩組資料,讓學生理解明治維新前日本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及發展狀況。資料一“江戶時代的手工工場”圖片,資料二日本文獻世事見聞錄中相關材料。從18世紀下半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明治維新前,資本主義因素已獲得廣泛發展,開始進入了“真正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引導學生概括:商人擁有了經濟地位但政治權利很少,對政府非常不滿;一部分大名也開始從事工商業,但幕府仍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引起他們的不滿;由于本國封建經濟遭到沖擊,武士階層的俸祿得不到保障,日益困窘的經濟狀況使得原來是統治基礎的武士階層慢慢轉變立場站到反對幕府統治的一方。)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與中國清朝的閉關鎖國聯系)4.外來侵略:“黑船事件”。出示圖片,簡單講述黑船事件及影響。5.總結改革前的日本社會狀態,讓學生認識到此時的日本改革勢在必行。(內憂:社會矛盾尖銳;外患:西方列強入侵。)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難點。主要通過講解、感受、討論來完成教學目標。在這一環節中,運用日本封建統治示意圖講解清楚日本的階級矛盾,通過問題的設置和相關材料、圖片的理解來解決隨著經濟關系的發展,日本階級關系的變化和閉關鎖國的影響。最后概括總結使學生認識日本改革的必然性。這樣設置學生興趣較高,理解較易,教學效果自然會好。(二)倒幕運動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回答以下問題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武裝倒幕的經過如何?倒幕的結果怎樣?2.教師講解武士階層成為主要力量的原因,總結倒幕進程。師:幕府統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這是明治維新的前提條件。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略講,主要通過問題的設置來明確倒幕運動的主要力量及經過結果,明確倒幕運動的成功為明治維新創造了條件。(三)明治維新1.展示圖片及五條誓文內容,并結合明治維新的背景分析明治維新的目標。(鞏固明治政府的統治,實現民族振興,擺脫外來壓迫,發展資本主義。)2.出示明治維新的具體措施的表格,結合材料和圖片分析其作用?!皟热荨币粰谟蓪W生閱讀教材后自己完成,課件將以下內容依次展示到相應表格內: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提倡忠君、服從,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推行地稅改革,在“殖產興業”的口號下發展近代經濟;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白饔谩币粰谟蓭熒餐治龊蟮贸觯赫紊蠌U藩置縣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割據,鞏固了新政權,所以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經濟上的措施,實質上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速資本的原始積累,扶持和保護資本主義企業,所以其作用是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文化教育上的措施,發展了近代教育、培養了資本主義的建設人才。生活上的措施革除了舊習,減輕了改革的阻力。軍事上的措施就增強了日本的軍事力量,并導致了對外侵略擴張3.表格匯總呈現,引出明治維新的評價: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歷史作用:對內,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并不斷強大;對外,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成為亞洲近代唯一民族獨立國家。局限性: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如“天皇制”;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4.合作探究:結合明治維新的內容,分析明治維新的突出特點?(“破舊”和“立新”;工業化過程中政府大力扶植的政策;全面向西方學習;有選擇的學習等。)5.與中國戊戌變法作比較,分析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可指導學生從國際環境、改革阻力、群眾基礎、領導力量等方面入手思考)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既有本課的重點亦有本課的難點。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通過表格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維新的主要內容,然后通過圖片資料的分析得出明治維新所起到的作用。最后通過合作探究,探討明治維新的特點和明治維新的成功原因,從中汲取經驗為我所用。(四)小結今天我們共同穿越時空,回到了19世紀的日本,知道了在內憂外患并存的艱難環境中倒幕派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建立了明治政府。明治政府順應了時代與歷史發展的進程,大刀闊斧地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諸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近代化的革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并不斷強大而成為亞洲唯一的近代強國。透過百多年前的歷史,我們感受到了改革和開放這種因時而動、因勢而為的重要性及其偉大意義。今天的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時代,在感受著祖國日益強大的同時,也應該更清晰地時常自省、不斷外習,為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八、板書設計
- 關 鍵 詞:
- 明治維新 人教部編版九下 歷史 教案 老師 獲獎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