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下歷史4《明治維新》課件(陳老師安徽部級公開課).pptx
活動一:閱讀并概括教材,進行歷史解釋。,土地私有,莊園,幕府,天皇,武士,主從制,1.武士是如何產生的? 2.武士與幕府的關系? 3.武士與天皇的關系?,1.武士是如何產生的?,2.武士與幕府的關系?,3.武士與天皇的關系?,土地私有,莊園建立。為保護莊園,地方豪強組成軍事集團,武士產生。,武士集團首領獲“征夷大將軍”稱號,建立幕府。武士和幕府將軍是主從關系。,天皇大權旁落,武士階層掌握國家大權。,鐮倉幕府 (1185-1333),室町幕府 (1336-1573),德川幕府 (1603-1867),德川幕府統治之下等級森嚴(幕藩體制),士,材料一:德川幕府時期,商品經濟發展。臣屬于大名的下級武士,他們一般沒有領地,成為俸祿武士,生活來源完全依賴于從主君手中領取的祿米。據估計,他們的平均收入在35石以下,處于和農民同樣的經濟水平。 諾曼日本維史,材料二:由于貧困,武士典當他們的靈魂武器的事例, 即使這樣仍然難以維持生活。 井上清日本軍國主義,下級武士的貧困化致使他們的階級身份(地位)發生變化。,材料三:隨著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迫于生計,下級武士從事手工業者,武家之中有過半數。在250家商家之中,本人是武士、浪人的就有48家。 本莊榮治郎日本社會經濟史,材料四:幕府不思國患,不顧國辱,不奉天敕,將軍之罪天地不容,神人共憤。 吉田松陰議大義,材料五:三千年來獨立不受羈絆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縛,凡有血性之人豈能忍視之乎?如不奮起拿破侖之勇而高唱自由,則腹悶難醫。 吉田松陰草莽崛起論,吾今為國死,死不負君親。 悠悠天地事,鑒照在明神,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高杉晉作,木戸孝允,德川慶喜,睦仁天皇,挾天皇以倒幕,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8 年以易經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號為明治。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穿越歷史小五郎東京奇遇記 媽媽: 向您報平安!這是我請人代寫的第2封家書,以前的信被退了回來,說我地址寫的不對,老家長州藩現在改名山口縣了。半年前我賣了土地到東京闖蕩,哇!這里開辦了好多的工廠,有紡織廠、冶煉廠、兵工廠。上月我在一家機械廠找到一份新工作,跟著一個高鼻梁、藍眼睛的德國師傅做學徒,他教我操作一種叫機床的西洋機械。對了,弟弟快要上學了吧?東京這邊有很多新式學校,教孩子們很多西洋課。上周我的一個小伙伴沒有來工廠了,他去當兵了,現在叫“皇軍”!好了,您保重身體,下次再聊。 小五郎 明治五年11月11日,活動二:,東 京,京 都,大 阪,政治:廢藩置縣,三府七十二縣,加強了中央集權,明治九年,官吏總數為23135名,其中前武士共計17935人,占據77.5%這一比例直到明治十三年一直保持在73%以上。 福地重孝士族與士族意識,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 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經濟: 推行地稅改革,在“殖產興業”的口號下,大力發展近代經濟。,殖產興業: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移植西方的樣板企業,大力扶持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19世紀70年代的日本工廠,到了1890年,日本已有440人,其私有財產超過50萬日元。這些金融企業界人士,多具武士背景,或是武士家人,其精神態度皆與武士相同。 朱永德財閥集團與日本帝國主義,社會生活: 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1882年,日本中學教職員中80%,初等學校中40%是士族。 石戶谷哲夫日本教員史研究,軍事: 實行征兵制,建新式軍隊,提倡“武士道”精神。,實現軍隊近代化,但保留封建殘余,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武士道精神:忠君、服從、不怕死,中國,早在1867年,剛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1900年,成為八國聯軍主力;1910年,吞并朝鮮。1918年,出兵西伯利亞;1931年,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1876年明治天皇頒布廢刀令,廢止了武士隨身帶刀的權利,武士的暮鐘敲響, 此舉也推動了日本常備軍的建立。 盡管邊遠省份的武士還進行過反抗,但是最終隨著整個日本進入工業時代,武士階層消亡了。,反思一:武士階層真的消亡了嗎?,反思二: 你認為武士階層在明治維新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在階級斗爭接近決戰的時期,會使得階級斗爭中的一部分人脫離統治階級而歸附于革命的階級,即掌握著未來的階級。 共產黨宣言,明治時代的人是英勇而果斷的,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向世界展開胸懷,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治150年的前半段是被侵略和殖民地統治纏繞的負面歷史,我們不會參加這種全面慶祝,肯定明治時代的紀念活動。 日本共產黨書記局長小池晃,中方希望日方正確客觀認識那段歷史,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推動日本與鄰國關系的改善和發展。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反思三: 你怎樣看待明治維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