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共22頁).docx
桂美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共22頁)現代兒童玩具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觀察我們周圍的玩具,感受玩具美。 2、通過認識了解我們身邊的玩具對環境的破壞,玩具問題正在被人們重視。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中學會保護玩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思。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思。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學會制作玩具。 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侗族風雨橋,也知道了侗族是我們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還知道侗族風雨橋的有關知識。同學們如果還有知道更多內容的,可以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保護美好的玩具。 2、 講授新課 1、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造化下,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發展成果,但是,美麗的玩具也正不斷造出來,請同學們把你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老師看看誰最多? 2、 指導看書上的插圖。3、 幫助整理:玩具名稱 4、 讓學生說說身邊有哪些破壞玩具的行為。 3、 學習畫畫 1、 明確要表達的內容。 2、 構圖。 3、 修改,同桌之間互相幫助進行修改。 4、 學生練習 五、作業 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畫下來。 城市街景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觀察圖畫認識城市街景,感受校園的溫馨。 2、 通過訓練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構造,以及用線條表達。 過程與方法: 通過繪畫增強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整體構思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講解作業,展示學生作業,鼓勵畫得好的同學上講臺展示。其他同學評論。(交流哪些地方畫得好) 2、 談話: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保護我們的玩具,同學們下去都做了些什么?(指名回答)今天再來認識城市街景。 2、 講授新課 1、 陽光帶給城市街景的溫馨,風兒帶給城市的清新,鮮花帶給城市的色彩,我們帶給城市什么呢? 2、 學生通過看書回答:我們帶給城市活力。那具體怎樣做呢?請同學們看圖。 3、 指導看書上的插圖。 4、 認識城市街景,是我們成長、學習的地方,我們要怎樣去建設、美化城市街景呢? 5、 讓學生交流:怎樣從身邊做起,保護校園。如: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等。 6、 組織匯報。 3、 學習畫畫 1、 明確要表達的內容。 2、 指導認識平面構圖:按照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從左到右等順序進行指導。 3、 指導認識一個完整的平面構圖有哪些基本圖形構成。如: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 4、 指導認識用色彩進行表達。 5、 校園里哪里最美麗,畫一畫。 4、 學生練習 1、 學生試著構圖,作個別指導。 2、 指導學生將畫好的草圖進行上色。 5、 作業 選擇我們學校的一處建筑,畫下來。草原牛羊壯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了解,認識草原的民族風俗,感受體驗快樂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觀察中領會草原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1、 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精湛、博大。 2、 學會用美術表達美好的記憶。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了解,認識草原的民族風俗,感受體驗快樂的生活。 教學過程: 1、 導入 1、 講解作業,對畫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2、 談話:同學們見過草原嗎?一般在什么時候能夠看見草原牛羊?人們用舞獅子來表達怎樣的情感?有哪些地方最能讓你感興趣?我們就來學習草原。 2、 講授新課介紹草原牛羊壯 草原牛羊:草原民族大約始于漢代后,也是我國人民放牧的開始。 3、 指導看圖 1、 由學生自由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 2、 感受草原的精彩,從中找出兩種以上的基本構圖,如圓、長方形等。 3、 顏色的種類。 4、 小結 草原是民族的精華,是我們祖國文化中的一個不可缺少內容,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 5、 布置作業 畫一幅草原牛羊畫。 古色古香的花瓶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了解,認識美麗的花瓶,體驗快樂的生活情趣。 過程與方法: 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完成繪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美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是否能積極參與這次活動的全過程。 2、 是否能與同學友好合作。 3、 是否對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了解,認識美麗的花瓶,學會繪畫簡單的花瓶畫。 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 1、 講解作業,對草原牛羊的繪畫,不要求學生畫得有多逼真,關鍵是要動手。對上顏色上得好的作品進行表揚。 2、 談話:我們體驗了草原的美麗,也初步懂得其中的含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內容古色古香的花瓶(板書課題)用我們的雙手來體驗一回繪畫的樂趣。 2、 講授新課 1、 花瓶的存在 花瓶是用來裝飾家庭或者較為大眾化的建筑的室內一種工藝品,在室內審美和美觀方面有較多的價值。 2、 知識拓展:花瓶主要是古代用陶瓷燒制而成精美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價值。 3、 指導看圖,學習繪畫。 1、 由學生自由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明確繪畫內容:花瓶的結構,一般分上下,中部,圓口。) 2、 引導學生從場景進行觀察,抓住關鍵;學生自己進行興趣分組,一般按照5-6個人一個小組,各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 3、 各小組準備材料,強調在用剪刀等時的安全問題(剪刀、小刀的使用必須正確,保管要到位,下課時一律交給老師)。 4、 對個別小組進行指導。 4、 作品展示 1、 對繪畫快、作品精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2、 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論。 3、 學生交流繪畫的過程,體驗成功。 5、 布置作業 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花瓶。動物大聚會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初步掌握簡單的泥塑制作法。 過程與方法: 能用材料自由組合創作各種小動物,并為小動物營造舒適的玩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用泥巴表現小動物的造型。 教學難點: 如何表現小動物的形象,怎樣以玩具襯托,使之更生動、可愛。 教學過程: 1、 導入階段: 1、 讓幾名學生表演小動物的動態,另一些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小動物的動作。 2、 引出課題動物大聚會。 2、 發展階段: 1、 出示小動物的圖片,然后分小組對小動物進行觀察、分析、討論。 2、 回答以下有關我們熟悉的動物的問題: A、 小動物的身體特征有哪些? l b、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有哪些? l c、小動物吃什么食物? l d、小動物的生長年限有多長? l e、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它們的知識? 3、 強化階段: 1、 教師簡單分析課本的圖片:如何用泥塑表現出來。 2、 歸納制作的技法與步驟: l a、設計表現小動物的方案。 l b、用泥巴捏成形。 c、再作刻畫、添畫使其更形象。 l d、適當添加“玩具”(把小動物歸類圈養在飼養場里。) 4、 作業階段: 1、 學生作業:每人用泥巴捏一兩個小動物,或小組合作制作一組小動物。 2、 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5、 展示階段: 1、 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教師講評。 2、 表揚合作最佳搭檔,加強合作意識。會變的花樣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認識會變的花樣,認識圖案設計。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中收集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圖案設計的象征意義。教學重點: 1、 認識圖案設計的內容。 2、 學會用美術的形式表達不同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圖案設計的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 1、 講解作業,對上次的優缺作講評。 2、 談話:講解身邊花樣的造型和種類,認識會變的花樣。 2、 提出問題 (1) 、指導看圖,提問這是一個什么花樣?(我們班的同學誰能認識?) (2) 、花樣代表了什么?(榮譽,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氣) 3、 深入學習 1、 指導看圖,結合圖畫理解。 2、 分析花樣的特點:花樣一般由主體和背景組成,主體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們來欣賞幾種不同的花樣(看書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色彩也很多。現在同學們能不能巧妙運用手中的材料,畫一幅漂亮的花樣。 3、 示范最簡單的花樣 4、 啟發思考:如何繪畫?怎樣設計最有意義(其實主體可以設計出諸多不同的造型來。如:把花樣進行各種分解、組合成新的圖案。) 5、 動手作業: 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合作或自己創作,利用手中的筆繪畫有自己獨特創意的花樣。 毛茸茸的動物教案 教學目標:1、 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及外形特點,感受動物的美和可愛。感受材料的特性,探討 如何巧妙運用各種材料,以撕紙添畫的形式表現有創意的“毛茸茸的動物”。 2、 培養保護動物的環境意識,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喜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 3、 通過探索各種材料,以自由或合作的形式創作表現“毛茸茸的動物”,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運用撕紙添畫的技巧表現毛茸茸的動物形象。 教學難點:巧妙運用各種材料,表現出有創意的動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欣賞課本上的范圖及教師出示的各種動物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及其生活習性,如它們喜歡生活在什么環境里。 2 你知道有哪些毛茸茸的動物嗎?你能模仿它的一些動作嗎?一些學生到臺前模仿表演,臺下學生猜一猜。 2、 講授知識 1、 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圖片和課本范圖,啟發學生觀察、比較動物的顏色、外形、花紋、動態等,認識動物的特征。 2、 學生分組討論及匯報:是否喜歡毛茸茸的動物,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 觀賞手工形式(撕紙添畫)表現的動物作品,了解比較不同的美術表現方式和美的多樣性。 4、 引導賞析用各種材料制作的動物作品的美感(從形、色、花紋、動態方面進行引導),探索如何巧妙地運用各種材料,用了哪些材料。 5、 教師總結制作“毛茸茸的動物”的撕紙添畫方法,解釋什么是撕紙添畫,邊說邊示范。 3、 學生作業 教師巡堂,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制作出有創意的作品。 4、 作品展示 5、 小結美麗的羽毛教案 教學目標:1、 掌握基本的造型技能,學會畫小鳥形象并運用色彩進行裝飾表現。 2、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愛鳥、保護鳥的環保意識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學會畫小鳥的形狀,并用適合的圖案裝飾它。 教學難點:合適的圖案和色彩。 教學過程: 1、 引導認知 1、 欣賞民樂百鳥朝鳳簡單回憶鳳凰的羽毛為什么那么漂亮。2、 探究學習 1、師:“你打算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表現它美麗的羽毛?” “豐富的色彩;多變的裝飾圖案。” 引導學生根據羽毛的特點用添加和概括的方法大膽地進行裝飾。色彩設計可根據圖片或想象設計。 2、 學生說一說設計的“鳥的樂園”在哪里?有什么新穎的東西。小組交流。 3、 學生單獨或小組合作畫一只小鳥,鼓勵選用不同的材質來裝飾小鳥的羽毛。(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畫出小鳥的動態與神情。) 3、 展示評價 學生作品組成“鳥的樂園”,學生走走看看,觀察、欣賞繪畫,評一評,誰設計的鳥兒最有趣,誰給鳥兒披的彩衣最美麗。 我的老師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運用不同的線條,不同的色彩,描繪老師的形象或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2、 能力目標:能抓住教師的形象神態進行描繪,培養觀察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 教學重點:抓住人物特征,用概括、簡潔的線條去表現對象。 教學難點:用學生自己的主觀視角去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教學過程: (1) 導入階段: 每個組派兩個代表上臺說一說你最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引出課題。(老師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最親切的朋友,我們從無知的幼兒成長為好學的少年都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老師是園丁,是朋友。) (2) 發展階段: 1、 請學生上臺表演:你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師是怎樣上課的?老師上課時,有沒有讓你覺得印象深刻的一瞬間? 2、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模仿老師的神態、慣用動作以及有別于其他老師的最有特點的一剎那,來表現老師與眾不同的形象。 3、 欣賞課本中的圖片(或老師所帶的范圖),說一說這些作品都“抓住了”老師在課堂上的什么特點。 4、 如果讓你用繪畫的形式來給你最喜歡的老師畫像,你會怎樣去表現?小組之間相互討論。 5、教師鼓勵學生將與眾不同的想法用畫筆表現出來,并作提示:構圖要完整,線條要簡潔、概括,色彩要能表達出你的情感。 (3) 作業階段: 1、 學生課后可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為自己畫的老師畫像添加制作有特色的相框(相架)。 2、學生集體創作一幅我心目中的老師。 (4) 評價階段: 1、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評議。 2、 把畫好畫送給你畫的老師。做書簽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么是書簽以及書簽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學習書簽的制作方法,學會剪制一個簡單的書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做書簽,了解書簽用途及不同書簽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制作不同的書簽,學會設計書簽圖案,詳細分析書簽的用途。 教學難點: 掌握簡單的書簽制作方法。教學過程: 1、 導入 1、 指導看書上書簽圖案引起學生興趣。 2、 請學生說出書簽的用途: 方便翻書,美觀。 3、 引入主題:請學生來學制作書簽,并放在我們的書本里。 2、 學習新課 1、 欣賞課本上的各種書簽并回答問題: A、 書簽的圖案有些什么特點 B、書簽是什么樣子?圖案中的個數有什么不同?代表什么意思? 2、 教師示范書簽的制作方法: A、 將樹葉或者準備好的材料制作成書簽模型,將彩色的那面放在外面,在折好的紙上畫上圖案,涂上美麗的顏色。 B、寫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者名句。 C、制作尾翼 三、深入學習 1、 用一二種制作方法設計書簽。 2、 可以模仿示范制作書簽,也可以自己設計。 3、 作好后自己放在自己的書本里。 4、 巡視輔導。適當展示作業中的問題,及時解決。 4、 練習 1、 對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 2、 學生展示自己書簽,學生互評、組評、集體評。 5、 作業 畫一幅自己喜歡的話。 蠟染的挎包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了解,認識挎包,感受體驗民族的快樂生活。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觀察中領會民族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各民族的認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1、 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精湛、博大。 2、 學會用美術表達美好的記憶。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了解,認識蠟染的挎包在制作上的一種工藝,感受體驗快樂的生活。 教學過程: 1、 導入階段: 1、 請學生上臺表演怎樣制作書簽的,可以用口述。共同評議表演的語言、動作。 2、 指名說說書簽的制作及其特點。 3、 學生分小組討論,前后對比,突出書簽的特色。 4、 從我們的知道包引入課題。 2、 發展階段: 1、 提問:你知道蠟染的挎包有什么作用和意義嗎? 學生討論,飾品有什么作用? 2、 指導看圖賞析作品,觀賞課本中各蠟染的挎包上的不同飾品。啟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3、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蠟染的起源、發展,鼓勵學生描述、解釋作品。 3、 強化階段: 1、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設想,說說打算做怎樣的挎包。2、 提問:你覺得我們的挎包應該怎樣裝飾材最好看? 3、 啟發、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挎包的制作步驟。4、 制作階段: 、 學生制作 、 巡堂指導,對個別學生或小組進行指導。 5、 作業展示: 、 學生自當小評委,自評、互評,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請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挎包。機器人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觀察讓學生認識機器人。 2、 學習運用想象進行繪畫,初步感知設計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與其他人交流,改進本組的設計方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客觀的評價別人的設計方案,能舉例說明機器人將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和問題,能判斷周圍哪些事物屬于機器人。培養學生快樂、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與他人合作,具有探究意識和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能通過與其他人交流,改進本組的設計方案。 教學難點: 能舉例說明機器人將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和問題,能判斷周圍哪些事物屬于機器人。 教學過程: 1、 談話導入: 同學們,知道什么事機器人嗎?見過嗎?說到機器人,大家肯定不陌生,對吧?誰來簡單說說你在哪里見過什么樣的機器人?其實,機器人是人類創造的最奇妙的工具,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暢游機器人王國,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機器人,好嗎?板書課題機器人。 2、 認識機器人: 1、 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看電視、上網等多種途徑,搜集了好多有關機器人的資料和圖片,下面我來考考大家: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是由哪個國家制造出來的嗎?(美國制造出第一個機器人,從此揭開了人類研制機器人的序幕。現在,我們人類已擁有一個龐大的機器人家族。今天,我們一起阿里認識,知道學生看圖。讓我們逐一認識他們。欣賞完了書上的圖片,同學們一定也有不少關于機器人的資料向大家匯報吧,你知道哪些機器人,它們能幫我們干什么?誰來介紹一下。 2、 學生交流。說一說自己對機器人有哪些了解。 (如:全自動洗衣機、自動門、電視、電腦,許多高科技家用電器都屬于機器人。) 3、 現在,我們來概括一下,機器人在哪些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學生交流,幫助總結:軍事、勘探、醫學、太空、日常生活等。它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3、 拓展應用 1、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領域無法進入,還有許多謎團沒有解開,許多夢想沒有實現。你認為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機器人呢? 2、 假如讓我們來設計一個能夠幫助我們學習的機器人,你將怎樣進行設計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設計可以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可以設計一種新式的與眾不同的機器人,也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形成新的機器人。) 3、 設計機器人是一種創新活動,它需要我們展開自己的想象,放飛自己的思維,不斷構建自己的夢幻。 4、 小結 機器人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我們只有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將來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制造出更多對人類有用的機器人。 5、 作業 選擇書上的一個機器人,照樣子畫下來。我們的大家庭教案 教學目標:a. 了解我們祖國是一個偉大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各民族人民的服飾特點,讓學生通過繪畫表現民族人物形象,并探索嘗試用各種材料進行表現。 b培養學生了解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服飾特點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c.認識民族服飾特點,用繪畫的方式進行少數民族人物造型表現。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民族服飾的特點,將自己喜愛的或印象深刻的民族服飾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少數民族服飾的圖案與配色。教學過程: 1、 時裝表演錄像導入。教師提問:你們看過時裝表演嗎?給你們印象深刻的是哪件時裝? 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見過的最漂亮的服裝。 3、 教師播放展示我國民族服飾的錄像,問:我們再來看看這錄像上的服裝,它們與剛才我們看到的時裝有什么區別? 4、 讓學生通過對比、辨別民族服裝與時裝的不同,引導學生賞析民族服飾。 5、 提問:你知道你是什么民族嗎?你知道哪些地區都有哪些民族?我國共有多少個民族? 6、 教師簡單介紹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古代的四大發明、當今的“神州”飛船等。 7、 理解與制作 你喜歡哪個民族的服飾?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民族服飾上美麗的圖案、花紋。這些圖案、花紋是勞動人民用靈巧的雙手創造的,用紡織或刺繡等方法制作而成。 少數民族服飾上的圖案、花紋色彩鮮艷明麗,樸素大方。少數民族同胞在節日里穿戴漂亮的服飾,喜氣洋洋,別具風韻。 8、 探索與討論作業內容:畫出各個民族的人物形象圖稿,再根據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加上點綴與修飾等。 9、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或小組合作設計民族服飾,共同完成作業。 10、 展示作品,師生點評。 11、 思考總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我喜歡上的課教案 教學目標:a. 用繪畫及其他的方法表現愛上的課的課堂場景,同時學會簡單評價一幅作品。 b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表現方法來創作,培養他們綜合的學習和創造精神。 c.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將自己喜歡的課堂場景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畫面的構思與構圖。 教學過程: 1、 激趣引導 你最喜歡上什么課?你為什么喜歡?你覺得它什么地方吸引你?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引導學生從課堂場景表現的因素(人和背景)去觀察和感受。 2、 欣賞學習 1、 引導學生從畫面的內容、構圖、色彩方面去感受、欣賞課本范畫等。 2、 教師小結:想象畫構圖時,應注意畫面要飽滿,主次、大小要有區別。在人物描繪上,注意表情與動作的描繪。色彩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現。 3、 設計創作 1、 如果請你把愛上的課畫出來,你能把最有趣的一面呈現在畫上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表現? 2、 學生討論繪畫的表現手法和表現的內容。 3、 學生創作。 4、 展示評價 1、 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有趣的部分。 2、 同桌相互說說自己這節課的收獲。課外的樂趣教案 教學目標:a. 學畫人物畫,表現課后活動的快樂情景。 b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課后活動的情景,培養學生對人物的造型能力。 c.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和互相關愛的集體精神。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回憶,把課后生動有趣的活動場面畫下來。 教學難點:課后活動場面中人物的組織,人物的動作造型表現。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2、 教學導入。 “熱身導入”的方法,把學生引入有趣的課后活動的回憶,適當活動, 引入課題。 3、 講授知識。 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范圖,對畫面中人物的組織、人物的造型、色彩的搭配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創作方法:明確主題,確定人物,添加相應的背景。 4、 師生互動。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哪些課后活動比較有趣,該怎么組織成畫面,人物的動作應該如何描畫,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創作思路。這時可以邀請一兩個同學上臺作出動態。 教師講解人物繪畫步驟,并及時示范,邀請一兩個小畫家與老師同時比賽,吸引學生注意力,也可給學生進行人物創作時作參考。 5、 學生作業。 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課后活動的場面表現出來。 6、 作業展示。 展出學生作業,對作業進行點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人物場面的組織及人物造型的繪畫,都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培養學生畫人物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7、 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的內容,表揚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田間小衛士教案 教學目標:a. 了解稻草人的用途,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巧妙利用材料學習制作稻草人的方法。 b利用各種材料,制作并裝飾稻草人。 c.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敢于創造的精神。 教學重點:用小木棒和稻草軋制稻草人。 教學難點:用彩紙等材料制作服飾對稻草人進行美化、裝飾。 教學過程: 1、 激情導入。 教師可用有關童話或自編故事導入,把相關知識融入故事中,使學生基本了解稻草人的作用。 欣賞本課及教師出示的各種圖片和稻草人,提問或 討論:稻草人是誰放在田野里的?稻草人在干什么? 老師出示稻草人,引導學生欣賞并說說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同桌間討論稻草人是怎樣做成的,用簡短的語言說出討論結果。 2、 講授知識。 教師講述稻草人的作用。 示范軋制稻草人的基本方法和要領:a. 用小木棒扎成一個十字形的骨架。B.用稻草捆扎在骨架的橫梁上做成稻草人的上肢。C.用稻草捆扎在骨架的豎梁上做成稻草人的頭部和身軀。 請學生想一想,如何給稻草人貼張臉,并加上五官。 3、 學生做作業。 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軋制稻草人。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探索,軋制與眾不同的、有創意的稻草人。 學生在設計制作時,通過觀察、觸摸、制作,更為細致地感知材料的特性。教師應提示學生用最好最簡捷的方法軋制。 教師應注意提醒學生安全使用工具材料。 4、 作品展示。 5、 各人或小組展示軋制好的稻草人,比一比誰的最好。 說一說自己軋制稻草人的方法。 給自己的稻草人起個好聽的名字。 5、 課堂小結。 教師表揚有創意意識的作品 讓學生收拾整理場地,教導學生要保持教室衛生清潔,養成愛清潔、愛干凈的良好習慣。 舞龍教案 教學目標:a. 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大膽想象,表現自己心中的“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b了解各種材料的性能,感悟民間民族文化,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制作龍的造型。 教學難點:龍的造型及外形裝飾。教學過程: 1、 欣賞與導入 1、 教師播放我國不同地區慶祝春節時舞龍的錄像資料,用熱鬧的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所見所聞的舞龍情景。問:現實生活中是否有真龍? 3、 讓學生說一說對龍的外形的藝術感受。教師歸納。 4、 教師簡述龍的來歷與傳說。 5、 展示關于龍的繪畫作品與學生欣賞,并找出龍的特征。 6、 讓學生對比錄像中的民間立體龍燈與繪畫中的龍,引導學生多層面去了解龍的結構與特征。 2、 制作與理解 1、 教師:關于龍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外形方面、色彩方面、動態方面) 2、 歸納龍的結構:龍頭(須、角、長嘴、大眼)、龍身(鱗、爪、蛇身)、龍尾(魚尾) 3、 教師設問:如何設計你心中的龍?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想象,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4、 歸納時教師展示用多種材料制作而成的“真龍”給學生看。5、 引導學生欣賞“立體龍”,并讓他們舞動“龍身”。 6、 教師歸納制作基本步驟: a. 設計龍的外形結構圖稿。 b.選出適合不同結構部位的材料。 c.大膽按設計去制作龍的各結構部件。 d.拼合已制作好的龍的各結構部件。 e.添加裝飾與整理 7、 學生用各種材料,分小組設計制作一條立體龍。 3、 展示與活動 讓先做好的一組在講臺上舞龍,教師表揚他們,同時鼓勵其他小組。 四、思考、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泥板上的畫教案 教學目標:a. 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身邊的材料,創造性地組合、利用。b學會用泥造型,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認識、運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c.讓學生更加親近、熱愛自然,體驗創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學習泥板作畫的技巧、方法,并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如何使作品更有創意。 教學過程: 1、 欣賞范畫。你喜歡哪幅畫?它表現什么內容? 用講故事的方式談一談古代畫像磚斧車,讓學生對泥版畫有一些了解。提高學習興趣。 2、 比賽。將一塊泥團捏平(不要太薄)看誰捏得又快又好。 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有什么特點。 3、 提問。泥板或橡皮泥有什么秘密?能說一說泥板畫是如何制作的嗎? 4、 做一做。 照教師的范畫自己嘗試做一個。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做泥板畫時的想法或遇到的困難。 5、 教師小結。 泥板畫用畫、刻、堆、貼等方法去做,如細的部分可用刻、大面積的可用堆貼的方法。 6、 組織學生創作。 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學會分工合作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創作一組有主題的泥板畫。 7、 組織展示活動。 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介紹同學,聽聽別人的好建議。 鼓勵學生肯定自己、張揚個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裝飾我們的教室教案 教學目標:a. 認識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構思、設計出與環境相符的作品。 b掌握簡單的手工制作方法,學會簡單的裝飾、布置環境的美術技能。 c.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豐富的感知能力、大膽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認識到美麗的環境是文明的體現,更是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精神面貌的體現。 教學重點:結合手工制作活動,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 教學難點:探索運用媒材和多種表現手法,對教室內部學習環境進行平面或立體的裝飾布置。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所帶用具的情況。 2、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小朋友都用了什么材料來裝飾教室呢?你打算怎樣設計、美化我們的教室呢? 3、 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裝飾作品拿出來給學生欣賞,或者通過播放一段錄像片、幾幅圖片給學生更多的啟發。 4、 著重示范一兩種手工制作的方法: 立體雙面紙畫 第一步:準備兩幅大小相同的畫(或照片)、一張長度正好和兩幅畫長度總和一樣的卡紙。 第二步:用刀把兩幅畫分割成寬度一樣的紙條。 第三步:把兩幅分割成紙條的畫按順序粘在卡紙上。 第四步:借助直尺沿著紙條的縫隙用圓珠筆在卡紙上畫出凹印。 第五步:按畫好的凹印正反對折并粘貼在另一張卡紙上,完成。 5、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教室情況進行構思,同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制作小組。 6、 請各組說一說小組的打算,簡單介紹自己還會做哪些手工。 7、教師小結,給學生鼓勵,布置學生課后相互學習制作方法和準備下節課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