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2《環境雕塑》教案.doc
環境雕塑教案教學目標:1、顯性目標通過講授、分析、比較等欣賞活動,讓學生理解環境雕塑與環境的關系、環境與人的關系,認識環境雕塑與架上雕塑的區別,從而多視角地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學會欣賞、評述環境雕塑作品。2、隱性目標本課的學習能使學生認識到環境雕塑與歷史有關、與特定的時代有關,表現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更表明特定環境的特殊意義,從而看到藝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即我們生活和工作所依靠的環境與環境藝術有關,體驗到環境雕塑與城市、道路、綠化、建筑、廣場和所在環境的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環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動,更加珍惜自然環境,珍視美術文化。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對環境雕塑的特點的認識。難點:環境雕塑與環境的關系,環境雕塑與架上雕塑的區別。授課過程:提問:什么是雕塑?你見過的雕塑作品最多的是在哪里?雕塑是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形象。好,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雕塑之后,我想請大家看兩幅作品,播放幻燈片,架上雕塑和環境雕塑,讓同學分析他們的不同之處以及特點。這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架上雕塑的特點:從放置地點上說,一般是放置在室內的案臺上,不需要考慮與環境協調的問題。環境雕塑的特點:環境雕塑是環境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品的主題和形式在特定的環境中,給人以特有的審美感受,營造出相應的文化氛圍和情調。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心境。因此環境雕塑與環境、與環境中的人及周圍的生態因素互動,構成了相互協調的環境景觀。它反映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表現出時代精神。這就是環境雕塑的主要特點;1 共同點:可以從多個角度觀賞。浮雕適宜正面觀賞。2都具有實實在在的體積,具有三維空間感。3 都是用可雕、可刻、可塑的材料制作出來的。思考與討論:1、架上雕塑能夠和環境雕塑交換位置嗎?為什么?2、環境雕塑能夠和環境雕塑交換位置嗎?為什么?3、環境雕塑與環境的關系是什么?互相討論1、架上雕塑只能放置在架上,而環境雕塑必須放置在特定的環境中,因此,一般來說架上雕塑是不能與環境雕塑交換位置的。2、即使都是環境雕塑作品,它們之間也不能任意地換位置。因為那樣就失去了為特定環境創作雕塑作品的意義了;再說環境雕塑中的環境是雕塑創作的重要依據,如果換置了,雕塑作品與環境就徹底脫節了。3、它們的關系是:沒有環境就沒有環境雕塑,脫離了環境的環境雕塑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雕塑與環境互動,它們相互依托,相互和諧,構成了相互協調的景觀接下來,我們講一下環境雕塑的功能:依托于環境,為美化環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連同環境、環境中的人及景物一起給人們的視覺和心靈特有的審美感受,具有獨特的社會教育功能。大量的環境雕塑作品能永久保存、與環境同在,它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文明的象征。知道了環境雕塑的功能之后,我們來討論一下環境雕塑應該如何分類,從放置地點分類;從作品風格上分類;從作品材料上分類。播放幻燈片,看從不同的特點分類的雕塑作品。接下來,討論的問題是環境雕塑與我,看圖片,然后欣賞討論后得出總結,是特定環境中的一部分,為環境而創造、又與環境融為一體,它不僅美化了生活,而且提示了我們環境的存在,它是環境內容的視覺提煉,用形態、 空間尺度、色彩、材質以及氣勢感染著整個的環境連同環境中的一切。同學們,對于雕塑,我們了解了這么多之后,知道要怎樣設計環境雕塑嗎?設計環境雕塑應該要注意什么呢?1、依據環境而設計a、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季節、氣候。例如:高山旁還是河水邊、還是綠地b、人文環境該地的歷史、政治、文化;建筑、廣場、綠地以及特定的人群因素等等。2、雕塑本身的主題和形式感作品是主題性雕塑還是裝飾小品;其空間尺度、色彩、材質;風格是寫實的、還是寫意的等等。思考并回答:1、我與環境是一個怎樣的關系?2、人類應該怎樣對待環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對環境雕塑有了系統的了解,我們講了環境雕塑與架上雕塑的不同,以及環境雕塑與環境的關系,這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今天的作業是分組討論:1、在你身邊,如校園、公園、村鎮、小區等,有沒有環境雕塑作品?你是如何欣賞環境雕塑的?請你談談對它的評價。2、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熟悉的環境提出一個環境雕塑的初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