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 2.5有余數的除法(五) 教案
第五課時 有余數的除法(五)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經歷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解決問題和交流的過程。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過程與方法:通過與同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重點: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難點:獲得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建議結合具體事例,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學生準備: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研討。 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導入新課1.師:有一天,18名同學去公園劃船,瞧,他們到了。(出示教學情境圖)仔細看圖,你發現了什么?仔細觀察,大膽的說。生:學生仔細看圖,說出自己的發現。把有數字的那兩句話多讀幾遍。設計意圖:讓學生重點了解每條船限乘4人,每條船每小時4元。為下邊的學習打下基礎。(二)探究新知1.師:這18名同學們要去劃船了,大家想一想,他們要先解決什么問題才能順利的上船呢?生:同桌迅速的交流一下想法。(他們要去付錢、租船、)設計意圖: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師:你們真聰明,他們要交了錢定好船,才能去劃船。那我們大家就先來幫忙解決第一個問吧:出示:18名同學去劃船,至少要租幾條船?先讓同學們重點理解“至少”。小組討論,出現疑惑可以請教老師。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匯報交流的結果:小組討論一下,說出自己的想法,討論出結果:每條船坐4人,就看18里包含著幾個4,就需要幾條船。板書:184=4(條)2(人)至少要租5條船。說明自己想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當剩下的人數不夠4人時,也需要1條船。設計意圖:教師巡視,看學生是否能得出:當剩下的人數不夠4人時,也需要1條船的結論。讓學生感受到余數的作用。3. 請同學們說一說:怎么分配乘船的人數比較合理呢?(從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如果你也去劃船了,你會怎么分配?)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學生可能會說出很多種方案,估計大部分同學都不會把一個人單獨的放在一條船上。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的獨到的見解,只要他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讓學生感覺到一個人是孤獨的,體驗到擁有朋友的快樂。4.這18名同學打算租5條船,那要準備去付錢了,我們來幫他們解決第二個問題吧:他們計劃劃2小時,50元錢夠嗎?大家趕快幫忙算一算吧!小組討論解決5X4=20(元)20+20=40(元)50元錢夠了,還剩下10錢呢!問題都解決了,他們終于可以上船了。大家表現的真棒,有你們這些聰明的小家伙在,不愁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了。設計意圖:讓學生說明自己的想的過程,鼓勵不同的算法。(三)鞏固新知1.老師呀,還想考考你們。如果我們班的26名男生去劃船,要租幾條船呢?誰能幫忙解決。指名回答2.你們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相互提問,試著解決。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到同樣是余數,但在不同的環境下,余數的作用卻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具體問題作出合理的處理。(四)達標反饋1.練一練:第1題:每桌坐8人,45人需要( )張桌子。設計意圖:學生獨立解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為什么需要6張桌子?2.扎一個禮品盒用8分米的彩帶,6米長的彩帶最多夠扎幾個禮品盒?(就是看看6米里面包含著幾個8分米,要先統一單位才能計算。)3.第3題讓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然后交流。(五)課堂小結1.談談自己的收獲2.教師總結歸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思路,積極參與個性化算法的交流,體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闡述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然后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完成這節課主要內容教學。(6) 布置作業 1(1)13位同學,平均坐到3輛小汽車上,每輛車坐幾人,還剩幾人?(2)13位同學,每6人一輛小汽車,應坐幾輛小汽車,還剩幾人? 2學校買了43盆花,至少拿出幾盆后,正好平均分給8個班?3一件衣服要釘5粒紐扣,現在有43粒紐扣可以釘幾件衣服?還剩幾粒扣子? 3下雨了,教室里還有11個同學,但只有5把傘,2人合打一把夠嗎?你能說出理由嗎?至少有幾把就夠了?4(1)學校組織春游,二(2)班有30人參加,至少要租幾輛車?(2)計劃3小時到達,50元夠嗎?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五)184=4(條)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