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五年級下冊美術13《風雨橋》教案.doc
風雨橋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侗族風雨橋,感受圖形的外形美。2、在學習觀察中領會民族特色,初步認識簡單圖案。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及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在祖國的大家庭中都很勤勞,用自己智慧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難點:認識民族,了解橋上的圖案構成,增強愛國情感。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組織教學,激趣導入同學們見過侗族嗎?我們班有侗族嗎?他們有哪些地方最能讓你感興趣?誰能說說。(服裝、語言、生活習慣等)那小朋友知道侗族衣服的哪些知識呢?二、講授新課介紹侗族1、侗族的分布侗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種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大部,廣西、海南等省侗族有悠久的歷史,遠古時,其先民居住在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后遷入西南地區(qū)。其中貴州最多。2、侗族風雨橋我國和世界上侗族風雨橋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qū)域,被稱為“侗族風雨橋博物館”。侗族風雨橋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tǒng)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橋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橋圖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三、指導看圖1、學生自由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2、感受侗族風雨橋,從中找出兩種以上的基本構圖,如圓、長方形等。3、顏色的種類。四、小結侗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我們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勤勞的品質。五、布置作業(yè)畫一個圓形圖案。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指明簡要說說侗族風雨橋有哪些特點?2、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圓形圖案,同桌互相說說誰畫的好,好在哪些地方?3、交流自己的畫是怎樣畫的?二、講解新課1、回顧侗族在我國的分布。2、簡介侗族風雨橋的制作特點:從制作技藝看,橋發(fā)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侗族風雨橋中均有范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橋制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于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并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三、指導看圖1、從圖中找出侗族風雨橋的結構特點。2、按照不同的色彩對比,自己試著給畫好的圖畫上顏色。3、對比。四、練習1、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2、指導上顏色。五、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