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五年級下冊美術6《繡球》教案.doc
繡球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繡球蘊含的民族風情,學習用紙材設計制作出與繡球相仿的藝術造型。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空間想象、立體制作的動手能力。3、情感目標:感受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模擬繡球的造型,用紙材設計制作一只等邊十四面體或二十面球體,并給予裝飾。(2)對球體的面裝飾作變化創新。難點:(1)紙造型技法的掌握以及球體造型的準確性。(2)球體的面造型變化及創新。教學過程:一、認識繡球(1)教師課前準備幾只繡球,在上課開始時,用拋繡球的方法,拋給每個學習小組一只繡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以傳遞的方法共同欣賞、觀察繡球。教師向學生提問:繡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繡球整體呈球狀,但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3)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歸納并講解繡球的制作歷史、功能、民俗意義等知識。二、學習新知(1)教師提問:在生活中,有什么形體與繡球的結構相近似?我們可以利用什么材料設計制作成與繡球工藝品幾乎一樣的花球? (2)學生分小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并注意調動不善言語的學生的積極性,用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3)學生代表匯報各小組的討論結果。(4)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與學生一起欣賞課本上學生作品的照片,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區別民間工藝品繡球與紙造型繡球的特點。教師示范二十面花球的設計制作步驟:A在紙上用圓規畫圓,用剪刀把圓形剪下。B在圓弧上分三等份,連結三點,做出一個等邊三角形。以同樣的方法共制作二十個等邊三角形。C在每個三角形上用刀背或錐子等工具按邊線劃線痕,按線痕折邊。 D把十個等邊三角形粘成一個圓環。E把另外十個等邊三角形以五個為一組分別粘到圓環上,形成一個球。F穿上繩子,添加吊繩流蘇,就做成了一個花球。 三、設計制作(1)學生依照教師示范的設計制作方法,自己設計制作繡球。(2)教師巡堂輔導學生做作業。在學生實踐這一環節,特別需要教師關注。教師應提醒學生設計時每個面都必須等大,因此,無論畫圓形或者剪圓形都必須十分小心,不能心急求快,以免造成圓形大小不一,圓內三角形大小不一,致使球體粘接時困難和留下很多洞眼。由于課本示范圖中的繡球是用多個面構成的,教師應限定學生每個圓 形的直徑和度,以免學生做得過大。四、展示評價(1)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組織學生一起評價,看誰做的“繡球”最漂亮。(2)學生交流自己設計制作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