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五年級下冊美術14《皮影》教案.doc
皮影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點。2、學習皮影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實踐能力。3、提高對民間傳統藝術的興趣,充分發揮其藝術魅力,弘揚中國的皮影藝術。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用卡紙等堅實的紙張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點,做一個人物。難點:做一個能動的皮影人物。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情引題“有一種藝術,是完整的戲劇,比莎士比亞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盧米埃爾發明的電影早2100年;是純粹民間具有搖滾精神的音樂,比貓王早2150年。這種藝術是中國獨有的,這就是?”二、了解皮影,感受文化1、回顧交流,觀影感受說說這些皮影戲和動畫片留給你的印象嗎?談談其中的人物造型、動作、色彩上的共同點嗎?(進一步考察學生看皮影的收獲)2、欣賞分析,掌握特點(課件出示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皮影作品)這一環節為重點,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討論、總結出皮影的知識點,掌握皮影戲在表現內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從而能夠為學生畫皮影打下良好的知識鋪墊。) 三、模仿動作,理解動態觀看皮影戲片段和2006年春節晚會上傳統皮影之鄉唐山社區表演隊表演的依據皮影創作的舞蹈節目俏夕陽的片段,模仿皮影人物的動作。(活躍課堂氣氛,并從模仿中感受皮影機械式的動作特點。)四、欣賞作品,激勵信心出示學生作品,評析,理解繪畫方法和表現方式,激勵起自信。五、藝術再現,享受文化教師進行創作指導,明確要求1、畫一幅有趣的皮影戲。2、抓住人物的造型特點,可夸張人物動態。3、運用傳統圖案來裝飾人物頭飾和服飾。4、注意畫面的布局與色調。5、有能力可以嘗試創作,覺得有難度的可以臨摹,也可以嘗試在臨摹基礎上變通。六、開展評價,鞏固拓展展示作業,開展評價。自評與互評結合,評價可以客觀多樣,盡量讓學生找到作品中的閃光點,增加學習自信,激發創新熱情。在拓展中,讓學生到廣闊的網絡世界中吸收更多的知識,并布置下一課做皮影的準備工作。第二課時一、感受皮影藝術通過欣賞皮影作品了解皮影的藝術特征;二、傳統皮影的造型特征1、人物造型平面化皮影和剪紙一樣不能塑造三維立體空間的造型2、人物造型藝術化皮影形象處理不用太寫實可以進行藝術加工3、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體現了能動性,它被公認為是電影的先祖4、人物造型戲曲化傳統皮影和戲曲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人物造型戲曲特征明顯利用現代皮影造型等圖像加強學生對以上特征的理解。教師提問:皮影和哪種民間美術相像?利用皮影和剪紙藝術等的對比來加深學生學習制作皮影的技巧。小結:傳統皮影的造型特征:1、人物造型平面化2、人物造型藝術化3、人物造型戲曲化4、人物造型卡通化三、傳統皮影的制作方法(1)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驢皮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數日,取出后將皮的兩面反復刮制干凈,再刮薄至透明。 (2) 描樣將制好的皮料切塊,經濕布捂軟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鋼針描繪圖樣。 (3)雕鏤將描好圖樣的皮料墊在木板或蠟板上進刻。鏤刻的技法很多, 雕鏤完畢后,擦洗干凈,雙面著色。(4) 著色現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過去的傳統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著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五種純色。(5)熨平皮影著色后陰干,熨壓平整。(6)上油東北部地區的皮影在壓平后,還要上一層清漆,以增強透明度和耐用性。 教師提問:課堂教學沒有傳統的材料也沒有時間,學生能否找到比較簡易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四、自創皮影1、設計形象草稿 在卡紙上畫出各局部的外輪廓,所有線條變雙線。 2、鏤刻以后雙面著色。3、粘透明膠帶作保護層。 4、各部件用線連綴起來并裝上支撐桿以控制皮影。 五、皮影的操作 耍皮影時,可用一只手握脖簽,另一只手掌握兩根手簽,將影人貼近幕布,或貼近玻璃窗、墻壁上進行練習。 六、皮影的表演 因為是初學,學生表演可采用集體合作的形式進行配音和操作的同學可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