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六年級下冊美術9《山水畫小景》教案.doc
山水畫小景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畫的樹的畫法,初步了解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概況,并對其材質、形式和內容有所認識。掌握山水畫的步驟方法,能理解“勾、皴、染、點”的含義。2、通過對中國山水畫作品中表現的傳神與魅力特點的欣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國畫繪畫表現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方法與過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活動,掌握美術欣賞、評價、表現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情感與態度通過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感情,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讓學生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山水畫的內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畫的四個步驟。教學難點:能用筆墨表現山水。教具學具:教具:多媒體課件、毛筆、墨汁、生宣、國畫顏料。學具:毛筆(小狼毫、中白云)、墨汁、生宣、國畫顏料。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畫: 1、播放有詩情畫意的山水風景配以山水為內容的音樂,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欣賞與觀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寫和贊美祖國山水的名詩名句”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你看到的山水和畫家筆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問題展開討論。2、揭題:中國古代詩人用文字做筆墨,寄情山水,而畫家用筆墨做語言,抒情達意,讓我們一起走進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殿堂。出示課題“山山水水”。二、技法示范,體驗山水畫:1、毛筆運筆及國畫用墨的方法。(1)毛筆運筆的方法:中鋒、側鋒、逆鋒、順鋒。表現云和水多用中鋒,畫出的線條輕盈流暢;表現樹木則多用逆鋒,畫出的線條則蒼勁、雄健。(2)國畫用墨的方法:焦、濃、重、淡、清。 讓學生先體驗破墨法,即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潑墨法來體現水和墨濃淡相宜的層次。山石是中國山水畫基礎,畫好山水畫首先要學好山石的畫法,先從石的練習入手。2、教師筆墨演示,綜合講述。第一步,示范并講解勾(板書:勾):用濃淡不同的墨勾出石的輪廓,運筆以側鋒為主。注意觀察山勢的走向,山的形態特征以及山的前后關系。第二步,示范并講解皴(板書:皴):就是用墨畫出山的表面也有凹凸起伏的紋理。可以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結構,用以表現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質感,運筆以側鋒淡墨干筆為主。第三步,示范并講解染(板書:染):向光的地方亮,光線照射不到的地方暗,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明暗,以增強立體感。第四步,示范并講解點(板書:點):山上總會有一些小灌木、小石頭,或者是遠處看不大清的樹木、房屋,那就用點來表示吧。可用濃淡大小不同的墨點來豐富山、石的結構。畫山法:山如同擴大了的石頭,與石頭畫法相似,先定外形輪廓,然后皴出山體結構,再點染而成。山的造型要力求脈絡貫通,山勢起伏,層次分明。一般有兩種表現手法。(1)勾線法(2)點垛法皴法有:斧劈皴、折帶皴、披麻皴3、小結:石分三面生陰陽,干濕濃淡要變化,山有高低寫好峰,上實下虛自然成。把握好山石大形和氣勢,大膽落筆,小心收拾,用多種變化的筆墨練習畫山石三、作業要求:分組練習,注意靈活用筆、用墨。四、學生作業,教師指導:合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五、作業展評:自評、互評、師評結合。六、課堂小結:寫意山水注重意象,山水畫動人的意境離不開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大膽地表現周圍的生活和環境,運用繪畫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促進祖國文化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