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六年級下冊美術《漢字書法藝術》課件.ppt
漢字書法藝術,文字的誕生是人類告別蠻荒走向文明理性時代的標志人類“由于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漢字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它的產生宣告了中華文明的開端。,上古結繩而治,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倉頡造字說,最早的文字出現于商代。,當時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們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兇險。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簡,非常精致。,龜甲 獸骨,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金文的內容是關于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竹簡、木牘,篆書 篆書分大篆、小篆兩種。大篆,是秦以前通用的一種字體。因為它從甲骨文演變而來,所以有許多字與甲骨文很相似。,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秦代通用的標準字體。它大篆字體簡化演變而來,書寫起來更加簡便。在秦代,篆書雖然只存在了短短25年,但篆書書法藝術為中國書法發展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隸書,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為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 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后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論者稱“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 有蘭亭集序等書法作傳世。,顏 真 卿,柳公權,趙孟頫,如何學習書法 臨摹與創作是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從古到今,幾乎沒有一個書法家不是從“臨摹-創作-再臨摹-再創作”這樣循環反復的過程中艱難地走過來的。學習書法先臨摹后創作,先繼承后創新,這是最起碼的程序和方法。臨摹重在技術訓練,掌握古人書法作品中的技法規律;創作重在藝術體悟,領略古人書法作品中的藝術韻味。沒有扎實、認真、刻苦的臨摹,創作只是一句空話;但沒有創作的追求,臨摹也就失去了動力和意義,只有臨摹和創作相結合,既注重技法練習,又注意藝術體悟,才能百尺桿頭更上一層。 1臨摹結合 2先入后出 3讀帖善悟,繼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