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治10.2《我們與法律同行》教案(錢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我們與法律同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學會依法辦事的原因,定義以及怎樣依法辦事;懂得要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義及作為青少年應怎樣推進法治中國的做法;知道道德與法治的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學會依法辦事的原因,知道依法辦事的定義及怎樣依法辦事;明白道德與法治的關系,懂得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國的推動者;通過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判斷思維能力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法律信仰,學會依法辦事。【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學會依法辦事。教學難點:樹立法律信仰。【教學過程】一、 激趣導入(課前播放:世界上最惹人愛的小狗視頻,激發學生興趣。然后定格幾張可愛小狗的圖片。)【導入】:瞧這些小狗渾身長著軟綿綿的毛,一雙大眼睛像兩顆黑寶石,它們還會對著你笑,可愛嗎?(生略)這節課我們就來聊聊由狗引發的故事我們與法同行(揭示主題)。二、 新課講授師:面對這么可愛的小狗,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去養。可是為什么有些人養狗會受到鄰居歡迎,有些人養狗卻得不到大家的歡迎,甚至是討厭的呢?(生略)生答師總結:受歡迎的是因為狗主人能把狗管理好,不會影響他人,不會給人帶來麻煩;不受歡迎的是因為狗主人沒有把它管理好,給他人帶來了麻煩。所以養狗還是要養的,關鍵是怎么養,如何把它管理好,除了道德問題,素質問題外,還涉及法律問題。(出示寧波市限制養犬規定)法律規定了養狗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是必須做的,這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生略)師: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法律處處規范著人們的行為,約束著人們的行為,所以我們在行動上要按規定去辦事,要遵守法律法規,這就體現了依法辦事。所以受歡迎的不僅僅是因為狗主人文明素質高,還有就是他們能依法養狗,按規定辦事,不受歡迎的是因為狗主人沒有按規定辦事,不規范養狗。【今日說法】(過渡)在現實生活中就存在著因為不規范養狗而出現了“狗咬人”的事件。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新聞。(出示:“狗咬人”的新聞)師:陳女士的腳被狗咬傷了,假如你是當時在場的路人,叫你出主意,你會怎么辦?(生略) 師:大家給出了很多主意,我們來看看現場路人他們又有哪些主意。(出示三個路人的觀點)問:你認同這三個路人的觀點嗎?為什么?(分小組討論)生答師總結:路人甲是忍氣吞聲的做法,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沒有想到去維權,缺乏維權意識,不僅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得不到維護,而且還會使一些不規范養狗的人的行為更加囂張,狗咬人的現象會越來越多,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感悟: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不要維權?要積極維權)路人乙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把狗打死?除非是瘋狗或流浪狗,咬人可以打死,不受法律追責;一般的寵物狗咬人后如果沒有繼續傷人是不能打死的,這屬于泄憤,視頻中也顯示這只狗咬人后馬上跑回去了,狗咬人的危險已經消除了,所以是不能打死的,否則要承擔相應責任。因為合法飼養的狗是狗主人的財產,這樣做侵犯了狗主人的合法財產權,是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從中感悟: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在維權過程中),應注意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即依法辦事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所以這種以暴制暴的做法也不可取。路人丙報警是正確的維權途徑,體現依法維權的方式,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說明他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但是要賠償5萬元,是漫天要價,不合理。狗把人咬傷,狗主人是應當賠償的。(出示侵權責任法以及司法解釋)但應當按實際損失計算,包括治療費、休養的損失費等,而且這些損失應有票據作證明,不能憑空說說的。由此可見,路人丙有沒有做到依據法律規定來索賠?(感悟:依法維權時必須要正確用法,合理用法,不是你自己想怎么樣就怎樣的,這才是體現了依法辦事。)師:陳女士在她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馬上能報警,說明她有什么意識?(法律意識)心中有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師:那么她的維權過程是否順利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出示結果) 師: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最終用(法律手段)得到了解決,張先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陳女士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說明法律不僅有規范作用,還有什么作用?(保護作用)可見法律能夠(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什么呢?(生略)【以案明理】師:法律通過立法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那么我們呢,就要學會用法律來維權,做到遵守法律,依法辦事,與法律同行,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諧,更加幸福。師:我們再來思考案件中的一些問題。視頻中的這只狗為什么會跑出來呢?(生略)(出示視頻截圖1:狗跑出來咬人;然后出示張先生認為“農村都是這樣養狗的”。可這里是城市呀。 )問題:為什么他會這樣說?(生略)生答師總結:狗雖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但它畢竟是動物,具有攻擊的本性,狗主人應當做好防范工作,在沒人監護的情況下,要用狗鏈拴住。因為他文化程度低,素質不高,不懂法,所以沒有做到按規定去養狗,由此可見,要做到依法辦事,必須首先要學法、知法才能做到守法。所以我們平時要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這樣才能做到與法律同行,體現依法辦事 。 (過渡)民警來了,他們按照法律程序,叫狗主人拿身份證登記的時候,他竟然說什么呢?(出示視頻截圖2:拿銬子來,我馬上跟你走)師:言外之意就是有本事你來抓我,他有沒有配合民警執法?(沒有)這是一種怎樣的態度?說明了什么?(生略)師:假如你是執法人員,面對他強橫的態度,你可能會怎么做?(生略)(出示問題)民警沒有因此進行強制執法、暴力執法或者放棄執法,這又說明了什么?(生略)師:可見,不管是公民還是執法人員,都要做到依法辦事。(過渡)這個新聞讓我們了解到我國有些人文明素質不夠高,法律意識不強,沒有做到規范養狗,但我們相信國民的素質會越來越好,法律意識也會越來越強,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遵守養狗的規定,人狗關系也會越來越和諧。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人又是怎樣養狗的。【思維對對碰】(出示材料:美國人養狗 )問題:1、為什么美國街頭會出現這樣的景象?2、對此你有何感悟?(生略)【課堂拓展】師:養狗問題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法律問題與文明問題,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要依法養狗,文明養狗外,還有哪些事情也需要依法辦事、文明辦事呢?(溫馨提示:如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生略) 師:法治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在心中種下法治的種子,樹立法律信仰,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爭當文明守法的好公民。請大家擬一份“爭當文明守法好市民”倡議書。(事先下發然后學生匯報)【教師寄語】(出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增強法治意識、提高道德水平、樹立法律信仰。(學生齊讀)【課堂小結】同學們,法律雖然處處規范著我們的行為,約束著我的行為,但也正是因為有了法律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與法同行吧!附: “爭當文明守法好市民”倡議書親愛的市民朋友們:文明的社會,是崇尚法治的社會,文明的城市,是依法治理的城市,文明的市民,是遵紀守法的市民。讓我們牢固樹立對法治的真誠信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在法治陽光的照耀下,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質,見證城市文明的蓬勃成長!我們倡議:市民朋友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細節做起,爭當文明守法好市民。我們相信,每一個守法的舉動,每一份守法的努力,都將使我們在文明的路上前行一步,都將為城市文明的篇章增添精彩的一筆
- 關 鍵 詞:
- 我們與法律同行 人教部編版七下 道德 法治 10.2 我們 法律 同行 教案 老師 獲獎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