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治10.2《我們與法律同行》教案(褚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第十課法律伴我們成長第二節我們與法律同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知道學會依法辦事的原因,定義以及怎樣依法辦事;懂得要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義及作為青少年應怎樣推進法治中國的做法;知道道德與法治的關系。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學會依法辦事的原因,知道依法辦事的定義及怎樣依法辦事;明白道德與法治的關系,懂得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國的推動者;通過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判斷思維能力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法律信仰,學會依法辦事。【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學會依法辦事。教學難點:樹立法律信仰。【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講述青少年違反犯罪的一組數據。青少年違反犯罪觸目驚心,引人深思。引入新課青少年怎樣預防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作為現代公民要樹立法律意識,并自覺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怎樣依法辦事、怎樣肅立法律信仰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學會依法辦事活動一:情景再現法律的保障功能(多媒體鏈接展示材料、配上相應的圖片)在中國,制定法律的權力屬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的制定過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審議、表決和公布四個環節。法律案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后,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實施。想一想:(1)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實現靠什么?提示:法律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什么是依法辦事?講述張老師依法維權的道路。提示:依法辦事就是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特別強調: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活動二:案例分析(p101“探究與分享”材料)想一想:你認為小程應該采取哪種方式應對不法侵害?為什么?提示:立即撥打110報警電話。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漸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著、堅定的捍衛者。目標導學二:樹立法律信仰(一)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講述美國商人尼爾森的故事,講述什么是法律信仰?活動三:案例分析思考: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公開進行憲法宣誓有什么意義?教師講述:樹立法律信仰,就是法治內心的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特別強調:法律至上。(二)法治與道德活動四:(p102“探究與分享”材料)思考: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提示:法治時代,并不否認道德的重要性。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利于促進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三)為法治中國建設做貢獻(文字材料)2016年7月25日,軍事法院依法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受賄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郭伯雄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追繳的贓款贓物上繳國庫,剝奪上將軍銜。思考: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努力為法治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你打算怎樣做?提示:在學習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維權方面,我打算教師歸納: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學會依法辦事;認識了要樹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今后要認真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小公民。四、課堂練習。【板書設計】一、什么是依法辦事?依法辦事的要求是什么? 二、如何樹立法律信仰?【教學反思】本節內容多、理論性強,問題都比較抽象、難懂,很多法律用語是學生第一次見到,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列舉材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特點,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同時多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交流,在探究發現中理解知識,提高能力、培養學生對法律的情感。本節課教學內容多,知識點雜、設計的活動多,可能與的課堂有限時間沖突,這就要求老師合理地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避免前松后緊
- 關 鍵 詞:
- 我們與法律同行 人教部編版七下 道德 法治 10.2 我們 法律 同行 教案 老師 獲獎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