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1.1《磁鐵能吸引什么》教案(周老師教學設計).docx
第一節 磁鐵能吸引什么教學內容:教科2017版二年級科學下冊P2-5第一單元第一節“磁鐵能吸引什么”教材分析:本課是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1課。教科書從冰箱貼引入,引領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磁鐵,發現磁鐵雖然形狀各異,但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功能“吸”在鐵上。同時,學生很快發現,生活中很多物體上都能找到磁鐵的蹤影。由此引出本課研究的主題。本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顧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磁鐵,引出本課的核心問題“磁鐵能吸引什么樣的物體”。第二部分探索,包括“用磁鐵去吸引各種各樣的物體”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是用鐵做的”兩個活動,讓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檢測,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判斷,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第三部分研討,讓學生在經歷實驗檢測活動的基礎上開展思維辨析,充分發表關于“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在材料上的共同特點”的觀點,并在習得概念后進行遷移應用(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針),讓科學概念的建構更完整。第四部分拓展,了解能被磁鐵吸引的“特殊”金屬鎳和鈷,進一步完善科學概念,讓學生認識到“對一個事物的探究,需要窮盡更多的材料,而我們的課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作為磁鐵單元的起始課,本課要幫助學生通過探究完善“磁鐵具有磁性”的科學概念,同時還要喚醒并了解學生對磁鐵的原有認知,從而統領整個單元的學習。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對磁鐵并不陌生,大多有玩過磁鐵的經驗,對磁鐵也很有興趣。學生大多能夠知道“磁鐵能吸東西”,但對“磁鐵能吸引什么樣的東西”并不清楚,特別關于“金屬還是鐵”會存在較大爭議,很多學生認為磁鐵能吸引大部分的金屬。學生的這些模糊概念和爭議將成為本課教學的起點。本課希望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知道“磁鐵能吸鐵,磁鐵能吸鐵一類物質的特點叫磁性,磁鐵有磁性”這一科學概念,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磁鐵的形狀有條形、蹄形、環形等。2、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一類的物體??茖W探究目標1、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對“磁鐵能吸引什么樣的物體”做出猜想和預測。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實驗獲得證據,從而檢驗自己的猜測,會與同學交流探究的過程與結論。3、能利用磁鐵,通過重復實驗的方法鑒別物體是否含有鐵??茖W態度目標1、感受對磁鐵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2、能夠在獲取證據后,如實地講述事實。3、養成認真的實驗態度,培養重復實驗的意識。4、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討??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知道在很多產品里含有磁鐵,磁鐵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2、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是用鐵做的。3、認識到可以用工具來探測物體的特征。教學重難點:通過“磁鐵能吸引哪些材料”的實驗,知道磁鐵能吸鐵,并體驗利用磁鐵尋找鐵的活動,知道磁鐵能吸鐵一類物質的特點叫磁性,磁鐵有磁性。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紙片、木片、銅絲、鐵片、易拉罐、圖釘、回形針、玻璃球、燕尾夾、鐵釘、橡皮筋,橡皮、塑料直尺、1元硬幣、1塊條形磁鐵和1張記錄表。教師準備:金、銀制品,木屑、鋼釘、課件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教師出示一張紙和一顆小鋼珠,引導: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魔術,大家看老師手上有一張紙和一顆小鋼珠,老師能夠這顆小鋼珠粘到這張紙上(教師演示)2、師問:誰能告訴我這是怎么做到的?(指名舉手學生回答)3、教師揭開謎底:并不是老師會魔術,其實秘密就在老師手上這張紙上面。教師把這張紙的反面展示給同學們看,學生發現這張紙的反面上粘著一塊小磁鐵。4、教師繼續引導:其實不是這張紙吸住了這顆小鋼珠,而是這塊小磁鐵吸住了這顆小鋼珠。除了這顆小鋼珠之外,磁鐵還能吸引哪些東西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動手探討這個問題。揭示課題并板書:1、磁鐵能吸引什么二、探究新知(一)磁鐵的形狀1、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磁鐵非常多,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磁鐵呢?(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磁鐵)白板上的拼音字母、磁性黑板、門吸、冰箱的門、吸塵器、電飯鍋等等上面都有磁鐵。2、教師引導:我們生活中的磁鐵真是無處不在呀!你見過的磁鐵有哪些形狀呢?(課件展示各種形狀的磁鐵)。生答:條形磁鐵、蹄形磁鐵、柱形磁鐵、方塊型磁鐵、槽形磁鐵、彩色圓形黑板磁鐵、環形磁鐵、球形磁鐵等等。3、教師引導:同學們,磁鐵的形狀可真多呀!大家想一想,為什么磁鐵要做成這么多不同的形狀呢?教師適時引導:因為生活中要把磁鐵用在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磁鐵有各種不同的形狀,這與磁鐵的用途有關。(二)、探索實踐,了解磁鐵能吸引什么1、教師引導:同學們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磁鐵,那么磁鐵究竟能吸引什么呢?請同學們說一說。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2、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材料。(出示各種各樣的實驗材料,如紙片、木片、銅絲、鐵片、易拉罐、圖釘、回形針、玻璃球、燕尾夾、鐵釘、橡皮筋,橡皮、塑料直尺、1元硬幣等等物品。學生也可以把自己能夠找到的物品拿出來,讓學生認一認這些材料)。師:大家覺得磁鐵能吸引它們嗎?3、出示材料,進行預測(1)學生預測,指導記錄方法。師: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記錄在表格中“預測結果”中,你覺得它能被磁鐵吸引,就畫“”,你覺得它不能被吸引,就畫“”。每位同學都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稍后要跟其他同學一起交流哦?。?)學生進行預測并填表,交流匯總全班同學的預測。(3)討論方法,明確要求師: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大家的預測是不是正確呢?生答:用磁鐵試一試。師問:還有補充嗎?我們要觀察什么呢?生答:略。(學生明確要觀察的現象及如何判斷結果)3、開展實驗,檢驗預測(1)師說明實驗要求:我們一邊實驗,一邊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到表格中。這里有三個格子,為什么要有三個格子呢?為了讓實驗結果更準確,我們每種材料要重復檢測3次。每一個同學手里都有磁鐵,但是材料要輪流使用,相互配合。實驗中將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放在一起,并請大家在實驗記錄單上面相應的位置打鉤,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放在一起,并在記錄單相應位置打X。(2)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完成實驗記錄單。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人人實驗,及時記錄。4、交流小結,理性思考(1)師:看一看我們的預測,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呢?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磁鐵能吸引什么材料?不能吸引什么材料?(學生讀一讀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的名稱,并且再思考思考,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點?)(2)請大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點?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又有什么共同特點?哪個同學來跟大家交流一下?(3)教師引導學生弄明白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都含有鐵。(4)教師引導學生明白磁鐵不能吸引銅、鋁。5、演示實驗,強化結果(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銀手鐲,磁鐵能吸嗎?老師還特別戴了一個金的首飾,磁鐵能吸嗎?教師指名一位學生用磁鐵實驗這些現象告訴了我們什么?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磁鐵能夠吸引鐵,不能吸金和銀。從而指出磁鐵能吸引金屬的說法是錯誤的。(2)學生再實驗:磁鐵吸引1元硬幣(師解釋硬幣中含有鎳)引導學生弄明白,科學家研究磁鐵的時候,測試過很多材料,最終科學家們發現,磁鐵不但能夠吸引鐵,還能夠吸引鎳和鈷。鎳和鈷也是一種金屬,在我們熟悉的一元硬幣中,就含有鎳的成分。6、小結:我們把磁鐵能吸鐵、鈷、鎳的特點叫磁性,磁鐵有磁性三、拓展練習1、學生觀察教室里的物品,并且說一說能夠被磁鐵吸引的物品,全班同學進行交流評價,并用磁鐵當場驗證,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磁鐵能吸引鐵和鎳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師指出:電視機、電腦、磁卡、手表、手機、帶電的插板等不能用磁鐵吸。2、出示情境題:老師家剛裝修完房子發現,木匠師傅干完活之后,在垃圾木屑中還有很多的鋼釘,倒掉又很浪費。請大家幫老師想想辦法,怎樣把木屑中的鋼釘給找出來回收再利用。3、同學交流把木屑中的鋼釘分離出來,師指名學生上臺演示。四、回歸生活師:我們知道了磁鐵具體磁性,所以大家能在身邊很多地方找到磁鐵。學生再交流生活中用到磁鐵的地方。并課件展示。五、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了磁鐵能吸引什么這一課,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并且還知道了磁鐵具有能吸引鐵、鈷、鎳這一特性,我們可以利用磁鐵的這一特性,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六、板書設計:磁鐵能吸引什么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的特點叫磁性,磁鐵具有磁性。附:實驗記錄單。物體編號 預測結果 實驗結果 我的發現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紙片 磁鐵能吸引物體有共同點,他們都是由( )材料做成的。木片 銅絲 鐵片 回形針 玻璃球 燕尾夾 鐵釘 橡皮筋 圖釘 橡皮擦 易拉罐 塑料直尺
- 關 鍵 詞:
- 磁鐵能吸引什么 教科版二 年級 下冊 科學 1.1 磁鐵 吸引 什么 教案 老師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