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1.1《磁鐵能吸引什么》教案(孫老師教學設計).docx
磁鐵能吸引什么教學設計【教材簡析】磁鐵能吸引什么是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第一課。【學情分析】磁鐵很常見,在一些玩具里就能發現磁鐵的蹤影,一些學生可能還接觸過不同形狀的磁鐵。對于磁鐵,學生有正確的認識:“磁鐵能吸住一些物體”“磁鐵與磁鐵之間也會吸在一起,有時候會相互推開”。但是,學生對磁鐵只停留在“玩”的階段,形成的相關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很多學生認為“磁鐵能吸大部分金屬”,這就需要我們組織主題明確、結構嚴謹、體驗深刻的探究活動來轉變其錯誤的前概念。學生在本課直接經歷“磁鐵能吸引什么樣的物體”的探索活動,知道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物體,并利用含鐵的調羹和未含鐵的調羹,進一步完善“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這一科學概念,最后利用紙屑中找回形針、水中找鑰匙,激發探究磁鐵的興趣?!窘虒W目標】1. 科學概念目標認識多種磁鐵(條形磁鐵、環形磁鐵、蹄形磁鐵等)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一類的物體、鎳和鈷。2.科學探究目標根據已有的經驗,對“磁鐵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預測。用證據來檢驗自己的猜測,與同學交流探究的過程與結論。通過多次測試識別物體是否含有鐵。3.科學態度目標感受對磁鐵進行科學探究的樂趣。體會重復測試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夠在獲取證據后,如實地講述事實。通過多次的檢測活動,養成認真仔細的實驗態度。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知道在很多產品里含有磁鐵,磁鐵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窘虒W重難點】1.教學重點發現磁鐵能夠吸引鐵一類的物體。2.教學難點通過多次測試識別物體是否含有鐵?!窘虒W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小組:回形針,鐵釘,調羹,彈珠、長尾夾、小木塊、卡紙、銅導線、布、橡皮筋、鋁片、塑料杯、橡皮、陶瓷、石頭,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1.魔術導入:實物出示一本科學書和一枚1元硬幣,讓同學們說出它的名稱。2、讓學生猜測一元硬幣是否能掛在科學書上,并實驗驗證。3、讓學生猜測施魔法后的硬幣是否能掛在書上,并再次驗證。4、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與猜想。5、學生尋找魔術中的小秘密,實證。6、介紹多種磁鐵(環形磁鐵、條形磁鐵、蹄型磁鐵、多種形狀磁鐵)7、讓學生提出疑問磁鐵除了能吸引硬幣,還能吸引什么。8、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磁鐵能吸引什么,板書。2、 探索:磁鐵能吸引什么?(預設20分鐘)(一)分類1、PPT出示材料(橡皮、鋁片、回形針、鐵釘、彈珠、長尾夾、小木塊、調羹、銅導線、布、橡皮筋、塑料杯、陶瓷、小石塊、卡紙)問他們都是有哪些材料做的呢?、2、 幫它們分類?(鋁、銅、玻璃、木頭、纖維、橡膠、塑料、陶瓷、石頭、鐵)(二)預測能與磁鐵吸引和不能吸引的材料2名學生上臺PPT猜測,說說這樣預測的理由。(三)實驗1、學生說明實驗方法,并演示。2、視頻展示實驗步驟:將物體取出,依次擺好并編號。條形磁鐵輕輕接近被測物體,觀察物體是否被磁鐵所吸引。每種物體應該重復測三次。注意做好實驗記錄。3、學生說出注意事項。4、實驗并匯報實驗結果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鐵吸引?。(回形針、鐵釘、調羹、長尾夾)(四)、研討1、組織學生交流:為什么有的調羹能被吸引。2、總結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質 3、介紹磁鐵還能吸引鎳和鈷。 (五)、拓展(預設5分鐘)1、取出紙屑堆中的回形針2、鑰匙掉入水中,如果解決。(六)小結今天這節課學到什么?【板書設計】1.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的 能吸的纖維 石頭 木頭 鐵、橡膠 陶瓷 塑料 鈷、玻璃 銅 鋁 鎳【教學反思】磁鐵能吸引什么是教科版磁鐵單元的第一課,教學開始,我創設了“表演小魔術”這樣一個情景:在磁鐵藏入科學書中,硬幣開始不能粘在書上,之后通過改變又可以,讓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說出自己猜想,以此實際驗證。在科學探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問題及探究動機的形成,要形成問題和探究的動機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來導入教學。情境導入正是教學的開始,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與前提,小魔術是孩子最喜歡看的種節目,“硬幣怎么會粘在書上”的疑問正是小魔術產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接著認識常見的磁鐵引出課題,預測它們是否能被磁鐵吸引,并說明理由。在猜測的前提下,實驗驗證。最后研討磁鐵能吸引什么,其中有的調羹能吸引,有的不能,讓學生再次研討。最后在“紙屑堆找回形針”,“水中撿鐵鑰匙”活動達到高潮。整節課緊緊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內容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課堂氛圍歡快活潑,在玩中學,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磁鐵縱觀這堂課的教學,讓人有喜也有憂,為能更好地懲前毖后,現反思如下:一、教學成功之處:1、善用材料,調控課堂節奏。材料在科學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堂課我都很注重用材料來調控課堂節奏。如在材料的準備上我有意地給每一小組提供了鐵釘、回形針等十種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既達到了種類多、易比較的要求,又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在下發材料前,先講清實驗的要求和注意點,避免岀現實驗操作的錯誤與失敗;在匯報交流時,先要求學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讓材料影響交流的專注性,使學生養成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2自主探究,理論聯系實踐。由于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所以在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我嘗試著引導學生在簡單了解幾種常見磁鐵的形狀及名稱后,給每一小組提供了鐵釘、回形針等十種典型的實驗材料和一塊條形磁鐵,把寶貴的時間移到“動手玩磁鐵”中去,盡可能地提供玩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1、“語言相對生硬,語速過快?!薄T凇罢一匦吾槨北荣惢顒又?學生在比賽,而我只停留在認真觀察指導的階段,應該進一步利用語言的魅力,去帶動孩子們的熱情,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2、我過分追求自己想要達到的答案,在學生建議分組方法,得到需要的答案,就忽略了其它孩子的想法,應該耐心傾聽孩子們想法,尊重孩子,他們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一門精致的藝術,卻也免不了會伴有瑕疵,但是在教學反思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就可以做的更好,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