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 6.11連減 教案
第十一課 連減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的7071頁的連減問題。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連減的具體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運用連減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結合“運白菜”的情境,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簡算、估算意識,提高計算技能。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學重點:能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適的解決方法。教學難點:了解小括號的重要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今天老師邀請到亮亮與紅紅一起到郊外農場去春游,你們愿意和我們一起去玩玩嗎?看!白菜地里農民伯伯正忙著收白菜。亮亮與紅紅在這里找到許多數學信息,你猜猜他們找到哪些數學信息?誰愿意告訴大家。出示教材第70頁情境圖。二、探究新知: 1、理解圖意,提出問題 。師:求還要送多少千克?能一步完成嗎?(不行)該怎樣列式? 同學們試著自己計算。2、計算,解決問題。學生計算,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算法。教師板書:生1:800-315-285生2:800-285-315 =485-285=515-315 =200(棵)=200(棵) 生3:800-(285+315)生4:800-(315+285) =800-600=800-600 =200 (棵)=200(棵) 師:強調計算時要注意進退位問題,做到認真、細心。 師:說出式子中各數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生1和生2所提出800-315-285和800-285-315都表示從總數中去掉昨天運走的后,再從剩下的數中再去掉今天運走的數,得出最后的剩下的千克數。 生3和生4提出800-(285+315)和800-(315+285)都表示從總數中去掉昨天運走的數和今天運走的數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的千克數。 師:兩種計算方法進行對比,你們能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嗎? 小結: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一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師:哪種算法簡便呢?生:3和4。師:解決連減問題時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學會根據數的特點,利用小括號的作用,選用比較簡便的方法解答。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連減”的兩種計算方法。 (板書)三、鞏固新知: 師:現在讓我來考考你們。 解決問題: 1、亮亮和紅紅在菜地里學到了新知識,高高興興地往前走,他們來到池塘邊,飼養員告訴他們,這里養了900只鴨子,白鴨子有260只,花鴨子有340只,黑鴨子有多少只? 答案:900-(260+340)=300(只)2、離開了池塘,來到植物園,花農伯伯告訴他們這里種了1000枝玫瑰花,紅玫瑰和黃玫瑰的枝數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兩種方法計算) 答案: 1000-320-320=360(枝) 1000-(320+320)=360(枝)3、亮亮和紅紅來到果園,阿姨們正在摘果子,荔枝、桃子和楊梅共450筐,桃子和楊梅共150筐,荔枝和楊梅共380筐,楊梅有幾筐? 答案:380+150-450=80(筐)四、達標反饋:1、練一練的1題,學生讀題,了解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再自己解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答案:500-(245+155)=100(瓶)2、練一練的2題,學生讀題,了解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再自己解答。答案:980-(140+258)=582(本)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都有什么收獲?誰愿意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數連續減兩個數等于一個數減這兩個數的和。無論用什么方法去計算,計算時注意進位與退位,做到認真、細心。六、布置作業:練一練的第3、4、5題。答案:3、1000-398-240=362(臺)4、 560-(146+150)=264(個)5、 78 929 78 123板書設計:連減生1:800-315-285生2:800-285-315 =485-285=515-315 =200(棵)=200(棵) 生3:800-(285+315)生4:800-(315+285) =800-600=800-600 =200(棵)=200(棵) 教學資料包在一年級下冊“乘船”一課,學過百以內數的連減計算。當時學生體驗到從一個數依次減去兩個減數所得的差與從這個數減去那兩個減數之和所得的差是一致的。可是當時還沒學過小括號,所以還不能用一個綜合算式表示從一個數減去兩個數之和的運算。教材注意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減計算的實際問題。本課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連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以及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及數量關系。教學難點是敘述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我的設想:教學論專家楊啟亮教授說過:“教材不是供傳授的經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記憶的知識倉庫,而是供教學使用的材料。面對新課程標準,教師和學生不是“材料員”而是“建筑師”,他們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學智慧創生的主體。”這段精辟的論述,指明了教學中師生對教材開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現行實驗教材盡管在編寫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以及教育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實驗教材仍可能存在有待完善之處。比如“連減問題”在生活中有很多題材,教材采用“運白菜”這一題材創設情境,我認為是合適的。學生在一年級下期學過“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及其應用”,本冊剛學過“三位數的加減運算及其應用”,這些都是學習“三位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我們應當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或舊知識的延伸點,突破常見的“購物情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采取遷移訓練,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已有經驗為依據,組織學習材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我的思考:通過和本校二年級教師和學生的訪談,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1、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2、學生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3、站在學生角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一種寬松、平等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成就感,漸漸地對數學產生興趣,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總之,教師要精心的組織、要有效的引導、真誠的合作,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