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71頁).docx
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71頁)磁鐵能吸引什么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1課。作為單元的始業課,本課從問題“磁鐵能吸引什么”開始,引導學生進行了三個探索活動:說一說,說出自己的想法;做一做,先預測,然后對各種材質的物體進行檢測,最后概括出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共同特征;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是用鐵做的。分析過程,共同研討,課后拓展,加深對“磁鐵具有磁性”這一概念的理解,增加了科學探究的樂趣。課程設計了聚焦、探索、研討和拓展四個板塊,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學情分析】磁鐵很常見,在一些玩具里就能發現磁鐵的蹤影,學生對磁鐵也有一些認識:“磁鐵可以吸住一些物體”“磁鐵和磁鐵可以吸在一起,有時候會推開”。但是,很多學生認為“磁鐵能吸大部分的金屬”,他們對磁鐵更多地存在于“玩”的階段,形成的相關認識是模糊的,產生分歧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需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來轉變錯誤的觀念。當然,正是由于學生的前概念產生了沖突,學生探究磁鐵奧秘的興趣才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磁鐵有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等;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科學探究目標根據已有的經驗,對“磁鐵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預測。用證據來檢驗自己的猜測,與同學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論。通過多次測試識別物體是否含有鐵??茖W態度目標感受對磁鐵進行科學探究的樂趣,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究,交流研討。能夠在獲取證據后,如實地講述事實,同時通過多次的檢測活動,養成認真仔細的實驗態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知道在很多產品中含有磁鐵,磁鐵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窘虒W重難點】重點: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用證據來檢驗自己的猜測,與同學交流探究的過程與結論?!静牧蠝蕚洹織l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圓柱形磁鐵、橄欖形磁鐵、水龍頭、易拉罐、一杯水、磚塊、木片、卡紙、銅線、長尾夾、玻璃珠、橡皮筋、石頭、沙子、橡皮、鉛筆、直尺、鐵釘、螺絲釘、回形針、不同金屬材質的物體、不同材質的硬幣、木屑1.不同金屬材質的物體:金或銀,由于比較貴重,可以只做演示實驗。2.不同材質的硬幣:最好是全新的,盡可能全部提供?!窘虒W流程圖】【教學過程】1.認識磁鐵展示單元封面中的一套釣魚小玩具。教師提問:這個游戲怎么玩?魚竿靠什么才能吸引住小魚?學生活動:上臺邊演示邊描述如何用魚竿釣魚,魚竿和小魚玩具的構造是怎么樣的,吸引住小魚的奧秘是什么。教師活動:提煉學生觀點,引導學生關注磁鐵,以及磁鐵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和樂趣。出示條形磁鐵、環形磁鐵、蹄形磁鐵,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形狀,并給這些磁鐵取名字。學生活動:在取名字的過程中認識各種各樣的磁鐵。設計意圖:釣魚小玩具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他們知道怎么玩,并且觀察過魚竿和小魚的構造,以此為導入,能夠較快地讓學生關注到本節課研究的課題磁鐵,同時充分地調動學生上課的氣氛。引導學生通過取名字的方式認識磁鐵,而不是教師直接介紹各種各樣的磁鐵,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本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認識三種常見的磁鐵形狀,當然,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一些其他形狀的磁鐵,比如圓柱形磁鐵、橄欖形磁鐵等,嘗試讓學生命名。2.了解磁鐵(1) 說一說教師提問:磁鐵能吸引什么樣的物體?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活動: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物體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仔細的分類梳理,記錄在黑板上。設計意圖:調查學生前概念,學生會達成一些共識,也會形成一些爭論,比如磁鐵能吸引金屬嗎?研究這些問題就是接下來的任務。如果學生提出磁鐵能吸引磁鐵,教師可以加以肯定,但本課暫不做探究。(2) 做一做教師活動:出示實驗材料(已一一編號):水龍頭、易拉罐、一杯水、磚塊、木片、卡紙、銅線、長尾夾、玻璃珠、橡皮筋、石頭、沙子、橡皮、鉛筆、直尺、鐵釘、螺絲釘、回形針、不同金屬材質的物體。教師提問:這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嗎?學生活動:學生進行預測,將預測按編號填寫在學生活動手冊上。教師活動:與學生共同交流實驗的注意事項,強調實驗的規范操作:用條形磁鐵輕輕接近被測物體,觀察物體是否被磁鐵所吸引,每種物體重復測三次。學生活動:有序開展小組實驗,及時記錄結果?;厥諏嶒灢牧?,在教師的指導下就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進行交流,一起完成班級記錄表。教師提問:有發現自己哪幾個物體預測錯誤了,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思考并分析。教師活動:提煉學生的分析,小結并板書: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設計意圖:采用編號的方式可以減輕二年級學生記錄的壓力,做到設計實驗從學生特點出發。重復實驗是為了讓結果更準確,學生應該具備重復實驗的思想。將實驗結果與預測進行對照,學生的認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利于改正部分學生的錯誤觀念,同時,學生對本課的重難點印象會更深刻,理解更透徹。(3)找一找教師提問:教室里有哪些物體是用鐵做的?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學生活動:師生交流討論,然后實地檢測,但要注意安全,不能用磁鐵去接觸帶電的插座等,也不能用磁鐵去吸手機、計算機屏幕、磁卡等。設計意圖:這個活動實際上將磁鐵變成材料檢測器,將學生引向更加開闊的探究空間,是“說一說”活動的延續和發展。教師在課前要先對教室進行考察,確保實驗能正常進行以及學生的人身安全。4.研討教師提問: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學生思考:分析實驗記錄,概括出用鐵做的物體能被磁鐵吸引。教師提問:不小心把回形針和木屑混合在一起了,有什么辦法拾起回形針?學生思考:聯系本節課所學,講述運用磁鐵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針的方法。教師追問:除了用磁鐵吸引還有什么方法?這些方法各有什么優點?學生活動:小組研討,上臺進行演示實驗。設計意圖:學生在研討環節,可以進一步全面地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既是對課堂的總結又是智的提升。教師的追問讓學生明白并不是只有一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是用磁鐵吸引是比較優化的解決辦法,從而進一步讓學生知道磁鐵能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4.拓展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磁鐵只能吸鐵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發現磁鐵能夠吸引鎳和鈷,并板書補充。出示1元硬幣,介紹其成分含鐵和鎳,引導學生利用磁鐵來找一找哪些硬幣含有鐵和鎳。學生活動:小組內利用磁鐵有序地開展實驗,分析總結。教師活動:課件展示各種硬幣的組成,進一步驗證磁鐵不但能吸鐵,還能吸鎳和鈷的結論。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對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的探究,還需要測試更多的材料,而課堂探究是很有限的一部分。鎳和鈷對學生來說很陌生,教師可以展示鎳板和鈷板,或者以圖片的形式展示鎳和鈷制品?!景鍟O計(生成)】【板書說明】板書內容為學生的即時課堂生成,中間是班級記錄表,請學生上來填寫或者教師協助學生填寫。磁鐵能吸引鐵先板書,鎳和鈷是后面再加上去的?!緦W生記錄單設計】【班級記錄表設計】磁鐵怎樣吸引物體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2課。在第1課中,教科書已經介紹完“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本節課核心內容是學習“磁鐵怎樣吸引物體”,關系緊密深入,思維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進階思維。教科書主要分成四部分:聚焦部分,從“使小車動起來需要力”的體驗活動引入,引領學生思考怎樣通過直接接觸和不直接接觸讓小車動起來。探索部分,在探究直接接觸讓小車動起來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作感知到“推力”和“拉力”;在探究不直接接觸使小車動起來的活動中,發現磁鐵不僅能使小車動起來,還能隔著一些物體讓小車動起來。研討部分,在經歷體驗、探究活動后,讓學生探討不接觸小車,磁鐵為什么能讓小車動起來。拓展部分,在經歷隔著物體吸引鐵后,讓學生來玩一玩磁鐵隔著一定的距離吸引帶有回形針的“蝴蝶”的游戲,體驗磁鐵與鐵之間的作用力。學生在本課以及本單元具體學習情境中,逐步領會到磁力的含義是指磁鐵和鐵、磁鐵和磁鐵之間的作用力,還能體會到磁力可以穿透一些物體,這一概念暗含著對“磁場”的初步理解,并指向了“能量”這一科學概念?!緦W情分析】學生玩過各種各樣的玩具小車,他們知道可以用手推或拉小車使動起來,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用實驗方式具體研究小車運動與力的關系,并且力的概念還是非常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人與物體之間發生了作用力,可以用“推力”和“拉力”來描述。學生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了磁鐵對鐵一類物體的吸引力,這是一種不需要接觸就能起作用的力,甚至可以隔著一段距離就把物體吸引過來。教科書設計的活動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磁鐵可以隔著一定距離和一些物體對鐵產生吸引作用;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茖W探究目標能運用推力、拉力和磁力,讓小車運動起來。能簡單講述探究過程,并與同學交流研討。初步形成對探究過程進行評價和改進的意識??茖W態度目標能圍繞探究主題進行思考,按照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能根據觀察獲得的證據,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體會方法的不斷改進對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意義?!窘虒W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磁鐵可以隔著一定距離和一些物體對鐵產生吸引作用。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磁鐵的磁力作用,以及認識推力和拉力?!静牧蠝蕚洹看盆F、小車、棉線、布片、塑料片、薄木片、紙片、玻璃片、裝水的小塑料袋、鐵片、銅片、鋁片、紙蝴蝶、回形針材料來源:小牛頓科教?!窘虒W流程圖】【教學過程】1.問題導入出示一輛放在桌面上的簡易的小車,小車由四個輪子和鐵片組成。教師提問:這是一輛小車,怎樣讓小車動起來?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再分小組討論交流,探討使這輛小車動起來的方法。預設:用手推,用繩子拉,用嘴吹,用磁鐵吸引教師活動:組織班級匯報,帶領學生將這些讓小車運動起來的方法進行匯總、分類(一類是直接接觸小車,另一類是不直接接觸小車)。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小車動起來的方法。學生對玩小車并不陌生,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創設“怎樣讓小車動起來”的問題情境,不怕學生會沒話可說。教師提問之后,不要著急讓學生回答,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和班級匯報,充分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多方面思考。教師帶領學生將讓小車運動起來的方法進行匯總和分類,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分類研究的思維,另一方面也方便接下來開展探究活動,條理清晰。2.讓小車動起來(3) 直接接觸讓小車動起來教師活動:材料準備,每組一份,小車一輛,棉線一條,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操作方法。學生活動:說說實驗的操作方法、觀察重點和要求。分組實驗,在小車上系一根細繩,用手拉動小車,用手將小車往前推或往后拉,都可以使小車運動起來。教師活動:組織全班交流,引導并小結:要使這輛小車動起來,我們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動小車或推動小車,都可以使小車運動起來。生活中的滑板車和扭扭車等也是借助推力和拉力動起來的。設計意圖:用棉線拉動小車前進,用手指推動小車前進,這兩個活動看似很簡單,實際上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推力和拉力,所以要讓學生多感受幾次,嘗試說說力的名稱。借助生活中滑板車、扭扭車的例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推力和拉力的含義。(4) 不直接接觸讓小車動起來教師提問:如果不直接接觸小車,那么能讓它動起來嗎?學生活動:嘗試用嘴吹動小車,并進行交流說說感受。嘗試用磁鐵去吸引小車,觀察小車運動的情況,總結交流。教師活動:肯定和總結學生的各種在不接觸小車的情況下,讓小車動起來的方法。同時提出有的方法效果不是太好,如用嘴吹,利用風力使小車運動起來。有的效果比較好,如只用一塊磁鐵就使小車運動起來了。引導學生探究如何用磁鐵使小車運動起來。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實驗操作方法。預設:把小車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塊條形磁鐵,把條形磁鐵的一端,對著小車慢慢靠近,利用磁力使小車移動。然后再換磁鐵的另一端試試。教師活動:提供實驗材料,一輛小車,一塊條形磁鐵,強調實驗注意事項。學生活動:分組實驗,思考為什么磁鐵不用靠近小車,就能使小車運動起來?班級交流匯報。教師活動:提煉學生的分析,并小結:磁鐵不用接觸小車就使小車運動起來,利用的是磁力。因為磁鐵有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鐵,小車就是用鐵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鐵不用接觸小車,就可以使小車運動起來。(板書:磁鐵利用磁力吸引物體)組織學生在活動手冊上畫一畫磁力。學生活動:用鉛筆在學生活動手冊上畫出磁力。設計意圖:嘗試用嘴吹動小車,可看作是從“不直接接觸”到“直接接觸”的思維過渡。重點探究磁鐵隔著一定距離吸引小車,教學中提供的磁鐵教師要在課前進行測試,以確保實驗能成功?!爱嬕划嫶帕Α钡沫h節很有必要,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才能感受到磁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和推力、拉力一樣,是確實存在的力。(3)磁鐵隔著一些物體讓小車動起來教師提問:在小車和磁鐵中間隔著一些物體,磁鐵還能讓小車動起來嗎?學生活動:猜測并說明理由,將預測填寫在記錄單上。教師活動:出示一些物品,如布片、塑料片、薄木片、紙片、玻璃片、裝水的小塑料袋、鐵片、銅片、鋁片等物品。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學生活動:分組實驗,及時記錄實驗結果,交流討論“我的發現”。教師活動:組織班級匯報,完成班級記錄表,并小結:磁鐵能隔著一些薄的非鐵制的物體吸引小車。設計意圖:提供的上述物品,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刪減,特別是鐵片,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考慮進行演示實驗,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到磁鐵能隔著一些薄的非鐵制的物體吸引小車。4.研討教師提問:不接觸小車,磁鐵為什么能讓小車動起來?學生活動:回顧課堂,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教師提問:磁鐵能隔著物體吸引小車嗎?學生活動:分析班級記錄表,利用實驗現象說明實驗結果,解決問題。設計意圖:利用研討環節重點討論和分析磁鐵怎樣吸引物體,且能否隔物吸引物體,通過研討,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加深刻。4.讓“蝴蝶”飛起來教師提問:人們利用磁鐵的這個特點制作了磁鐵的玩具,大家想一起來玩一玩嗎?利用課件和微課出示“蝴蝶飛”游戲的過程和注意事項。提供實驗材料,組織活動。學生活動:小組合作玩“蝴蝶飛”的游戲。教師提問:紙蝴蝶為什么能飛,你能解釋這是怎么回事嗎?學生活動:學以致用,將本課知識運用于解決該問題。設計意圖:學生在活動中能夠學以致用,會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通過這個游戲,他們能充分感受到磁鐵隔著一定距離吸鐵的磁力作用。【板書設計(生成)】【板書說明】板書內容為學生的即時課堂生成,中間是班級記錄表,請學生上來填寫或者教師協助學生填寫?!緦W生記錄單設計】【班級記錄表設計】磁鐵的兩極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3課。在前兩課中,教科書已經介紹完“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以及“磁鐵怎樣吸引物體”,學生明白了磁鐵利用磁力吸引物體。本節課核心內容是研究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設計了3個探索活動,且這3個活動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第1個活動是借助一個回形針來感受條形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第2個活動是用磁鐵的不同部位接觸回形針,仔細觀察回形針在磁鐵移動過程中發生的偏移。第3個活動是用鐵粉盒來檢驗條形磁鐵各部位磁力的大小。各個部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在本課的研究中,充分體會到多個證據對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解磁極的科學概念。同時,拓展活動激發學生繼續研究其它形狀的磁鐵(如蹄形磁鐵)的磁極,讓科學的探究延伸到課外,知識無止境?!緦W情分析】學生在認識了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物體,以及了解到磁鐵具有一種看不見的磁力后,應該發現磁鐵的磁力有大有小,有強有弱,但他們大多數不清楚磁鐵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也不知道磁鐵磁力的具體分布。學生在上節課做磁鐵吸引小車運動的實驗時,會不自覺地用條形磁鐵的兩端去吸引,他們好像隱約知道磁鐵兩端的磁力較大。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認識水平和實驗操作水平,可以克服仔細實驗的困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條形磁鐵的磁力分布是兩端磁力大,中間磁力小??茖W探究目標通過實驗測試獲取證據,用證據檢驗推測。能運用多種方法檢驗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能初步運用證據進行信息描述??茖W態度目標能體驗認真實驗、細致觀察的重要性。能初步了解研究一個問題可以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法。能初步養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知道運用適當的實驗方法能使研究更深入。初步運用簡單材料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窘虒W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知道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測試獲取證據,用證據檢驗推測?!静牧蠝蕚洹織l形磁鐵、小鋼珠、回形針、測磁力卡、鐵粉盒、蹄形磁鐵材料來源:小牛頓科教?!窘虒W流程圖】【教學過程】1.情景導入創設情景:小鋼珠像個偏執的小孩,當條形磁鐵靠近它時,它總是往條形磁鐵兩端跑,就是不肯在磁鐵中間逗留。(利用實物投影演示過程)教師提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活動:舉手分享看法,條形磁鐵各個部分對小鋼珠的吸引力不同,條形磁鐵的兩端吸引力更大。教師活動:肯定學生想法,同時引導學生將磁鐵對物體的吸引力用磁力來描述。追問:磁鐵的各個部位都有磁力嗎?磁力大小都相同嗎?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作出假設,條形磁鐵的磁力中間弱,兩邊強。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利用生動形象的手段吸引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創設的情景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生在用條形磁鐵去吸引鐵一類物體時,會發現磁鐵的不同部位磁力大小不同,有了這樣的經驗積累,學生對小鋼珠總是被條形磁鐵兩端吸引的現象解釋能有話可說,也能順利作出假設。2.條形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教師提問:怎樣用科學的實驗數據或現象來證明我們的觀點呢?要比較磁鐵的各部分磁性誰更強,可以怎么比?學生活動: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交流,提煉想法,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案。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親自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假設,學生可以充分體會用證據說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 感受磁力大小教師活動:出示實驗材料,一根條形磁鐵和一個回形針。學生活動:說說實驗的操作方法、觀察重點和要求。分組實驗,借助回形針感受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教師活動:組織全班交流,引導并小結:手部感受到回形針靠近條形磁鐵兩端時被吸引更強,初步認識到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大。設計意圖:對于低年級來說,體驗是其科學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細細地體會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當然,體驗是主觀的,不是科學的研究方法,因此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探索活動。(6) 測試磁力大小教師活動:出示小組實驗材料,一根條形磁鐵,五枚回形針,一張測磁力卡。教師借助實驗微課介紹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正確開展測試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學生活動:分組實驗,仔細觀察現象,如實記錄數據,填寫展示卡,組長在班級記錄表的對應位置粘貼展示卡。教師活動:組織學生根據班級記錄表進行交流與匯報,引導學生說一說實驗發現。學生活動:通過分析實驗現象,更加明確“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大,中間磁力小”的認識。設計意圖:科學的實驗過程,詳細的實驗數據,嚴密的實驗分析,學生可以較準確地測試出條形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更加明確“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大,中間磁力小”的認識。但是,條形磁鐵中間部分是否一點磁力也沒有呢?由此引發下一個探索活動。(3)檢驗磁力大小教師出示條形磁鐵和鐵粉盒。教師提問:怎樣借助鐵粉盒感受磁鐵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呢?學生活動:思考并開展小組討論。教師活動:講解實驗方法和觀察重點,要求學生在活動手冊上畫一畫鐵粉在條形磁鐵上的分布。學生活動:分組實驗,仔細觀察現象,在活動手冊上畫一畫鐵粉在條形磁鐵上的分布。教師活動:組織班級匯報,實物投影部分學生的活動手冊,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果。設計意圖:進行驗證實驗,使學生非??隙ā皸l形磁鐵兩端磁力大,中間磁力小”的認識??紤]到這個實驗需要學生控制好晃動鐵粉盒的力度,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該實驗可以改為教師演示實驗。4.研討教師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活動:結合實驗現象和記錄表,交流實驗后的發現。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小結“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大,中間磁力小。磁力最大的部位叫磁極,條形磁鐵有兩個磁極”,并板書。設計意圖:學生在研討環節可以將整節課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回顧,教師在學生的總結上順勢而為,引出磁極的概念,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實屬點睛之筆。4.拓展教師出示材料,蹄形磁鐵,一些小鋼珠和回形針。教師提問:蹄形磁鐵的磁力分布是怎樣的?是否有兩個磁極?如何證明?學生活動:提出猜測,設計實驗。教師活動:提出實驗要求,觀察重點。學生活動:開展尋找蹄形磁鐵磁極的活動,交流匯報。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探索更多種類的磁鐵的兩極,培養學生開闊的思維,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景鍟O計(生成)】【板書說明】板書內容為學生的即時課堂生成,中間是班級記錄表,請各個小組派代表上來粘貼實驗結果展示卡(藍色方條)?!緦W生記錄單設計】【班級記錄表設計】磁極與方向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4課。在前一課中,教科書已經介紹完“磁鐵上有兩個磁性最強的部位,叫磁極”。本節課核心內容是研究磁極與方向的一定對應關系,設計了聚焦、探索、研討和拓展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聚焦環節讓學生將學習的重心集中在研究磁極與方向的關系上;探索環節主要分為2個活動,第1個活動是用支撐法來測試條形磁鐵的指向性。第2個活動是用懸掛法來測試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的指向性。研討環節,學生通過對所觀察到的信息進行交流研討后發現,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拓展環節介紹指南針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深化學生對“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本課也為下一課制作水浮式指南針的活動埋下伏筆?!緦W情分析】通過第3課的研究,學生已經發現磁鐵上有兩個磁性最強的部位,叫磁極。而且他們也會發現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的兩個磁極上分別涂有紅、藍兩種顏色,甚至還會關注到磁鐵上標注的字母“S”和“N”。但是他們并不清楚其中代表的意思。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可能有這樣的經驗:磁鐵的兩極,無論是紅色的N端還是S端,都能吸引鐵制品,但其中究竟有什么樣的差異呢?這樣的問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熱情。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水平和動手實踐能力,在重復實驗過程中基本可以耐心仔細地觀察和記錄。但二年級學生根據探索活動中的記錄信息來自行討論并在記錄單上填寫“我的發現”,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和輔導?!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指南針是利用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制成的??茖W探究目標能用支撐和懸掛的方法組裝實驗器材。能通過重復測試、簡單表格來收集和記錄磁極與方向關系的證據。能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從實驗記錄中發現磁極與方向的關系。初步學會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茖W態度目標能對磁鐵能指示方向的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能用表格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交流有關磁極與方向信息。體會到重復測試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知道指南針是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它為人們辨認方向帶來便利。能利用簡單的產品說明書來了解指南針的使用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難點:能用支撐和懸掛的方法組裝實驗器材。 【材料準備】旋轉支架(包括底座和旋架)、包有白紙的條形磁鐵、方位紙、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細線、木質或塑料支架、指南針材料來源:小牛頓科教?!窘虒W流程圖】【教學過程】1.回顧導入教師活動:在PPT中展示有顏色、已命名的條形磁鐵和蹄形磁鐵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磁鐵有兩個磁極,分別涂上兩種顏色、標上“S”和“N”字母。學生活動:回顧并思考,為什么不同的磁極要標上特定顏色、特定字母,它們與磁極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會明確“磁鐵上特定的顏色和字母與磁極的吸鐵本領沒有關系”,同時引出“磁鐵與方向有一定的對應關系”。設計意圖:回顧舊知,調查學生的前概念,同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對磁極與方向的關系的好奇心,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2.磁鐵與方向的關系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們教室的東南西北方嗎?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學生活動: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教室的東南西北方。設計意圖:在開展探究實驗前,引導學生回顧和確定現實中的方位,對于后面探索活動中方位紙的使用非常有幫助。(7) 支撐法測試條形磁鐵的指向性教師活動:出示實驗材料,旋架、底座、包有白紙的條形磁鐵(提前在兩個磁極處隨機標上1和2的序號)、方位紙。利用課件以及實驗指導微課講解實驗材料的組裝和實驗操作過程。學生活動:認真觀看微課,說說實驗的操作方法、觀察重點和要求。教師活動:介紹實驗記錄單和記錄方法及注意事項,提問學生“為什么要重復實驗幾次”。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重復實驗的原因。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重復實驗,觀察并記錄磁極1和磁極2的指向性。學生活動:分組重復實驗,仔細觀察和記錄。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交流。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條形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一個磁極總是指向南方,另一個磁極總是指向北方”。設計意圖:條形磁鐵就像一根磁針,指示方向比較明顯,從研究條形磁鐵的磁極與方向的關系入手更直觀,相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低。實驗中使用的條形磁鐵應該涂有紅藍兩色并且標注了S極和N極,所以教師事先用白紙包住條形磁鐵時有必要的,學生不能看到磁鐵兩極的顏色和名稱,否則就失去了探索的意義。強調“重復實驗幾次”,除了可以提高學生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重復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必要性。(8) 懸掛法測試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的指向性教師提問:蹄形磁鐵、環形磁鐵是不是也能指示南北方向呢?它們的一個磁極是不是也總是指向南方,而另一個磁極也總是指向北方?學生活動:根據上一個活動結果進行猜測。教師活動:出示實驗材料,木質或塑料支架、掛線的蹄形磁鐵和環形磁鐵、方位紙。利用課件或演示講解實驗材料的組裝和實驗操作過程。學生活動:認真觀看微課,說說實驗的操作方法、觀察重點和要求。分組實驗,重復檢測蹄形磁鐵和環形磁鐵的指向性,在記錄表上記錄。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學生活動:學生交流討論,發現“其他磁鐵也能指示南北方向”“一個磁極總是指向南方,而另一個磁極總是指向北方”。設計意圖:該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發現了“條形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之上的,屬于驗證實驗,是對本課研究重點進行深化和拓展。使用木質支架而不是鐵質支架的原因在于,鐵質支架會對磁鐵產生干擾,使結果不準。由于對二年級學生來說,用細線綁住蹄形磁鐵和環形磁鐵是很有難度的事,因此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綁好磁鐵。3.研討教師提問:條形磁鐵中,指向南方的磁極和指向北方的磁極分別對應的是什么顏色、哪個字母?學生活動:根據“懸掛法測試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的指向性”實驗結果進行猜測。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撕開白紙看一看,觀察磁極方向與特定顏色和字母之間的關系。小結并板書: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簡單介紹地理上的南極和S極,北極和N極的關系。設計意圖:地球上的南極和北極,二年級學生肯定會有耳聞,很容易和磁鐵的南極和北極相混淆,因此可以順勢在小結之后進行簡單地介紹。通過研討,兩個探索活動有了本質上的聯系,使課程內容聯系更加緊密。4.拓展教師活動:出示指南針,介紹其科學原理。知道學生觀察指南針的構造,讓學生交流指南針的關鍵結構及其主要功能。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了解指南針的結構和功能。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指南針使用說明書,讓學生根據說明書嘗試操作指南針。學生活動:認真閱讀說明書,在教師的引導下,用指南針到校園里辨別方向。設計意圖:在觀察指南針的結構和功能活動中,學生應該要意識到“不同結構具有不同的功能”??炊f明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表現,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用指南針辨別校園里的方向,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指南針的使用方法,同時充分感受到科技產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景鍟O計(生成)】【板書說明】板書內容為學生的即時課堂生成,其中磁鐵可以通過彩色打印弄成板書粘貼在黑板上?!緦W生記錄單設計】參考學生活動手冊做一個指南針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5課,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磁鐵具有磁性,能夠指示方向,是人類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時一經發現條形磁鐵指示南北的實驗裝置實際上就是一個簡易的指南針。這種發現會激發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指南針的愿望。本課安排了制作水浮式指南針的活動,旨在讓學生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實踐過程,培養他們動手制作的能力與創造意識,在實驗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緦W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于科學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但動手能力還較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水浮式指南針的制作相對較為容易一點,其制作過程包括制作磁針、安裝磁針、標注方向等。制作完成后,需要檢測指南針的效果,并應用指南針,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科學一年級全冊以及二上的難度相比較,這次活動體現了較高難度,既要求學生能有充分的想象力,也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改進能力?!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指南針是利用磁鐵指示方向的儀器,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2鋼針經過磁鐵摩擦后可變成磁針。科學探究目標:1能利用磁鐵來磁化鋼針,以制成磁針。2能利用示意圖的方式對磁鐵和漂浮物之間的組裝方法進行初步設計。3. 能借助指南針確定并標注磁針的南北極。4. 能針對制作過程或檢測結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方法??茖W態度目標:1樂于參與制作水浮式指南針的活動。2在制作水浮式指南針及其效果檢測過程中,表現出耐心、細致的科學態度。3.能多角度地提出指南針的設計和制作方法,或提出改進意見。4.在研討中,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1.體會我國古代在指南針的研究與應用上所做的貢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2.通過自制指南針,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的技術和工程過程。【教學重難點】重點:參與制作水浮式指南針。難點:能借助指南針確定并標注磁針的南北極,針對制作過程或檢測結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方法?!静牧蠝蕚洹夸撫樆蚩p被針、吹塑紙、條形磁鐵、指南針、盛水盤、學生活動手冊。【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一聚焦1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哪些嗎?(播放課件)適當拓展本節知識的內容,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預設: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聚焦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指南針相關的知識。2.播放視頻:了解指南針的發展歷史。3.教師介紹: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九百多年前,我國航海已經用指南針導航。4.回顧舊知:為什么指南針能夠指使南北?預設:因為指南針里有磁鐵,磁鐵有磁性5.教師總結:指南針是利用磁鐵指示方向的儀器。今天我們就要來一起學習如何做一個指南針。設計意圖:聚焦部分通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讓學生認識到指南針在歷史上的地位,同時用過指南針歷史的視頻直觀的讓學生理解到指南針的發展歷史和重大意義,同時回顧舊知,思考指南針能夠指使南北的原因。二、探索1.介紹水浮式指南針:早期的水浮式指南針是利用人工傳磁獲得的磁針穿過輕質的燈草漂浮在水面的方法制成的(出示圖片)。提問:你們知道,燈草的作用是什么嗎?(可以讓原本會沉入水中的磁針漂浮在水面并能夠自由轉動)介紹任務:我們今天就要用這些材料模仿水浮式指南針,自己來做一個指南針。2.介紹實驗材料:教師一遍出示實驗材料,一邊介紹實驗材料。3.播放實驗指導微課。4.梳理實驗過程:通過ppt圖文并茂的梳理實驗過程和注意事項。(1)制作磁針:先用磁鐵的磁極位置沿一個方向摩擦鋼針,多摩擦幾次,注意過程中要防止鋼針扎手。再用摩擦過的鋼針吸引其他鋼針,若可以吸引,則該鋼針具有磁性。教師演示同時演示。(2)安裝磁針:磁針要穿過吹塑紙兩次。(3)放入水中:將磁針輕放到水面中央,讓它自由旋轉,注意不要讓磁針與內壁發生碰撞阻礙旋轉,多試幾次,直到磁針始終指向同一方向。(4)標注磁針的磁極:對照盒式指南針的指向確定磁針的磁極,并在吹塑紙上進行標注。5.小組分工四人一組:一名同學摩擦鋼針,一名同學測試磁性,一名同學組裝指南針,一名同學確定南北方向。強調:團結合作,注意安全。6.試指示方向:用自制的指南針來確定一下教室不同物品的方向。設計意圖:首先介紹水浮式指南針的特點,利于學生理解制作水浮式指南針成功的要點,同時為后續的舉一反三打下基礎。通過實驗指導微課高效直觀的讓學生學習制作水浮式指南針的要點,指導微課后再次強調相關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有助于學生清晰實驗過程。最后學以致用,形成學習閉環,運用指南針指示方向。三、研討1.提問:如果再做一個指南針,你還有什么辦法?Ppt播放其他自制指南針圖片【板書設計(生成)】【學生記錄單設計】做一個指南針實驗記錄單姓名: 班級: 日期: 月 日1. 怎樣把磁針與吹塑紙裝在一起?請在下面的吹塑紙上畫出磁針穿法的示意圖。(用直線表示磁針)2. 用真正的指南針確定方向,在吹塑紙上標出南北(用“S”和“N”表示)。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二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第6課??偣灿伤牟糠纸M成:聚焦部分由不接觸小車使小車被吸引或者被推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一起探索其中的奧秘。探索部分引導學生討論匯總形成條形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的四種情況,通過重復實驗,發現并記錄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研討部分學生結合記錄表,交流實驗過程中發現的現象,找出條形磁鐵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并再次通過實驗發現其他形狀的磁鐵磁極間也有這樣的規律。拓展部分通過“磁鐵總是能夠指示南北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