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2-3《蠶長大了》教學設計.docx
蠶長大了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承接第一節課,繼續研討蠶生長變化的觀察發現。本節課主要觀察四齡蠶,研究蠶幼蟲的身體結構及行為特征,引導學生關注蠶未來的生長變化,指導學生為五齡蠶的吐絲結繭做好準備。本課教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通過展示學生錄制的“我和蠶寶寶的故事”視頻以及部分學生的觀察記錄表,引導學生回顧這段時間蠶的生長、發育以及飲食、運動等行為的新變化,總結飼養蠶的經驗和教訓。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三個主要活動,一是觀察蠶房中的蠶,了解蠶的生命活動現象。二是利用放大鏡觀察蠶幼蟲的身體結構以及各個部位的具體特征,并且通過行為了解特征與功能間的聯系。第三部分研討,引導學生關注到蠶在生長過程中一系列身體及行為活動的變化,意識到蠶的生長離不開適宜的環境,并且知道眠和蛻皮兩種現象。第四部分拓展,引導學生繼續關注蠶未來的生長變化,并提前做好相應準備。比如五齡蠶將要吐絲結繭,應該對蠶的“家”進行改造等。【學情分析】學生對蠶的飼養和觀察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有的學生先前有過養蠶的經驗,但大部分學生沒有系統地觀察過蠶的身體結構,也無法將各部分名稱和功能進行聯系,對觀察到的現象還無法進行合理解釋。因此可以提供一些的圖片視頻資料來幫助學生建構概念。【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知道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蠶的幼蟲身體逐漸長大,伴隨著眠和蛻皮現象。2. 知道蠶的生長發育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氧氣和食物。3. 描述蠶的幼蟲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有口、眼、足、氣孔等結構與取食、運動、呼吸等功能相適應。科學探究目標:1. 會養蠶,能夠經歷小蠶不斷長大的過程, 能用文字和畫圖描述幼蠶的形態特征。2. 能夠基于觀察到的現象推測幼蠶身體變化及生命活動現象。科學態度目標:1. 對養蠶活動研究蠶的生長變化保持濃厚的興趣。2. 能夠領悟到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3. 能夠感悟到在一段時間里堅持做好觀察記錄的重要性。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1. 能體會到動物健康生活需要適宜的環境,人類行為影響動物生存。2. 知道蠶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到人類生活與動物息息相關。【教學重難點】重點:交流養蠶過程中的新發現,觀察蠶幼蟲的生命活動,認識蠶的幼蟲的身體結構及對應的功能。難點:區別即將吐絲的蠶,為蠶的吐絲結繭做好準備;堅持長期觀察記錄。【材料準備】記錄單、四齡蠶幼蟲、適量桑葉、玻璃片、棉簽、放大鏡蠶長大了教學流程圖【教學流程圖】提問:為了讓蠶能更好的吐絲結繭,我們要做哪些準備?思考與拓展研討區別即將吐絲的蠶,為蠶的吐絲結繭做好準備提問:蠶的幼蟲身體結構是怎樣的?蠶用身體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圍環境?活動二:觀察蠶的身體結構活動一:觀察蠶房中的蠶比較剛出生的蠶和長大一些的蠶的異同點出示觀察視頻、記錄表探索活動教學活動內容通過行為了解特征與功能間的聯系建構蠶的幼蟲這一科學概念,關注蠶的生長變化揭示探究主題了解蠶幼蟲的身體特征及生長條件了解蠶的生命活動現象導入目標實現手段【教學過程】1.導入PPT出示學生代表的“我與蠶寶寶的故事”視頻、觀察記錄單教師提問:我們與蠶寶寶已經相處了一段時間, 哪個小組愿意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PPT出示不同時期的蠶的幼蟲的圖片。教師提問:剛出生的蠶的幼蟲是什么樣的?預設:黑色的,小小的,像螞蟻一樣。教師小結:這樣的蠶就叫做蟻蠶。教師提問:長大一些的蠶的幼蟲又是什么樣子的呢?預設:白白胖胖的,有很多腳,有很多小黑點教師提問: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預設:蠶會長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長大了的蠶寶寶(板書題目:蠶長大了)設計意圖:從學生這段時間的養蠶體驗入手,以學生的觀察記錄作為抓手,拉近科學探究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 探索PPT出示蠶吃桑葉、排便、蛻皮的圖片提問:從孵化到現在,你觀察到了蠶的哪些活動現象?預設:蠶寶寶會一直吃桑葉、會排便、會蛻皮、會爬行活動:觀察蠶的身體結構強調觀察要求:(1)觀察蠶的身體結構(數一數有幾節,每節各有什么特征);(2) 用放大鏡觀察蠶的口器,可以喂食桑葉;(3)將蠶放在玻璃片上觀察其運動方式。(4)用棉簽輕輕觸碰蠶的身體,觀察蠶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并描述蠶的幼蟲的外部形態特征,思考各部分相對應的功能。3.研討問題教師提問:蠶的幼蟲身體結構是怎樣的?蠶用身體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圍環境?預設:蠶的身體分節,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蠶是用口進食的,利用三對胸足協助把持住桑葉進食。用棉簽觸碰蠶的身體時,蠶會不停扭動。教師補充:蠶的頭部有眼和口,胸部有三對胸足,腹部有四對腹足,還有一對尾足,身后有一突起的尾角,身體兩側有黑色的小點是用來呼吸的。蠶的眼睛長在頭部,但視力非常不好。蠶真正的足胸足,腹足和尾足并非真正的足,蠶主要用腹足爬行,爬行時中間身體拱起來,前面身體再向前伸。教師提問:蠶的幼蟲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些什么?預設:需要干凈的環境,新鮮的桑葉,充足的空氣。設計意圖:學生對蠶身體的部分結構可能無法全面關注,教師可以將蠶的身體結構圖放大,讓學生聚焦,建構對蠶的身體結構的清晰認識,并且能引導學生將結構和功能進行聯系。4.思考與拓展PPT出示蠶身體變透明的圖片教師引發思考:一些蠶身體開始變透明了,也不再吃食,這是為什么呢?這種現象在蠶變成蛹之前出現了幾次?預設:因為蠶準備吐絲結繭了,會出現4次。教師小結:蠶寶寶準備吐絲結繭,我們能為它做些什么呢?PPT出示適合蠶吐絲的家教師小結:請大家提前幫五齡蠶準備好吐絲的新房子哦。期待你們有更多新的發現!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蠶各階段出現的身體變化,未雨綢繆,培養學生提前做好科學探究準備的好習慣。【板書設計(生成)】【學生記錄單設計】蠶長大了記錄單【其他資料
- 關 鍵 詞:
- 蠶長大了 教科版 三年級 下冊 科學 長大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