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當環境改變了 教案.docx
當環境改變了教學設計鐘屋小學 陳佳【教材簡析】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下生物與環境單元第5課。在前4課的學習和實驗中,學生發現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且外界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本節課將以此為基礎,引領學生進一步分析“非生命環境”發生變化對植物、動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本領。本課教材由4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書以“春天田野中能否看到青蛙”引入,借助不同層次的提問,引領學生分析青蛙在不同季節的不同行為。第二部分“探索”。本環節包括2部分,前一部分以青蛙為對象分析青蛙在一年四季中為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后一部分以資料閱讀的形式分析丹頂鶴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第三部分“研討”。圍繞3個核心問題開展研討,認識到在自然界中,每一種動物都有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使其本身得以生存或使物種得以延續。第四部分“拓展”。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實踐任務: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實問題,“如何保護冬眠中的動物或在遷徙過程中掉隊的小動物(如大雁)”。學生可以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分析動物生存所需條件,從而設計保護它們的方案。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對于動植物生存需要的條件以及周圍環境對動植物生存的影響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還處于結果性的認識。對于環境變化時,動植物如何適應環境(動物適應環境的行為)的認識較少。因此,本節課教學將通過分析研討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建構新概念。為達成以上目標,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學生應努力做到:適應以分析研討為主的學習形式;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教師提供的閱讀材料或者自己在課后利用各種途徑調查了解關于更多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教學流程】【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當環境改變的時候,動物會努力適應新環境,為適應環境的變化,動物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為。科學探究目標能夠通過分析動物在環境改變后的行為研究動物是怎樣適應新環境的。科學態度目標1.在探究活動中,能依據事實獨立思考,并樂于和他人交流分享。 2.表現出進一步探究動物與其生活環境聯系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動物要依賴于環境而生存,保護環境就保護了許多動物。【教學重難點】不同的動物是怎樣適應變化了的新環境的。【教學準備】教師:課件、視頻、丹頂鶴及其他動物等相關閱讀資料、學習活動手冊,模擬實驗材料、小組匯報卡。【教學過程】1、 引入圖片引入“青蛙冬眠和蘇醒”圖二、聚焦環境變化對青蛙的影響春天到了,在田野里我們能看見青蛙嗎?它們在做什么?冬天又到哪里去了?在不同的季節,青蛙的行為是否一樣?其他動物在四季變化環境改變時又會有哪些行為?設計意圖:許多學生對青蛙的認識主要來自日常閱讀等途徑,且其認識主要集中于“青蛙會冬眠,到了春天會蘇醒過來”等,有許多城市里的學生甚至沒有真正去過田野、沒有親眼見過青蛙。因此本環節通過圖片展示青蛙,提問:“春天到了,在田野里我們能看見青蛙嗎?它們在做什么?在不同的季節,青蛙的行為是否一樣?有哪些不同的行為?其他動物在四季變化環境改變時又會有哪些行為?”最終幫助學生聚焦本課的研究主題,即環境改變了,動物們有哪些適應環境的行為。2、 探索(1) 將青蛙的行為圖片與環境圖片相對應(2) 將信息整理成表格引導學生基于原有認識將教科書上青蛙行為的圖片與四季圖片進行連接。師:“為什么這么連?青蛙的這種行為是為了適應哪一種環境條件的變化?”教師可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出示“四季的田野記錄表”,引導學生針對各個季節的氣候、草木變化,青蛙的食物(如蝶)數量或習性的變化、青蛙行為進行細化植理并記錄,將青蛙適應環境的行為與環境變化背后的關系進行分析和聯系。具體先以春天為例,引導全班學生開展研討完成分析活動,為之后自主分析、記錄活動做鋪墊(3) 閱讀資料卡,想一想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動物有哪些特殊行為?丹頂鶴對于許多學生而言是較陌生的,因此教科書中對丹頂鶴適應環境變化相關行為的研究主要采用資料閱讀分析法。在本環節活動一開始,教師可以先呈現問題,比如,丹頂鶴在不同季節分別有哪些行為變化?這些行為是為了適應環境中什么條件。任務一:閱讀四種動物的信息卡片,完成記錄表。為了便于研究,接下來,我們就將四種動物分給各個小組。思考:當什么環境因素改變了,動物會有什么行為,行為的目的是什么?設計意圖:在學生自主閱讀信息卡片的過程中,對于卡片中的文字信息提煉不是很全面,此時利用登記表讓學生抓住關鍵的科學詞匯,這些科學詞匯可以是動物的行為、環境因素等等。幫助學生在自主交流環節,能用科學語言準確表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最終保證活動的有序性與有效性。并且該活動能為小組完善“介紹卡”奠定一定的基礎,讓學生從冗長復雜的科學閱讀中,快速提煉,找準方向,并進行分析研討。任務二:將記錄表轉換成小組“介紹卡”。(班級交流)同學們已經登記完參賽選手的基本信息,現在要小組合作、通過分析、交流、討論的形式,合力完成動物推薦卡。設計意圖:同剛才的學習活動相比,由個人為主的學習活動變為了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由簡單的連線和打變成了有要求的書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動物受到的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行為和行為目的。需要同學們對小組抽到的動物信息進行整合,這需要小組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團結合作。其中還有一個推薦環節,該環節有兩個目的:1、讓學生善于表達、樂于分享交流。2、實現班級在這個探索活動中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直到每個小組分享交流完畢,其他小組對另一種動物也有所了解。在該活動中學生思維開闊,完全以創新的方式,將小組資源整合,以文字或繪圖的方式記錄、以口述或表演的方式介紹,為動物代言。同時將研討活動提前,在探索活動中一并完成 。3、 匯總分析將課堂上分析的所有動物按照什么環境因素改變影響動物產生的行為該行為發生的目的用板書的形式呈現并匯報。從板書能看出本課每一條線索,形成一條條證據鏈,每一種動物動用一條證據鏈說明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對動物會有影響;為了適應新環境,動物會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些行為的最終目的,都指向“生存和繁衍”所以全部選手都能晉級。到此,動物城生存高手比拼活動告一段落,并表明,動物們都很厲害,沒有勝負。設計意圖: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發現,他們匯總出來的推薦卡就是一條條證據,證明當環境改變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動物會努力適應環境,從而改變行為。五、研討1.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類行為會對動物適應環境的行為有影響嗎?設計意圖: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讓學生讓學生知道人類行為會影響動物生存的行為,這種影響有好的方面,有壞的方面,作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不應該好心做壞事的同時,應該去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實現和諧共生的自然環境。【板書設計】【記錄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