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1船的歷史教案.docx
2.1.船的歷史【教材簡析】船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而重要的交通工具,船的發展史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本單元以船的材料、結構、動力等發展演變中的重要節點為內容引導學生在認識、設計、制作船的實踐活動中,初步感知浮力,體驗生產生活需求對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在了解學生關于船的前認知之后,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船不同的特點,認識船只在體積、材料、構造、動力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演化歷程。并借助“獨木舟負載物體”“船首形狀與阻力關系”兩個體驗活動,激發學生后續探究的興趣聚焦板塊 通過“現代深海潛水艇返回航母”圖片引出本單元要研究的主題“船”。讓學生先要談談自己對船只的了解,從而獲取學生關于船的前認知。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于船還想研究什么?在這個環節給孩子充分的表達空間。探索部分,探索活動1是關于船的知識記錄表,引導學生從船體形狀、材料、構造、動力系統等方面描述船。探索活動2,通過觀看老師事先準備的船的發展史視頻選取兩種最感興趣的船來比較并思考“船是在哪些方面發展了?”探索活動3是獨木舟的載重實驗和船首形狀不同對行動阻力的影響,通過兩個小實驗提升學生的感知。最后通過研討,鼓勵孩子們交流自己解釋和分析,學生可以發現船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和科技進步史,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可以推進科技發展的進程。【學情分析】五年級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船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造船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歷史一樣久遠,但是具體在哪些方面有進步,他們還沒有進行系統學習和深入研究。在學習能力方面,他們已學會了收集資料和課堂記錄的能力,會進行仔細的觀察,設計、驗證,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學流程圖】【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不同時期不同特點的船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2.造船的技術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進程。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不同時期船的特點2.通過獨木舟模型的實驗,感受人類“最初的船”載重量、穩定性和水阻特性。3.通過獨木舟負載實驗和船型和阻力關系實驗認識到船的外形、結構和穩定性、阻力之間的關系。科學態度目標1.了解船的發展歷程,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感受船的發展和技術革新對人類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船的發展歷史,了解造船技術發展史與人類文明進步史的關系難點:獨木舟模型負載實驗和船型與阻力關系實驗的設計及實施【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小組:水槽1個、獨木舟模型,墊圈、船首實驗模型兩個、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1.欣賞現代深海潛水艇回歸航母圖片,展示現代船只在外形、構造、材料方面的科技進步。2.揭示課題:船的發展史對于船,大家還有哪些了解呢?你又想研究關于船的什么呢。(板書課題)2、 探索1、交流并記錄關于船的知識 (預設3分鐘)師:你還了解哪些船呢生:獨木舟、輪船、潛水艇。師:你對獨木舟的了解是?你想研究獨木舟的什么?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猜測,說說對船的了解,包括材料、構造、動力系統等,充分暴露學生的前概念,引發思維的碰撞。并通過記錄環節,讓學生學會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2、比較我們的船只 (預設8分鐘)(1).播放船的發展史視頻通過播放中國船只發展史的視頻,讓學生系統性地了解造船技術的發展。(2).提出問題,船在哪些方面進步了呢。可以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兩種船來比較和記錄。【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學會對比較對象進行多維度觀察比較。3.獨木舟模型實驗和船型與阻力關系實驗(預設12分鐘)播放微課指導視頻出示溫馨提示: 分別完成兩個實驗 及時做好實驗記錄 要重復做3次。 墊圈要輕拿輕放。分組領取實驗材料,開展實驗。【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提示讓學生指導實驗時要做到科學嚴謹。3、 交流研討(預設5分鐘)1.從船的發展歷史中,你發現了哪些變化?2.如何減小船航行時遇到的阻力?【設計意圖】:通過研討,讓學生知道船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人類科技進步歷程、船首形狀影響船的運動阻力,讓孩子及時梳理、總結這一課的收獲【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