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1《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學設計.docx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主要聚焦于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和物質的變化兩部分內容。廚房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地點,在這總是儲存有很多物品,同時發生著很多食物的變化,如切菜時的形狀變化、炒菜時的生熟變化等。觀察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既能拉近科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將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科學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并初步幫助學生建立了物質觀的哲學思想。本課教材共設計了3個活動。一是觀察廚房里的物質,初步滲透物質的特征決定其用途的規律;二是觀察、分析廚房中常見物質的變化,認識到物質的變化無處不在,而且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三是對不同的變化進行分析歸類,可以按照“是否產生新物質”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學情分析】學生對于物體一詞是比較熟悉的,但對于物質一詞比較生疏,因此教師在課上可以通過例證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一些觸覺所感知到的實在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在學習本課前,大部分學生在家中廚房觀察過物體變形、水的三態變化、燃燒、生銹等常見現象;在三年級水單元,學習過水、水蒸氣、冰三者只是狀態發生改變,但它們仍是同一種物質水、“紙被撕成小片,構成物體的物質沒有改變”等相關知識。為本課認識物質變化奠定基礎?!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l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l 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態等,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茖W探究目標:l 能夠對水、食鹽、鐵鍋等廚房中的物質特征進行觀察描述。l 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方法,尋找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對物質的變化進行分類??茖W態度目標:l 初步養成樂于觀察身邊常見物質變化現象的興趣和探究欲??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l 初步感受身邊的物質在不斷地變化并且影響我們的生活。【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對不同的物質變化進行分類難點:初步理解“物質”的含義【材料準備】實驗記錄單;板書貼;煙花制作原理視頻:https:/mp.weixin.qq.com/s/QXKyGdg2u4QB29yz0lbtOg泡沫滅火器原理視頻:源自微信視頻號“應急必學小知識”【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1.聚焦教師活動:ppt播放大量圖片,如書、桌子、電燈、水、花草樹木、鳥獸蟲角。師介紹物質概念:上課用的課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種食物,這些物體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比如,我們的桌子由塑料和金屬這兩種物質構成。各種動植物,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由物質構成的。設計意圖:通過大量圖片和教師講解幫助學生認識物質這一新概念,并區分物體和物質。2. 探索(1)廚房中的物質師活動:出示一張廚房的照片,提問學生:你留意過廚房有哪些物質嗎?學生活動:思考廚房中有哪些物質。設計意圖:判斷學生是否了解物質這一新概念。教師活動:小結廚房中有各種各樣的物質。ppt出示水、食鹽、鐵鍋等物品的圖片,提問學生:老師也找到了廚房中的幾種物質,它們有什么特征?又有哪些用途?在學生初步回答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感官認識(顏色、樣子、氣味、觸覺等)和已掌握的科學知識(狀態、軟硬程度、材料特征、物體傳熱性能)去描述特征,并舉例說明: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流動性強,可以用來清洗食材。學生活動:學生初步思考水、食鹽、鐵鍋的特征和用途。在教師引導后填寫在表格中。如:食鹽是白色的微小晶體,味道是咸的,可以作為調味品;鐵是一種金屬,重量輕,堅硬且導熱性快,可以用來制作鐵鍋炒菜。教師活動:小結物質的特征決定用途。設計意圖:學生能夠科學地描述物質的特征和用途,并建立起相關聯系:物體的特征決定其用途。(2)廚房中的變化教師活動:出示ppt圖片,講述廚房里的物質經常會發生一些變化,如米經過蒸煮會變成米飯、冰箱可以將水凍成冰塊,時間久了食物會腐敗。師提出問題:剛剛我們在廚房中觀察到的物質,它們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學生活動:思考廚房中的物質會發生的變化。如水的溫度可以升高或降低、水可以結冰或變成水蒸氣,食鹽會溶解在水中,鐵鍋會變黑、生銹等。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舉例、學生舉例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教師小結:師板書“在不斷變化”。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且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接下來我們仔細觀察四種物質的變化,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3)比較不同的變化教師活動:出示ppt圖片:燒開的水、慢慢融化的冰塊、咬過后放置的蘋果、生銹的鑄鐵鍋。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質變化中,物質的體積、形狀、狀態、溫度有發生變化嗎?有新物質產生嗎?請你分析后填寫在實驗記錄單中,學生活動:對上述物質變化進行分析并記錄在表格中。燒開水和冰融化只改變了水的溫度和狀態;咬過的蘋果缺了一塊,是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放久后顏色會變黃,是因為蘋果被氧化了;鐵鍋如果長期接觸水就會生銹。教師提出問題:比較以上物質變化,它們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活動:燒開水和水結冰,只是水的溫度和狀態發生改變,本質還是水,沒有產生新物質;蘋果咬掉一塊,只是形狀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但不一會兒顏色變黃是因為它被氧化了,產生了新物質;鐵鍋生銹,顏色發生變化,也產生了新物質。教師活動:師板書四幅圖片,邊總結邊板書燒開水和水結冰的共同點是“溫度變化”、“狀態變化”和“不產生新物質”,蘋果氧化和鐵鍋生銹的共同點是“顏色變化”和“產生新物質”。教師總結:我們的把產生了新物質的改變叫作化學變化;只改變物質溫度、形態,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作物理變化。教師提問:上述四種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學生活動:燒開水、水結冰是物理變化,蘋果氧化和鐵鍋生銹是化學變化。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不同物質變化,思考:“這些物變化中,物質的體積、形狀、狀態、溫度有發生變化嗎?有新物質產生嗎?”讓學生歸納出變化特點,再總結四種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由教師歸納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教師詢問學生四種物質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便于課堂檢測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3. 研討教師活動:出示ppt圖片:正在燃放的煙花、生銹的銅獅、使用泡沫滅火器滅火。提問學生:這些變化改變的是什么?有新物質的產生嗎?學生活動:思考上述三種現象是否有新物質產生。教師活動:播放煙花、泡沫滅火器的制作原理視頻,引導學生注意到煙花點燃后黑火藥會發光發亮,泡沫滅火器是兩種物質混合后產生氣體,幫助學生理解學生上述三種物質變化均有新物質產生。學生活動:能從圖片、視頻中關注到物質發生了變化,且有新物質產生。設計意圖:通過物質的前后變化對比,學生較為容易地找到證據說明是否有新物質產生,從而正確判斷物質變化類型?!景鍟O計(生成)】【學生記錄單設計
- 關 鍵 詞:
-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教科版 六年級 下冊 科學 4.1 廚房 物質 變化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