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8.2《我與集體共成長》教案(錢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第八課 美好集體有我在我與集體共成長單元第三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學科道德與法治年級七年級下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 道德與法治 七年級下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教學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1)課標要求:本單元設計不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教育,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同時重視集體中的民主與自治,發掘集體對個人成長的價值,強調集體對個性的豐富與完善,引導學生學會過集體生活,使集體主義教育向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要求的方向拓展。(2)整體感知教學內容本節課是第八課美好集體有我在第二框我與集體共成長的內容,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會懂得美好集體的建設和維護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知道在哪些方面、如何為集體建設貢獻力量。理解自己在承擔責任中要付出,也會獲得成長。2、學情分析:對初中生而言,日常的學習小組、班級、社團、學校等都是能夠帶來歸屬感的“集體”,集體生活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園地,社會性發展與個性發展又是相輔相成的。集體也需要不斷發展,集體生活離不開個體的不斷參與、建構。教材在強調集體對個體成長的價值的同時,還強調集體的不斷進步與個人的責任擔當、不懈努力休戚相關,集體的進步也體現著個體的鍛煉成長。2.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坦然面對集體生活中的“自治”與“規則”,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集體賦予的責任,在承擔責任中與集體共同成長。【能力目標:(1)學會在集體生活中自主建設、自我管理;(2)學會在承擔責任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走向社會的“必修課”。知識目標:(1)了解在集體中成長需要承擔責任,勇于擔當;(2)知道個人對于集體的認同需要時間,需要共同的經歷;(3)知道集體建設需要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教學重點】掌握“自治”精神【教學難點】明確承擔責任的意義【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體驗法;小組討論探究法;啟發式;教授式【教學資源】音頻歌曲;視頻短片;畫板;彩筆等。3.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PPT出示西游記人物結合西游記中人物,啟發學生說出唐僧師徒四人是一個集體;到西天取得真經是集體合作的結果。學生思考回答由耳熟能詳的故事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本課的學習。講授新課一、 自主學習 主干梳理以導學案的形式課上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1.怎樣才能做到與集體共成長?(1)在________中盡責。(2)在________中成長。2.在共建中盡責有哪些要求?(1)總體要求:集體建設有賴于每個成員的自覺愿望和主行動,需要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2)具體要求:我們共同確定_____________。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___________。共同創造良好的___________。3.“自治”精神有哪些表現?每個成員主動參與集體建設,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自覺維護________。4.在擔當中成長有哪些表現?(1)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___________。(2)為集體出力,需要每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各盡其能,_________。(3)_________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4)_________,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里。5.在集體生活中,我們為什么要學會承擔責任?(1)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_________的必要前提。(2)勇于擔責可以為自己_________,被賦予更大的責任,從而擁有更多發展的機會。二、學習新課(師生研討案例,互動學習)(一)在共建中盡責1.通過漫畫視頻“不關我的事”,引導學生思考:1.班級中的事務是否真的不關我事?2.我們要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班級事務?通過活動得出結論: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發揮主人翁精神,參與其中,而不是事不關己的態度。2.看漫畫,思考問題:貨物到底能不能被拉走?得出結論:不能,集體的建設與成長需要大家確立相同的愿景,目標和方向。3.動手活動 設計班徽 由本學校校徽引出設計班徽的實踐活動,訓練學生在集體中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校徽背后的寓意引出為所在班級設計班徽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為你所在的班級:設計一款“班徽” 。共同為班級制定班規或者口號。 簽上每名組員的名字。 通過活動,使學生切身感受到集體中,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的重要。(二)在擔當中成長1.觀察下面這幅圖片,運用承擔責任與集體利益的有關知識進行解釋。圖片告訴我們,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與姿態,貢獻智慧和力量,各盡其能,發揮所長,關心、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為集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該不該當班干部。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勇于擔責可以為自己贏得信任,被賦予更大的責任,從而擁有更多發展的機會。學生匯報思考回答問題學生觀察思考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完成活動。學生思考并聯系自身實際回答。學生思考并聯系自身實際回答,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新知識的預習能力。有助于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此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集體是大家的,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發揮主人翁精神。通過漫畫,引導學生認識到集體的建設與成長需要大家確立相同的愿景,目標和方向。各組通過班徽的設計,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的重要。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在共建中盡責,在但當中成長。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明確集體的利益需要每個人承擔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與姿態,貢獻智慧和力量,各盡其能,發揮所長,關心、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勇于承擔也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課堂小結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這些都是我們走向社會的“必修課”。總結本課所學課堂練習一判斷1.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情,與普通同學沒關系。2.承擔責任有利于集體的發展,但是對個人并沒有用。 3. 集體的組織領導者對集體發展來講非常重要,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考察。4.集體建設只需要老師布置任務,同學們完成任務就可以了。二搶答1.集體建設有賴于每個成員的()自覺愿望 自主行動自主建設 自我管理A.B.C. D.2.在共建中盡責,不需要我們()A.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B.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制度內容C.共同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D.共同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3.在集體建設中,需要我們發揚的“自治精神”主要表現為每個成員()主動參與集體建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自覺維護集體榮譽 自由行動、想干什么干什么A. B. C. D. 4.中學生小李,平時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對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他的行為()A.沒有把自己作為集體的一員,缺少主人翁精神B.不懂得只有維護個人的利益,集體利益才有保障C.不懂得集體只有依靠個體,才有無窮的力量D.只知道維護集體利益,不懂得關愛自己的利益5.小雨比較擅長唱歌和跳舞,她決定競選班里的文藝委員;小雪口才比較好,而且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她決定競選班上的宣傳委員;小雷組織能力強,又擅長與同學老師溝通,他決定競選班長。這些事例告訴我們()班級的事情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主動承擔承擔責任,可以有多種方式,應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可以找理由逃避責任喜歡做的事就去承擔,不喜歡干的事可以推脫責任A. B. C.D. 6.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感覺有壓力,或許要付出辛苦。下列選項中屬于付出辛苦的是()A.小華獲得了“市優秀學生干部”的光榮稱號B.小楊當班長后覺得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大大提高了C.小宇的書畫作品獲得了一等獎D.小艾因參加學生干部培訓會沒有及時完成作業,只得犧牲午休時間補上。7.下列能體現現代班級實行民主管理做法的是班上共同商定班規,民主制訂各項規則 協商確定評優、評先標準和要求 民主選舉班干部 午自習等自習時間每個同學輪流“自治”維護紀律 A B C D8.下列對“集體建設需要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小麗遵守規章制度,做一名合格的班組成員楊柳認真學習,追求上進,做一名優秀的班組成員李平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張壯壯為良好的班風建設向班委會或班主任獻計獻策A B C D學生搶答問題在歌唱友誼的伴奏音樂中學生搶答問題學生搶答問題鞏固本堂課知識點鞏固本堂課知識點鞏固本堂課知識點板書設計板書可在本課內容完成后,帶領學生再次回顧本課所學重點內容。加強記憶。教學反思本節課是我與集體知識教學,學生對于集體相對來說比較熟悉,學生易于理解,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一個好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樂于參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