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鄒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 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組 號 姓名 【學習目標】1、 知道生活離不開法律,懂得治理國家需要法律。2、 認識到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生活離不開法律;樹立法制觀念【教學重點】生活離不開法律。【教學難點】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自學導航】1、為什么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1)(2)(3)(4)2、法律的含義。3、 法治的含義、要求及意義。(1) 含義:(2) 要求:(3) 意義:4、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合作探究】(一)下列行為可能涉及哪些法律1、我逛街時,輕信虛假廣告而上當受騙。 2、我上初中時,父母讓我輟學回家。 3、我上飯店吃飯時,吃到了含有蘇丹紅的雞翅 。4、我晚上休息時,樓上夜半歌舞聲擾人清夢 。5、我父母離異后,父親不按協議支付撫養費。 6、我的作文被評為全國一等獎,并被發表。 7、我出行時,有人闖紅燈而影響交通。 8、我假期加班時,老板不給加班工資。 (二)我的一生可能涉及哪些法律和哪些權利或義務?初來人世:少年:滿十八周歲:老年:告別人世:【基礎檢測】1、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氣和水一樣,時刻與我們相伴。這一淺顯的說法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是( )A、生活完全依賴于法律 B、法律來源于生活C、生活離不開法律 D、違法的人需要學法2、下列做法與法治要求不相符的是( )A、依法懲治制假售假的行為B、張某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C、兩名身穿便衣的民警未亮明身份即進入李某家搜查D、王某在網上傳播謠言造成惡劣影響,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我們出生以后,父母會到派出所給我們上戶口;18歲之前,我們會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我們走上工作崗位,又有勞動法來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作為消費者,我們又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這說明( )A、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 B、法律與青少年無關C、成年人與法律的聯系更緊密 D、只要不違法,學不學習沒關系4、2015年12月4日,“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及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是依法治國的體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A、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B、崇尚憲法和法律在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權威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D、樹立全民法治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5、5000多字的中共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法”字出現的頻率最高,達到了237次。其中“法律”29次,“立法”27次,“司法”25次,“堅持”24次,“完善”24次,“依法治國”23次,“人民”23次這些高頻詞以點帶面,勾勒出一張依法治國的藍圖。黨和國家之所以如此重視依法治國,是因為( )法治是人們共同生活的生活方式 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國家和社會治理只要有法律就足夠了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A、 B、 C、 D、【直擊中考】1、(2016六盤水)我國加大力度嚴查、嚴懲腐敗官員,這是因為反腐倡廉( )有利于建成高效廉潔、公正透明的政府 有利于維護少數人的切身利益 有利于維護法律的權威,建設法治國家 有利于建設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 B、 C、 D、2、(2015資陽)現代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難以想象的,生活離不開法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法律規范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價值標準A、 B、 C、 D、3、以下做法符合依法治國要求的是(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了新的國家安全法 開展創文創衛活動,構建和諧益陽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依法懲治制假售假行為A、 B、 C、 D、4、我國目前已有18個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控煙條例,控煙立法執法成效顯著。2016年,國家級控煙條例已列入國務院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正在按立法程序修訂推進中。我國把控煙納入法治軌道表明(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法律既服務于人們的當前生活,也指導著人們的未來生活 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A、 B、 C、 D、【能力提升】趙立,李冬,王樂集資300元一同去郊游,回來時只剩6元錢。他們三人一致決定,用這6元錢買3張彩票,每人一張。當場兌獎,發現趙立分得的那張彩票中了1000元,其余兩人均未中獎。因趙立不同意平分1000元獎金,李冬等兩人起訴到法院要求依法處理。法院審理認為,這1000元應當歸趙立一人所有。因為依據我國物權法、民法通則等法律的規定,趙立等三人用6元錢購買的三張彩票的確是他們的按份共有財產。但每人分得其中的1張,已構成了對共有財產的分割,共有關系就不再存在了,個人就分得的份額取得了單獨的所有權。且李冬等三人在分發彩票時,并未說明獲獎后平分,實際上是放棄了這項權利。(1)這起利益糾紛能夠得到恰當解決主要得益于什么?(2)這起利益糾紛的恰當解決說明了什么?【學后反思】我的錯題 錯因 改進措施
- 關 鍵 詞:
- 生活需要法律 人教部編版七下 道德 法制 9.1 生活 需要 法律 教案 老師 獲獎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