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葛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法律保障生活教學設計【設計理念】本課是使用Forclass制作的云課件,是針對本課知識點較多且理論性較強而設計的。根據這節課的重難點和知識結構,充分利用了Forclass的課堂互動功能,設計了單項選擇題、拖拽填空、原文填空、投票等互動訓練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并利用了認知工具,讓學生自行上網搜索答案,培養學生合理有效利用網絡的精神,增強學生的自學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結合視頻、學生才藝表演、小組合作等環節和多種形式豐富課堂氣氛,在小組合作環節中要求學生完成答案以后拍照上傳,這既能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也讓課堂充滿趣味性。最后,教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本課的落腳點和點睛所在,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安排1課時。本單元統領整個法律部分的學習,力圖展現法律包含的公正、自由、和諧等因素。教材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強調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滲透,著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帶領學生了解法治的進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法律與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對青少年的關愛,引導學生自覺尊崇法律,學會依法辦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尊嚴,樹立法律信仰,努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學情分析】我校是一所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初級中學,學生素質比不上城里的學生,有好多學生家里經濟環境一般,能使用平板的學生為數不多,因此這節課能使用平板電腦,讓學生感到很新鮮。由于初一的學生涉世不久,生活經驗尚淺,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更加貧乏,因此本課旨在初步引導學生感悟法治對國家和個人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做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法律的尊嚴,增強法制觀念,做知法、守法、護法、愛法的人。2、能力目標:能自覺按照法律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能自我控制,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能分辨是非、正確分析事物。3、知識目標:知道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教學重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教學難點】法律的特征。【教學方法】1、活動教學法。2、案例分析法。3、小組合作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學生朗誦詩歌來引入新課,從而引導學生感知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設計意圖:安排學生進行詩歌朗誦,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法律的尊嚴,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放松心情。二、探究新知板塊一:法律的特征(一)熱身小游戲:行為規范逐個數活動設計:要求學生分小組說出在現實生活中要遵守的規則,看哪一組說得又好又快。師總結: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并進行分類。(二)活動一:認識法律詳細講解法律的三個特征(教材P91-92頁)1、出示圖片,提問: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慈善法草案說明了什么? 師總結:說明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然后再具體解釋國家制定或認可這兩種創制法律的基本形式。2、先設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有哪些機關參與案件處理?生答:有警察、軍隊、法庭、監獄(讓學生直接把答案寫在平板上,老師通過云教室的功能進行關注和點評)再設問:由此可看出,法律是靠什么保證實施的?生答: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師總結: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3、小小放映室:播放小視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學生思考:視頻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師總結: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學習了法律的特征以后,將法律、道德、校紀校規從產生方式、實施手段和調整對象三個方面通過拖拽填空題進行比較,并借此再次強調法律的三個特征。5、小試牛刀:做相關練習。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源解釋法律的特征,并利用云教室的互動功能對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檢查和鞏固。板塊二:法律的作用(三)活動二:以案說法一展示案例逮癩蛤蟆犯法嗎?:48歲的陳某是杭州市淳安縣安陽鄉人。2017年2月18日上午,群眾舉報有人正在小溪邊宰殺癩蛤蟆,隨后陳某被淳安森林警察抓獲歸案,109只癩蛤蟆已經被宰殺,還有5只活體被當即放生。其時正是春暖花開之際,也是冬眠后的蟾蜍交配繁育的季節。陳某想抓些野味,弄幾頓豐盛的宴席犒勞自己和親朋。沒想到遭到舉報,驚動了警方,更沒想到會涉嫌犯罪。合作探究:自主閱讀材料,然后分組討論交流以下問題。(時間為五分鐘)1、 為什么逮癩蛤蟆也犯法?在哪一部法律中有規定?(請上網搜索答案并記錄下要點)2、法律的規定會給人們的行為帶來哪些影響? 師總結: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文。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法律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規范作用)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頭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云教室里的功能自行上網搜索答案,這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合理利用網絡的精神。同時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識,感受到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普法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四)活動三:以案說法二1、展示案例:李女士裝有萬元的包落在出租車上,當她找到司機朱某時,朱某先說沒看見,后來又說撿到的東西就是他自己的,拒不歸還,李女士該怎么辦?討論交流:你認為李女士應該怎么維護自己的利益?這說明什么?A、忍氣吞聲 B、打擊報復 C、依法維權2、安排學生做關于法律的保護作用的原文填空題,鞏固知識。師總結:在生活中,我們既受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保護作用)設計意圖:以生動的案例引出法律的保護作用,再通過原文填空題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和鞏固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三、創意課堂小結:1、首先要學生從八位候選人中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級遵紀守法之星”。2、運用Forclass的課堂互動功能,馬上統計出投票結果,再由票數最高的學生上臺講講自己的感受(認為自己會獲獎的原因)。3、由得票數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講講自己的收獲或體會。設計意圖:充分利用Forclass中的課堂互動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投票選舉“班級遵紀守法之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傳遞正能量。四、拓展延伸:布置課后實踐作業:1、主動學習一些法律知識,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設計意圖:這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做到學以致用,落實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五、老師結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法治精神,爭當文明小公民!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感受法律的尊嚴,弘揚法治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本節課的落腳點。六、板書設計:1、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一、法律的特征 2、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最主要特征)3、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1、規范作用二、法律的作用2、保護作用【教學資源】1、視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案例:逮癩蛤蟆犯法嗎?http:/news.ifeng.com/a/20170221/50715893_0.shtml【教學反思】總的來說,這節課開展得比較順利,教學環節環環緊扣,教師對云教室的功能進行了合理的利用,學生對平板電腦的使用也已相當熟練。開頭的詩歌朗誦表演、中間的小組合作環節以及結尾的投票選舉“班級遵紀守法之星”是本節課的亮點。不足的地方是,整節課前松后緊,在講法律的特征時耗時較多,導致講法律的作用時略顯倉促,同時還需進一步加強對云教室功能的研究和使用。5 / 5
- 關 鍵 詞:
- 法律保障生活 人教部編版七下 道德 法制 9.2 法律 保障 生活 教案 老師 獲獎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