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張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9.2 法律保障生活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法律保障生活單元四學科道德與法治年級七年級下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能力目標初步形成自覺按照法律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知識目標了解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重點法律的特征難點法律的作用學法體驗法、討論法、情境探究合作教法講授法、啟發式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播放熱點事件“周杰倫西安演唱會”的視頻。思考:在此事件中,你認為哪些人的行為欠妥?為什么?觀看視頻暢所欲言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對道德、紀律、法律的歸類引出法律的概念講授新課板塊一 奇怪的小偷【法律的特征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呈現案例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去年的六一兒童節,畫面上的這對母女引發了一場社會大討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真實的故事。故事開始于一個奇怪的小偷。2016年5月31日,南京某超市內,一位形跡可疑的女子引起了超市工作人員小王的注意,她神色慌張,隨身攜帶的布包里好像裝著東西,腰部也鼓鼓囊囊的,她沒有付款,徑直走出了超市。想到超市最近頻頻失竊卻一直沒有抓到“肇事者”,小王加快了腳步,攔住了這名女子。 經盤問,女子身上的確有未經付款的東西。 思考如果你是這個超市的工作人員,你會怎么做?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追問:報警后,這名女子會面臨什么樣的境況?教師小結:如果違法情節輕微則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罰,如果違法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非常大的話,則由人民法院進行審判,這體現的就是法律的制裁,或者說是國家強制力的制裁,就是因為法律有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所以他顯得最有威嚴,最有效,這就是法律不同于其他規則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征。(板書,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板塊二 【法律的特征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國家強制力機關依是怎樣保障法律實施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接到超市報警后,民警潘順群很快趕到了現場,經過訊問和調查,發現該女子為初犯,偷竊的物品有一些雜糧,一個雞腿和兩本兒童書籍。請同學們來當警察,如果你是警察,你會怎么處理?你處理的依據是什么?教師呈現相關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里有相關依據。對于違法行為的處罰種類有四類,分別是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這名女子涉及到的盜竊行為在第四十九條有規定,盜竊等行為處至少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第十九條規定:違法情節特別輕微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在法律條文清晰的情況下再次詢問學生應如何處理。教師總結:該女子最終受到了“警告處罰”。除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你還知道哪些法律呢?那在我國,法律是怎么產生的呢?(播放視頻)教師總結:在我國,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而除了根據立法程序制定法律以外,我國還有一些法律是國家對社會上已經形成的道德、習慣加以確認,使其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法律的第二個特征。(板書,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板塊三 心酸的抉擇【法律的特征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的作用保護,規范,指引,教育】(1) 背后的故事案件就此告一段落,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名女子做出這樣的舉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她背后的故事。年輕女子姓劉,是山東德州平原縣坊子鄉人,一對8歲雙胞胎女兒的媽媽。不幸的是,兩個女兒大雙、小雙都患有腎病綜合征,6年來她四處求醫,欠下不少債,丈夫承受不了經濟壓力離她而去。為了給女兒治病,她帶著兩個女兒在距離南京約100公里的盱眙,以收破爛為生,每月掙千把塊錢。大雙的病偏重,周身浮腫,劉某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一次南京軍區總醫院給她輸液治療,每次一周左右要花費3000元。她們住在靠近醫院的黃浦路4號小區,一個2平米的逼仄小屋里,每天的房租30元。這次來了一個禮拜,她湊來的3000元已經所剩無幾。 這位媽媽說:“因為今天是兒童節,昨天一早,孩子就說想要禮物,說想吃雞腿,但是超市的雞腿要7塊錢一個。還想要一本三字經,學校早讀課上要背,之前一直沒舍得給她買,她常和我說,別的小朋友都有,就她沒有,我總跟她說再等等,過段時間買。昨天下午去超市,本來是想買點薏米大豆,給她吃消腫,結果看到有雞腿和三字經,可我身上只有5塊錢,我拿起又放下,拿起又放下”(2) 現場還原這位母親在“拿起又放下”的時候,內心在做怎樣的掙扎?母愛能不能為違法免責?教師總結:偉大的母愛也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這是法律的第三個特征: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縱觀整個事件,法律對哪些人起到了哪些作用?作用一: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作用二:法律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作用三:法律為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教育人向善小組討論“偷雞腿媽媽”的故事給你哪些啟示?教師總結:法律是和諧之基,有了法律社會才能發展進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養;法律是實踐之果,有了法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在法制化的國度里,我們時刻都有可能與法律迎面相遇,我們必須別無選擇地面對法律,我們必須正視并尊重法律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學法、守法、用法,讓法律在我們心間長駐!板塊四 法外的溫情案件到此告一段落,但應該如何幫助“雞腿媽媽”一家走出困境呢?在得知母女三人的苦難遭遇后,負責此案的潘警官感慨萬千,他從警十多年來,這是他抓過最讓人心酸的小偷,潘警官很想幫助這家人,他將這件事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上,并倡議大家給孩子捐款捐物。這條微信很快就引發了廣泛關注,很多人去醫院探望她和女兒,有送錢送吃的送玩具的,還有許多的好心人打電話、發短信,表達自己的關心,并問她銀行卡號和地址,要給她捐款寄物。你愿意給這位“偷雞腿的媽媽”捐款嗎?捐款能不能為“雞腿媽媽”解燃眉之急?教師總結:跟同學們一樣,社會上有很多樂于助人,樂善好施的群眾,大家匯聚的愛心暖流,成為這個社會法外有情的最好注腳。所以法律到不了的地方,我們能用道德補充。現在中國還有成千上萬跟這位媽媽相同遭遇的人,都可以通過捐款來解決問題嗎?如果不行,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他們?教師總結:我們還可以依靠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如社會救助辦法,大病重病救助制度等。所以道德也去不了的地方還可以靠各種正義的制度來補充。觀看案例交流歸納總結學生根據自己的法律常識來談處理依據學生回答已知的法律名稱。閱讀觀看圖片加深印象小組討論分享思考交流做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思考、交流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律都可以規范我們的行為。讓學生理解法律之所以比道德更有效是因為法律有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特征。通過對處理依據的探尋,引發大家對法律條文是如何產生的思考。通過視頻明確立法機關,立法過程,從而得知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讓學生對情境有代入感,能感同身受,去感受當情與法發生沖突時應該怎么選擇。加深對法律特征的認識,通過對現場還原的討論得出法律的作用。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明白法律不是萬能的,是行為規范的一種。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除了法律以外,還有哪些規則能保障我們的生活課堂小結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它在自己的范圍內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法律不能代替其他社會規范的作用。讓我們一起用高尚的道德,嚴格的法律,正義的制度建立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的國家。板書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法律的特征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對全休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保障生活法律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律的作用
- 關 鍵 詞:
- 法律保障生活 人教部編版七下 道德 法制 9.2 法律 保障 生活 教案 老師 獲獎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