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語文24《河中石獸》教案(韓老師公開課教學設計).docx
河中石獸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2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注釋來疏通文意,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養(yǎng)成注重實際調查結論的習慣,防止主觀臆斷現象的出現。教學重、難點1重點(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2)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2難點: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一、導入: 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么會向上游“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二、作者簡介:三、初讀課文。1、 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3、小組合作理解重點字詞。 四、整體感知,探究課文。1、學生朗讀課文。 (1)、 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來概括(2)、劃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說說他們都用什么方法或理由尋找石獸,結果怎樣?(3)、 為什么只有老兵找到石獸?作者是怎樣看待這問題的,得出什么結論?五、拓展延伸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河中石獸。 板書: 河中石獸 紀昀廟僧 下游 無跡講學家 地中 失敗 實踐經驗老河兵 上游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