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如何優化語文作業設計》.docx
雙減”之下如何優化語文作業設計摘要:2021年秋,我國推行的“雙減”落實到各地要求嚴格貫徹落實。“雙減”之下要求“減負增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以及在校培訓時長。然而,我們發現這以政策落實步履維艱,學生課堂效率低下,老師布置的作業依舊存在之前的影子,作業內容機械重復尤其是語文作業的布置枯燥無味,讓學生苦不堪言。為此,語文作業的設計需要老師們進行創新,優化作業設計。本文主要圍繞雙減前作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論述,并提出具體策略進行優化設計。關鍵詞:雙減、作業設計、小學語文、策略1、 “雙減”政策的概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具體內容為:一是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二是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三是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為此,學生在校教育,作業的布置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積極響應雙減政策,作業的設計做到減量不減質。2、 作業概念的界定“作業”是一個應用領域較為廣泛的概念。在教育領域,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作業也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顧明遠將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兩類,課堂作業指學生當堂進行練習的各類作業,包括書面作業、口頭作業等,而課外作業指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而語文教育家朱紹禹則認為“根據目的的不同可以將作業分為:記憶性作業、理解性作業、應用性作業、分析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和評價性作業;根據練習時機的不同也可以將作業分為三類:預習作業、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顧明遠先生的分類標準,將語文作業主要劃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通常,學生會在家里完成課外作業,所以也把課堂外的作業叫做家庭作業。本文中,談及的語文作業,主要是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3、 “雙減”前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1) 作業過量小學生抄寫作業過多在教育上是極為常見的。有的語文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想多布置作業,大多數老師認為只有數量上去了,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比如新課上完,老師們一般會布置生字詞抄寫,讓孩子們抄4遍,抄5遍等,等到新課上完又是讓孩子們抄詞語表后面的詞語抄5遍甚至8遍,錯的再讓孩子抄20遍,有的讓抄50遍。這種簡單機械,單一重復式的布置只會讓學生感覺作業量過多,量過多孩子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寫,沒有用心去記,效果沒有,還加重學生負擔,讓他們厭惡。還有的語文老師甚至讓學生抄寫大段大段的需要背誦的經典段落,老師布置了作業,學生根本沒有發言權,只有去完成。長此以往,學生處于長久的被動地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疲勞,有的學生厭惡作業甚至抄作業。(2) 作業質量不高,學生缺乏多種能力的提升據調查,我們會發現大多數的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要么是抄寫類的,要么是背誦類的,要么是讓學生完成配套的長江作業。這種作業簡單無味,學生從剛步入小學校門的那一刻就一直采用這種作業方式,試想一下,這種作業布置能起到對課堂教學的一個鞏固吸收嗎?我們國家大力提倡要落實“五育并舉”,大力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在我們語文學科當中同樣需要踐行,老師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習作,綜合實踐能力。(3) 作業評價注重結果,輕視過程,缺少反饋很多教師在檢查家庭作業時,只關心學生有沒有做作業,有沒有交作業,而不關心學生怎么做作業,這很容易造成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甚至有的學生不得己而抄襲作業的現象發生。部分教師由于個人原因,或者學校事務繁忙,只管布置家庭作業,而不檢查。這樣一來,學生會形成一種定向思維,認為家庭作業是不被檢查的,于是敷衍了事或干脆不做。在作業反饋時,教師找個別同學當面批改的機會很少,導致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不能及時解決,進而影響了作業所要達到的效果。教師講評作業往往只校對答案是否正確,很少有老師問及“你是如何思考的”、“你還有其他想法嗎”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檢查學生作業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有問題,一定要詢問,他是怎么想的,只有老師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錯誤,讓學生學會反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才能認真思考,認真完成,長此以往,學生的能力定能在以往基礎上得到提升。(4) 作業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具有針對性以往教學中,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往往是一刀切,對于優秀的學生來說,總能輕松完成,能力卻沒能得到提升,而學困生卻經常拖欠或無法完成作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輔導學困生,但效果卻不理想。所以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因材施教,分層設計,優生主要布置寫話,實踐類;中等生讓他們學會閱讀;對于學困生要求他們把書本上的生字詞,該背誦的知識點熟練掌握,這樣的作業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才能學有所獲,作業才能達到鞏固強化的作用。4、 “雙減”政策下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策略(1) 基礎作業少而精,尊重個體差異對于語文來說,基礎作業主要是用以鞏固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生字詞以及古詩詞默寫背誦尤為常見。“少”是對作業量的把控,“精”是對作業設計的思考。如以四年級下冊貓中生字的鞏固為例,可采用“三五成群”法,即:書后要寫的生字,會寫的,易寫的,可寫兩個,組一詞;難寫的,易錯的,可寫四個,組一詞。在書寫量上去優化,減少熟悉的,鞏固陌生的。以“蹭”字為例,基于“三五成群”書寫后,結合“語文園地四”的“識字加油站”的思維方法,設計“一字多變”對比形近字,曾-蹭-贈-憎-噌,通過區分偏旁理解字義,強化字形。將基礎難字,關聯課堂教學“復現朗讀”,課上朗讀設計,分散難字,分解作業。“蹭”字在本課第三段中出現-“用身子蹭你的腿”,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讀課文進行鞏固,然后老師對此句話進行賞析后,在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借助“詞不離句”的語境進行朗讀鞏固。這樣通過“三五成群”-“一字多變”-“復現朗讀”形成對基礎字、詞、句,甚至語段的鞏固和內化,形成有思維參與,各環節精心優化“少而精”的鏈條式作業設計。我們會發現這種作業設計對于大多數學生是適用的,但是優生會感覺對自己的能力提升不夠,為此我在圍繞本課字詞又在此作業設計的基礎上,讓學生選取本課中的任意三個字詞,按照“一字多變”的方式自己進行出題并完成此作業。這一作業的優化讓優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真正做到了作業設計因材施教具有針對性。(2) 拓展作業精而活拓展性的作業可以向教材、學科、生活這三個方面進行拓展。語文拓展性作業向教材拓展主要是課文補白和內容的改動。比如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蝴蝶的家這篇課文作者一直在尋找蝴蝶的家,對蝴蝶的家進行很多推測,但依舊沒有結果。老師就可以在課下順勢布置作業:請同學們打開想象的翅膀,猜想蝴蝶的家還會在哪里?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拓展教材內容,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語文拓展性作業向學科拓展主要是指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能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起到“1+12”的整體功能。比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均為觀察類的課文,本單元的習作也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察日記,為了能讓孩子順利完成本次習作,考慮到有的作業,學生在當天可能能因為自身因素無法完成,老師也可以打破一天布置一次作業的傳統,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在一個月或者一周的初期,給學生列出本月或者本周的作業清單,作業清單中包含著知識積累、探索發現、自主創作、動手實踐等等類型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時間完成。如在學習了爬山虎的腳這一課,布置如下作業:讓學生觀察綠豆芽的成長過程,讓學生記錄每天綠豆的顏色、外形、大小、水量、溫度等并用相機拍照或者錄視頻記錄下來。作業清單具體如下:綠豆芽成長記姓名:日期時間顏色大小外形水溫產生的問題或想法心情此作業設計有效地與科學學科思維相結合,具有實操性,在“雙減”“減負增效”下,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效率大大提高,通過科學的思維可以快速完成本次習作作業。還比如,對于古詩詞,文言文作業設計,我們可以課下布置“古詩配畫”,“配樂朗誦”“表演”等形式,使語文學科與美術,音樂有機結合。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為例,布置家庭作業:請同學們回家之后,讓爸爸或者媽媽讀古文,你們根據朗誦進行肢體表演;然后爸媽演一演,學生根據動作提示來說古文。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在游戲表演中可以快速背誦文言文,達到快樂學習,學中作樂的效果。語文拓展性作業向生活拓展主要是指向學生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進行拓展。比如我們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上冊麻雀和四年級下冊母雞這兩篇課文時,我們知道這兩篇課文都是關于母愛的。課文講解完就可以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進行作業設計:請同學們留心觀察或者回憶在你生活當中你的媽媽做過那件事兒最讓你感動,請寫下來,并讀給自己的媽媽聽。這樣的家庭作業答案源于學生生活,學生在完成此作業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有助于學生德育的教育。(3) 課前、課中、課后作業劃分要明確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要積極響應“雙減”政策,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開拓創新作業設計思路。課前作業指的就是課前預習階段中的作業,可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課中作業主要就是深化知識點的理解和認知,教師也能借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課后作業針對的就是課后復習,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鞏固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幫助其構建出一個更加系統和完善的知識體系。下面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母雞一課為例,具體如下:課前作業設計:母雞課前作業卡姓名:1、 我能認讀下列字詞,并組上相應的詞語。2、課文讀4遍以上,并能畫出描寫母雞前后變化態度的句子。3、我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4、我能提前拍攝觀察母雞的生活日常。課中作業設計:母雞課中作業卡 姓名:學習提示:1、 請運用貓的精讀方法,瀏覽母雞。找出文章中老舍先生最能體現評價母雞的語句。2、 在文中找出能夠體現母雞形象特點的語句,并進行適當批注,寫上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讀一讀。3、 表達方式貓母雞相同點不同點課課后作業設計:請同學們模仿本課的寫作方法,把你最喜愛的小動物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并能體現你對小動物深厚的情感。借助上面三個不同階段的作業設計,逐步減輕學習負擔,消除學生厭學心理。此設計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能夠順利地學習語文知識,其語文素養以及能力均能得到大幅提高。(4) 作業布置注重評價在作業評價上要求我們一般情況下需要做到及時、中肯以及多元化。過去,課程從思路講解、行文分析、作業評閱等都以教師為中心,筆者選取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讓真情自然流露 這一習作主題,希望突破固有的作業形式,實現創新。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了很強的學習自覺性,完全有能力反思評價自己的作業,評價他人的作業;因此我們可以改變評價主體 的單一性,把評價的“大權”適當地“下放”,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結合,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作文作業,采取學生互評互改、教師最后把關的評價形式。我是這樣組織學生進行評價的:(1)設置表格式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最高5) 自評互評師評 語句通順、簡明、連貫、得體所選情境符合自己真實的生活經驗將情感融入了具體的情境描寫之中(2)教師修改示范。為了保證自評、互評的質量,教師先示范,從字詞句的運用、對文段、選材的處理及表達方式的選用、書寫要求等方面,依據習作目標,給出修改“范例”,寫好賞析與建議。在語氣、措辭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3)小組合作批改。根據教師的示范,關注習作的訓練重點,互相批改,寫上評語。(4)教師鑒閱。教師根據學生的評語,有針對性地寫上自己的評語。評語不僅評學生的習作,也評小組合作的評語。學生在自我反思、評價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在互批互改中既能賞析同伴的習作,受到啟發,修改、重構自己的習作;又能學習組內同伴的批閱方式,提高自己的作品鑒賞能力,實現共贏。此外,家長也可參與評價體系。可以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加強親子交流。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學生在作業得到老師、同學或家長的好評時,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5、 結語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雙減”之下要求“減負增效”,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業設計上需要及時地做出轉變,突出目標導向,改變作業模式,積極地對作業設計的優化進行實踐上的探索,在作業的量有所要求的情況下,采取新穎的、有效的作業設計。然而,在教師創新觀念的運用、作業量控制、學生自由度的把握、構建創新作業的設計與實踐體系、加強作業評價機制科學性等方面還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需要不斷深入研究、探索、完善。參考文獻1 王春艷基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少年.2018(02)2 王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價值取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3冉超.語文作業生活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4肖艷芳.改進語文作業設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5謝瑋.“以學生為本”的小學語文低、中年級作業有效設計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6王小利,張香.基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讀與寫教師 .20197管雪梅.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20078胡亞棟.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