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習作范文:我愛你漢字.docx
范文一:關于街頭錯別字的研究報告一、問題的提出我們班的同學發現街頭有很多錯別字,所以大家想搜集街頭的錯別字,交流感受,并思考街頭出現錯別字的原因,最后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意見。于是,我們在學校附近的街頭展開了一次關于錯別字的調查與研究。二、研究方法將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小組,在學校附近的街頭進行實地調查,了解街頭易錯的錯別字及總體情況。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我們行走在街頭,可以看見城市廣告、宣傳畫、招牌、標語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錯別字。有的故意使用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有的誤用繁體字等。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出現的錯別字,如,將“新形象”寫成“新形像”,“一見鐘情”寫成“衣見鐘情”,“三國演義”寫成“衫國演衣”,“挑三揀四”寫成“挑衫撿飾”,“家具”寫成“家俱”濫用簡體字的情況還經常存在于各種手寫的告示上,有的錯別字如果不仔細琢磨,還真有點難以辨認呢。在調查的102張街頭廣告中,有48張街頭廣告出現了錯別字,錯誤率達到47.1%。錯別字的樣式也是五花八門,如,將“打折”寫成“打拆”,“尋人啟事”寫成“尋人啟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四、研究結論(一)原因通過本次調查,我們認為街頭錯別字出現的原因有如下幾點:1.寫字人沒有查證就隨意使用漢字。2.商家故意寫錯漢字,以此來吸引顧客的眼球。3.寫字人文化水平較低,沒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區別。(二)建議針對上述現象,我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1.成立一個“凈化街頭語言文字小衛士”志愿者活動小組,定期走上街頭,宣傳街頭錯別字的危害,提高人們規范使用漢字的意識。2.倡議商家制作標準、規范的廣告牌。名師點評:小作者圍繞街頭錯別字撰寫了一份研究性報告,報告的格式正確。針對街頭錯別字的總體情況,小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議,是一份有意義的研究性報告。范文二:關于漢字演變的研究報告一、問題的提出我每天都在學習和使用漢字,但我對漢字發展演變知之甚少。漢字到底是怎么來的?漢字的演變過程又是怎樣的?我對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對漢字的演變作了一次調查與研究。二、研究方法1.查閱有關漢字演變過程的書籍,了解漢字的起源及漢字字體的演變。2.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漢字的自然流變。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1.書籍、報刊漢字起源及演變漢字最早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漢字的演變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五種字體最為典型。2.網絡漢字的自然流變包括結構、讀音、字義、數量等方面的變化。四、研究結論1.中國漢字歷史悠久,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等,歷史上還流傳著倉頡造字的說法。實際上,文字是為了滿足人類日益復雜的交際的需要,在原始的畫畫記事的基礎上,人們共同創造出來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圖畫。2.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漢字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五種字體最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兩者都主要在商周時期使用。小篆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發展而來,秦朝統一六國后得到推行,成為我國最早的統一的文字。隸書形成于戰國晚期,通行于兩漢。魏晉以后有了楷書,南北朝之后,楷書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字體,一直通行至今。3.漢字在演變過程中,也發生了自然流變。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和字義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應以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字表為標準,規范使用漢字。名師點評:這份研究報告格式十分規范,調查方法切實可行,結論明確。小作者圍繞漢字的演變作了一次研究,選題對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使用漢字很有幫助。范文三: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一、問題的提出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我也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從課本上看到了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覺得這份研究報告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與研究。二、研究方法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報刊,了解“陳”姓的起源和“陳”姓歷史名人。2.上網瀏覽,了解“陳”姓人口數量和分布情況。3.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陳”姓名人的歷史故事。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1.書籍、報刊來源,據說“陳”姓出自陳胡公的后裔,帝王賜姓也是來源之一。2.老師的講述名人陳勝、陳叔寶、陳獨秀3.網絡人口數量,據統計,目前全國“陳”姓人口數量大約有7000萬。四、研究結論1.我國的“陳”姓歷史源遠流長,據說周武王滅商后,追封前代圣主的后裔,找到了舜的后裔媯滿,武王封他為陳侯,奉守舜的宗祠。媯滿死后,謚號“陳胡公”,他的后代就姓“陳”。從資料中還發現,隋朝及明朝的部分將領,因立功被帝王賜予“陳”姓,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改為“陳”姓,這些都是“陳”姓的起源。2.“陳”姓歷史名人有很多。秦朝農民起義將領陳勝、西晉史學家陳壽、南朝陳后主陳叔寶、唐代文學家陳子昂、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陳獨秀“陳”姓在歷史上真可謂是人才輩出。3.“陳”姓是當代中國的第五大姓,也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據統計,全國“陳”姓人口總數約有7000萬。名師點評:這份研究性報告格式很規范,提出的問題與小作者自身密切相關。調查方法切實可行,運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資料,一目了然,結論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