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六年級上冊科學2.3.1動植物的分類 教案.doc
2.3 動植物的分類課題(第14課時)2.3 動植物的分類課型新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初步學會觀察動物特征,并初步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征將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2、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類,知道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3、知道各類動物的基本特征,并能以此來辨別動物。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常見的一些動物,能夠歸納出動物的一些基本特征;2、比較動物的異同點,并能進行簡單的分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珍惜生命,關注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意識。 教學重點植物的分類準則,以植物能否開花,把植物分為有花和無花兩大類。動物的分類準則,以動物是否有脊椎,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教學難點動植物的分類和分類準則的確定。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法,討論總結法。教學設備多媒體,圖片資料,數據資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指導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在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有關生物的知識,也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在今天的課題開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認字寫字比賽。學生回答并且能夠書寫。通過一個小游戲引起學生的興趣。一、生物的分類方法1)、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據估計,目前人們已命名的約有200萬種,其中動物約有150萬種,植物約有50萬種。2)、設想:是否也有這樣的“字典”用來查詢不認識的生物?3)、在編寫這樣的“字典”(檢索表)前,首先就應該對生物進行分類 1、先完成活動2.5(書p52)2、瑞典人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法。學生思考,能夠根據前面的游戲分析出自然界的生物也是需要分類的。學生可以同桌進行討論,在討論之后教師教正答案。并且簡單了解生物的命名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得到分類后的答案。二、常見動物的分類法1、理解分類的概念1)、將具有不同特點的物體分開2)、將具有相同特點的物體歸為一類2、指導學生在掌握動物分類準則的基礎上,對常見動物進行分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3、完成書中54頁的分析題。指導學生掌握脊椎動物分為五類的準則,以及各類群的特征。動物分成5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學生能夠理解分類的概念。學生自己分析出脊椎動物的特征的區別并且完成表格。各小組進行思考和討論。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經驗來完成書中的習題,讓學生能夠和實際生活相聯系。三、聯系生活實際分辨下列動物都是屬于魚類嗎?(練習)1、用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幻燈片運用分類準則直觀分類訓練2、簡單了解植物分類:根據會不會開花分類。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尋找答案,進行分類訓練。通過實際的題目的訓練,讓學生對分類的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四、總結知道生物分為:動物(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植物(有花植物,無花植物)教學后記板書設計
- 關 鍵 詞:
- 牛津上海版六年級上冊科學2.3.1 動植物的分類 教案 牛津 上海 六年級 上冊 科學 2.3 動植物 分類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