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docx
3.6.1 集體生活邀請我1、集體的含義?(P53、P55)含義:集體是人們聯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集體并不是成員的簡單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標、分工明確的整體。(特點)2、集體聯結度和個體的關系?(P53)一般來說,集體的聯結度越高,個體感知到的集體溫暖就越多。3、集體的聯結度與哪些因素有關?(P53相關鏈接)成員間相互關聯的程度集體對成員的重要性成員間相互交流的頻率成員對共同目標的共識程度成員間的默契程度集體存在的時間長短4、集體的溫暖是怎樣體現的?(P54)集體的聯結度越高,個體感知到的集體溫暖就越多。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情感需要。在集體中,我們希望被認可和接納,得到尊重和理解,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也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彼此傳遞關愛和溫暖。當集體取得成績、受到表彰或獎勵時,我們可以體驗到集體榮譽感。5、如何正確認識集體榮譽感?(P54)a含義:集體榮譽是集體成員共同奮斗的結果,是我們共同的榮譽。P54b作用:這種榮譽感令我們驕傲、自豪,給我們溫暖和力量,激勵我們不斷前進。P54c表現:P55相關鏈接當集體取得成績、收到表彰或獎勵時,我們會產生欣慰、光榮、自豪之感。當集體受到批評、懲罰時,我們會產生不安、羞愧、自責之感。6、集體力量的來源?(P55)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7、個人力量與集體力量的關系?(P56)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強大的合力。借助這種合力,我們得以完成許多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8、集體力量對個人的影響是什么?(集體力量的作用)(P56-P57)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 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與集體要求相一致的態度和行為。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的經驗,擴大視野,健康成長。 3.6.2 集體生活成就我1、集體生活對個人成長有什么作用?(P58+P60標題,分情況展開)個人在集體中可以涵養品格。個人在集體中可以發展個性。2、集體生活對涵養品格的作用是什么?(P58-P59)集體生活可以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集體生活可以培養我們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3、怎樣在集體生活中涵養品格?(P58-P59)在集體中,每個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職責;我們在認真做事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體驗責任感,做有擔當的人。在集體中,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點。我們在交往中可以學會彼此接納、尊重、理解和包容,學會友好相處。4、為什么可以在集體中發展個性?(P60-P61)集體生活為我們搭建起與他人、與周圍世界交往的平臺。每個人的個性特點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發展和完善個性的“明鏡”,也是集體生活中重要的學習資源。實現集體共同目標的過程,也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5、怎樣在集體生活中發展個性?(P60-P61)在(集體生活)這個平臺上,我們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認識和完善自我。包容他人的不同,學習他人的優點,有助于我們完善個性。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要積極參與共同活動,把握機遇,自主發展,使自己的個性不斷豐富。 3.7.1 單音與和聲1、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有什么關系?(P62-P63)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體又必須有一些共同的規則。這些規則能夠保證集體的和聲更動聽。當集體規則與我們的個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夠保障個人利益時,我們更樂于積極遵守和維護。我們有時會感受到集體規則與我們的某些個性化需要之間存在矛盾甚至沖突。2、個人需要與集體規則沖突的原因是什么?(P63)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當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基于個人和集體的需要不同。3、如何處理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沖突?(P64)面對沖突,我們通常會讓個人意愿服從集體的共同要求。實際上,個人意愿與集體的共同要求之間往往不是完全對立的。理解集體要求的合理性,反思個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實現的可能性,我們就可能找到解決沖突的平衡點。4、如何讓集體的和聲更美?(如何讓集體更和諧?)(P64-P65)需要每個人盡力做好自己,遵守規則,以保持和聲的和諧之美。對于集體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們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積極的改進建議。(建言獻策)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展開) (集體主義)我們要學會處理與他人的各種關系。(展開) (人際交往)5、怎樣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P64-P65)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6、在集體生活中怎樣處理與他人的關系?(P65)當遇到矛盾和沖突時,我們要冷靜考慮,慎重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無論個人之間有多大的矛盾和沖突,我們都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不得因個人之間的矛盾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3.7.2 節奏與旋律1、在集體生活中,為什么會產生角色沖突?(P67)我們同時屬于多個集體,每個集體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體中,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當我們面對不同集體中的角色無法統一節奏時,角色之間的沖突就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2、個人節奏與集體旋律的關系是怎樣的?(P67)當自己的節奏與集體的旋律和諧時,我們就可以順利地融入集體;當自己的節奏與集體的旋律不和諧時,為了保持旋律的和諧,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節奏。當我們面對不同集體中的角色無法統一節奏時,角色之間的沖突就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3、如何排解角色沖突帶來的煩惱?(P68)在排解角色沖突帶來的煩惱時,我們通常會考慮自己更關注哪個集體,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責任的重要性,也會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任務的緊迫程度等。當遇到班級、學校等不同集體之間的矛盾時,我們應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4、排解角色沖突的作用?(P68)【補充】我們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節奏中學習過共同生活,在解決不同集體的角色沖突中學習過集體生活,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集體,感受集體生活帶給我們成長的快樂。5、小群體是如何形成的?(P69)在集體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個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類似的同學,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小群體。6、小群體的積極影響?(P69-P70)在小群體中,彼此相互接納,相互欣賞,找到自己的位置,體驗歸屬感和安全感。在小群體中,我們與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交往,在與同伴的互學共進中增長才干。當小群體的節奏融入集體生活的旋律時,小群體成員就能感受到集體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參與集體的建設。7、小群體的消極影響?(P70)當小群體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時,其成員就會與小群體之外的其他同學產生矛盾和沖突,甚至與集體的共同要求產生矛盾和沖突。小群體內成員之間的友誼如果沾染上江湖義氣,這樣的小群體往往會將自身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淪為小團體主義。(什么是小團體主義?)8、如何正確對待小團體主義?(P70)我們需要“心懷一把尺子”,不為成見所“擾”,不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堅持正確的行為,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9、解決集體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有什么意義?(P70)在集體生活中,我們面對矛盾和沖突,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我們學習過集體生活的經歷,也是促進集體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過程。10、小群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P70)當小群體的節奏融入集體生活的旋律時,小群體成員就能感受到集體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參與集體的建設。當小群體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時,其成員就會與小群體之外的其他同學產生矛盾和沖突,甚至與集體的共同要求產生矛盾和沖突。 3.8.1 憧憬美好集體1、什么是集體的愿景?(P72)美好集體擁有共同的夢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擔共同的使命,認同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一致的目標和追求,這就是集體的愿景。2、集體愿景的作用?(P72)愿景是集體的精神動力之源,是推動集體發展的內驅力。共同的愿景引領集體成員團結一致, 開拓進取。3、美好集體的作用?(P73)美好集體是我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園,引領我們成長。在美好集體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豐富的精神養料,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感受集體的關愛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堅定自己的生活信念。4、美好集體的良好氛圍體現在哪些方面?(美好集體的特征)(P73-P76)美好集體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體是充滿關懷與友愛的。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體是充滿活力的。5、民主公正的集體的表現要求:(P73)對于集體事務,每個人都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每個人的意見和建議都應得到尊重和重視;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共同的規則,在規則面前沒有特權和例外;每個人都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沒有偏見與排斥。6、充滿關懷與友愛的集體的表現要求:(P74)在集體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友善相待、禮讓他人,相互包容、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不僅有關懷與友愛之心,而且有具體的行動和得當的方法;不以關愛之名行“傷害”之實,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視、欺侮他人,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7、善于合作的集體的表現要求:(P75)在美好集體中,我們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充分發展各自的能力。合作意味著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時又避免個人英雄主義;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消極依賴或袖手旁觀。8、集體生活合作策略有哪些?(P75方法與技能)擁有積極、開放的心態,坦誠交流,彼此信任。正確認識自己,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并包容他人的不足。遵守規則,明確任務分工,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經常自我反思。9、充滿活力的集體的表現+要求:(P76)集體成員之間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勵和競爭是集體發展的動力,也是集體活力的重要表現。在集體生活中,競爭是以承認、尊重為前提的,集體成員之間交流互鑒,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在集體生活中,我們應如何開展競爭?) 3.8.2 我與集體共成長1、為什么要在共建集體中盡責?(P77)集體建設有賴于每個成員的自覺愿望和自主行動,需要我們自主建設、自主管理。在集體中,我們對共同愿景、共同目標的理解和認同需要時間,也需要共同經歷的過程。2、如何在共建美好集體中盡責?(P77-P79)集體建設有賴于每個成員的自覺愿望和自主行動,需要我們自主建設、自主管理。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讓它凝聚每個人的才華和智慧,并堅信集體的愿景和目標經過努力一定能夠實現。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制度內容,通過民主程序選舉樂于服務集體、有責任心的組織領導者。需要我們的“自治”精神,表現為每個成員主動參與集體建設,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共同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3、如何在共建集體的擔當中成長?(P79-P81)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為集體出力,需要每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各盡其能,發揮所長。集體榮譽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勇于擔責,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情里。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4、在集體中承擔責任的意義?(P81-P82)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有助于我們學會正確地做事,提高能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擴大自我成長的空間。勇于擔責可以為自己贏得信任,可以讓自己被賦予更大的責任,從而擁有更多發展的機會。5、在集體中如何承擔責任?(P82)【補充】勇于擔責,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情里。職責不管大小,事情無論巨細,都要主動作為,使集體活動得以有序開展。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 4.9.1 生活需要法律1、為什么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P85-P86)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人們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法律與我們每個人相伴一生。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2、法律是如何產生的?(P86)原始社會沒有法律,人類用習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習慣靠人們自覺自愿遵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開始有意識地創制法律。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質+功能)(P87)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4、什么是法治?(含義+要求)(P87)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5、法治的重要性?(P87-P88)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已經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6、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P88相關鏈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9.2 法律保障生活1、道德、法律等行為規范的共同點(聯系)是什么?(P90)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P91-P9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立法)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反腐)3、怎樣理解“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P92)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92-P94)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總述)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規范作用)法律也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指引、教育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保護作用) 4.10.1 法律為我們護航1、什么是未成年人?(P96)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2、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P96-P97)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社會原因)3、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1)專門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憲法、民法典、義務教育法等4、保護未成年人是誰的責任?(P99)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責任。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六道防線是什么?(P99正文+相關鏈接)注意區分!共同作用: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共同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1)家庭保護含義:是指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個陣地,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2)學校保護含義: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地位:在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學校保護起著重要作用。(3)社會保護含義:是指國家、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地位:社會保護創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是未成年人保護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4)網絡保護含義:是指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地位:網絡保護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5)政府保護含義: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承擔著主體責任。(6)司法保護含義: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在內的廣義上的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地位: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6、未成年人應如何正確對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權利?(P100)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 4.10.2 我們與法律同行1、什么是法治意識?(P101)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2、為什么要樹立法治意識?(P101)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當法律真正銘刻在我們的內心時,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3、法治時代對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樹立法治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4、為什么要學會依法辦事?(P102)法律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5、怎樣學會依法辦事?(P102-P103)依法辦事,就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依法辦事,就要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