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六上語文6《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孫老師作品).docx
舉一反三 學以致用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識寫生字“葛”,比較“草茶茂”等字,掌握草字頭的結構特點及變化規律。2.緊扣班長的3處言行描寫,抓住“走”“砸”等關鍵字,感受果斷勇敢、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3.比較五壯士出場亮相和英勇殺敵的描寫,學習“連點成面”和“點面結合”的寫法,實現遷移語用。 教學重點:1.感受果斷勇敢、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2.學習“連點成面”和“點面結合”的寫法。教學難點:掌握“連點成面”和“點面結合”的寫法,實現遷移語用。教學過程:板塊一 一字到一類師: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不僅有輝煌燦爛的文明史,也有浴血奮戰的抗爭史。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無數革命先烈舍生忘死,前赴后繼,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今天,就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狼牙山五壯士。一起讀出這五個英雄的名字。生: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師:(葛字標紅)葛是本課的生字,在課文中的意思是姓,既可以作單姓,也可以作復姓。有個神機妙算的人,就叫生:諸葛亮。師:葛字還有一個讀音,讀作g,是一種藤本植物(出示圖片)根可食用,莖皮可制布。據此看來,葛的字形跟哪個讀音有關?生:葛g是草字頭,表示植物。師:草字頭是用來表意的,這是一個常見部首。類似的字還有很多,(出示:菊、苔,與“葛”形成漢字組串)。仔細觀察,草字頭的寫法有什么特點?生(依次說出):起筆是一長橫。左豎稍短,右豎變撇。兩豎距離上寬下窄,像個倒梯形。師:說得好。我們可以把這些規律總結為成一段歌訣:一橫兩豎草字頭,起筆橫畫長如蓋,左豎要短右變撇,上面寬來下面窄。師:伸出食指,一起來讀歌訣,寫部首。完整地寫下“葛”字,日字要上寬下窄,寫得扁。短撇要平。橫折鉤要寫得寬,包住里面的筆畫。(生練寫,師評改。)師:是不是所有的草字頭都是一個寫法呢?我們接著來看。(出示“草苦芳”“茶芬薈”“茂營茗”三組漢字組串。)在這些字中,草字頭發生了什么變化?生:橫畫變短了。師:為什么要變短呢?生:因為下部有長橫、撇捺、斜鉤等筆畫,上部的橫畫就要謙讓一些。師:是的,寫字如同做人,筆畫之間要彼此禮讓,相敬如賓,才能協調有序。主次分明。這正是:若是下方有橫畫,或是撇捺及其它,首橫變短講謙讓,一筆一劃皆文化。板塊二 語言到動作師:回到五壯士,聯系課文想一想,他們當中,刻畫最為細致的是誰?生:班長馬寶玉。師:沒錯,馬寶玉是這個英雄群體的核心和靈魂人物。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馬寶玉語言、行為的語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師:第一處描寫班長言行的語句是什么?生: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師: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斬釘截鐵,可以看出班長果斷堅決的態度。生:走,說明班長說話干脆利索。師: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生讀。(師重點結合“斬釘截鐵”“走”等字讀出堅決果斷、擲地有聲的語氣,進而引導學生加上手勢讀出感覺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手勢往下;走,手勢前上方。)師:一個尋常的走字,含義是深刻的,這正是語言描寫的魅力,“斬釘截鐵一聲吼,果斷堅決往前走。”這個走字,還出現在了動作描寫中,“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走向棋盤陀意味著什么,這個走字又讓你感受到什么?生:三面都是懸崖絕壁,沒有退路,不怕犧牲。師:這個走字表現了五位壯士勇往直前的氣概,舍生忘死的精神。這正是,“走向頂峰不回頭,舍生忘死英名留。”師:抓住一個走字,透過兩處描寫,我們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帶上崇敬的心情,完整地讀一下。板塊三 一處到一組師:班長馬寶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文中還有兩處,出示: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師:先看第二處(用石頭砸),哪些細節讓你深受震撼?生:用石頭砸,感受到班長英勇頑強、血戰到底的決心。師:把決心帶到朗讀當中。生讀。(師重點抓住“猛地舉起”“砸”等字,指導學生讀出力度和決心。)師:好的朗讀,就是要讀誰像誰。齊讀,讀出班長血戰到底的決心,英勇不屈的氣概。再看第三處(砸槍跳崖),哪個舉動讓你肅然起敬?生: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感受到身先士卒、寧死不屈的精神。師:我們再來關注另一個細節,把槍砸碎了,與上文中的用石頭砸,表達的情感一樣嗎?生:用石頭砸,心中充滿了怒火和仇恨。砸槍時心情肯定舍不得。師:槍是戰士們最親密的伙伴,為什么要砸碎它呢?生:為了不讓它落入敵手,傷害戰友和群眾。師:舍不得用不得不砸,(播放電影砸槍片段)能把這種復雜的心情讀出來嗎?生讀。(教師指導要注意砸字的語氣,讀出不舍不忍的心情。)師:同是一個砸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情感是有明顯差異的。這正是,“砸敵滿腔恨,砸槍心不忍,同字不同情,值得仔細品。” 板塊四 個體到群體師:班長的英雄氣概,影響感染著戰士們。我們來看,當班長做出生死抉擇(斬釘截鐵地說)的時候,戰士們生: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師指導,讀出激動的心情,豪邁的氣概。)師:當班長舉起石頭砸向敵人的時候,戰士們生: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師指導想象“像雹子一樣”畫面感,讀出力度,讀出情感。)師:當班長縱身跳崖的時候,戰士們生: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師抓住“昂首挺胸”,指導讀出大義凜然的氣概。)師:仔細比較一下,描寫班長和戰士們的時候,著筆落墨是不是平均用力?生:班長寫得多,戰士們寫的少。師:班長是重點,刻畫得詳細,戰士們一帶而過,寫得簡略。這就叫做,“點面結合,詳略得當。”師:聯系上文,文章開頭,五壯士是怎樣出場的?生: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師:這里的寫法與剛才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生:這里把每個戰士都描寫了一遍。師:文章開頭,一一交代每個人的姓名和表現,形成一個英雄的群像,給讀者留下整體印象。這就叫做“連點成面,逐一亮相。”板塊五 理解到表達師:不論是連點成面,還是點面結合,都是人物描寫的方法,在描寫群體人物的時候經常用到。比如,同樣是抗戰題材的八女投江的故事(出示片段)生:冷云把手一揮,果斷地說:“同志們,下河!”八個英勇的抗聯女戰士互相攙扶著,昂著頭,一步一步堅定地走進了激流翻滾的烏斯渾河。師:這個群體描寫,運用了哪種方法?生:點面結合。師:再看一段遠點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的描寫(出示片段)生:張飛抖擻精神,酣(hn)戰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yn)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s)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備掣(ch)雙股劍,驟黃鬃(zng)馬,刺斜里也來助戰。師:這處描寫,運用了哪種寫法?生:連點成面。師:這些寫法還可以遷移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出示:拔河、雪后情境圖)選擇一處場景,選用一種寫法,寫一寫。(生練筆,然后交流。)生:拔河比賽開始了。王大力排在隊伍的最前面,只見他雙眼緊閉,雙手緊緊握住繩子,雙腳使勁蹬地,身體向后傾,都要躺在地上了。因為用力過猛,他的臉上青筋暴起,憋得像一個紅紅的大蘋果,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流下來。其他隊員和他一樣,使盡渾身力氣,用力往后拉。旁邊的拉拉隊大聲喊著:“加油!加油!加油!”大家齊心協力,終于贏得了勝利!生:雪終于停了,操場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小凡和小涵穿著厚厚的衣服、戴著手套,在操場上滾出了一個大大的雪球,他倆邊推邊笑,玩得真開心;小芮和小軒毫不懼怕寒冷的北風,穿著一件毛衣就跑了出來,她倆不停忙碌,堆出了一個漂亮的雪人;小董最“狼狽”了,和小瑞打雪仗,被砸了一身的雪,脖子里都是,引得大家哈哈笑。雪后的操場真是一個歡樂的海洋。師: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蘊含著許多寫作的方法和竅門,只要多模仿,多運用,就會日漸提高
- 關 鍵 詞:
- 狼牙山五壯士 人教部編版六上 語文 狼牙山五 壯士 教學 設計 老師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