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下音樂5.3《森林的歌聲》教案(編號001).docx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聆聽樂曲森林狂想曲感受大自然豐富的音響世界,體驗音樂對大自 然的描繪功能。 2、通過看圖形譜、聆聽、演唱等方法感受三段主題旋律,記憶各段主題曲 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3、通過學習森林狂想曲讓學生感受森林的無盡魅力與神奇,深刻體會 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樂曲的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2、在欣賞森林狂想曲過程中,記憶各段主題曲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 憶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聆聽樂曲,畫圖型譜 導語:歡迎大家來到神奇的音樂世界,今天呀神奇的音樂會帶你們去一個神 秘的地方,拿出你們的手指引方向,和老師一起去探秘這個神秘的地方吧! (師生畫圖型譜) 師:我們到了哪里呀?(森林) 2、簡介作曲家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臺灣樂曲,是由作曲家吳金黛和荒野探險 家徐仁修等人,經過5 年時間深入臺灣森林進行實地錄音,收集了近100 鐘自然 界的聲音創作而成的。 二、新課教學 (一)學習主題A 1、聆聽A 主題 設問:聽,森林在歌唱!它的情緒是怎樣的,又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呢? (輕松、歡快地/小提琴) 2、復聽,隨音樂模仿小提琴演奏姿勢 設問:這段音樂中除了樂器的音色,還出現了什么聲音?(動物) 3、師范唱A 主題(引導學生拍手聆聽師范唱) 4、師范唱A 主題旋律 設問:觀察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抽生回答) 小結:前面相同、結尾不同的創作手法叫做:同頭換尾 5、生學唱旋律 6、帶入歌詞演唱 7、為主題A 取名 8、聆聽全曲,找出A 主題出現次數 (二)學習主題B 1、聆聽主題B 設問:聽!森林又傳來一段美妙的音樂,它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主 奏樂器還會是小提琴嗎? 2、為主題B 命名 3、模唱旋律并模仿吉他演奏姿勢 4、引導學生自由表現森林里的情景 設問:在這一主題中,森林會是怎樣的情景呢?動物們在做些什么呢?用你 的動作告訴我!(生自由表演) 小結:不同的人聆聽相同的音樂,也會有不同的想象,這段主題讓老師想象 到森林里溫暖的陽光灑在清澈的小溪邊,時不時聽到三三兩兩動物放聲歌唱,小 鳥展翅飛翔在林間又回到大樹的懷抱。(邊說邊做動作) 5、師生共同想象森林美麗的情景(陽光、小溪、動物歌唱、小鳥飛翔) 6、師生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森林美麗的畫面 (三)學習主題C 1、聆聽主題C 設問:旋律的情緒和主奏樂曲是什么? 2、復聽,想象這段主題旋律展現森林里怎樣的情景 3、師生表現 4、為主題C 取名 (四)人文教育 我國每年都有50 多種動植物瀕臨滅絕,森林火災頻繁發生,過度伐木使森 林遭到破壞,小動物生命受到極大的威脅! 設問: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呢?(抽生回答) 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糧食、節約用紙、不隨地亂扔垃圾,做好這些 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對大自然的愛護。 (四)分析曲式結構 1、聆聽全曲、學生按樂曲主題的出現順序進行表現 2、分析曲式結構,簡介回旋曲曲式 三、總結、組織下課 快樂的音樂之旅即將結束,美妙動聽的森林狂想曲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 然的絢麗多彩,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愛護自然、保護自然、走進自然!
- 關 鍵 詞:
- 森林的歌聲 人音版四下音樂 森林的歌聲教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