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4.3商品調查 教學反思
u 教學反思認識人民幣這部分內容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第二課時購買商品,第三課時商品價格調查。關于教學重點、以往教學時總把重心放在識別面值和弄清進率進行換算上。而對于這些、學生都有生活積累,過分強調、單純講授顯然脫離學生的實際、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顯然,這樣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從何談起。下面我就本節課簡單談談自己的反思:1、研究學生知識經驗水平是教師教學的起點。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特別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時,教師更應該先了解學生對這些知識了解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樣的實際經驗可以借用做一個細致的思考。比如在設計這一節認識大面額人民幣時,我先讓學生在家里和家長學學認識人民幣。所以,學生們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這一部分知識已經有了比較深的了解。這部分內容就可以一帶而過,不必作為重點。而實踐證明這樣的安排是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是準確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亢奮狀態。只有在要跳起來摘果子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也只有在跳起來能摘到果子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意義的。2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教學一開始。教師以猜謎語和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通過大象爺爺如何給小動物發獎勵才能滿足小動物的需求的情景,使學生馬上聯想到要用錢,產生學習動機,并初步體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不同的付款方法,體會人民幣的作用。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后,讓學生觀察國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保護人民幣的意識。又創設了如何湊五角錢的問題情境,通過合作交流,體驗湊五角錢的不同方法。和購物的問題情境,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不同的付款方法,學生的學習情緒到了高潮,人人參與簡單的購物活動,充分體驗如何取幣、付幣、找幣,體驗1元錢的價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老師的激勵性評價是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他們樂于學習。故事貫穿整節課的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處于興奮的狀態之中。3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怎樣區分不同的人民幣,能怎樣付款。這些都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在分類中自主認識。充分利用學生購物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認識面值在1元以內的各種人民幣。教師尊重學生的意愿,引導學生觀察圖象、漢字、數字、顏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認識人民幣的方法,由直觀到抽象,建立數學模型。通過付款活動,買8角的尺子、2角的鉛筆、5角的小刀,1元的橡皮,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激發,自主探索出了多種付幣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為進一步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和模擬購物活動奠定基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領會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點,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4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買東西要付錢,1元以內的人民幣可以買些什么,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領會在購物中會根據實際情況而決定付款方式,注重了算法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學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由于學生的活動太多,所以導致課堂有點兒亂,我想今后在學生活動時應更加關注學生的活動習慣。總之,以后的教學工作要不斷總結經驗,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