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4.2購買商品 教學反思
u 教學反思1、創設購物情景,激發探究興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和方面。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比較少,如何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呢?首先采用了“逛商店”這個不同于以往數學課題表示方法,而是別出心裁地選用貼近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標題形式展示給學生,他們感到別致、有趣。貫穿整個數學的是先讓學生實際購買玩具,在玩的過程中學會與別的學生交流、合作,學會在與售貨員阿姨交談中使用禮貌用語,學生怎樣算找回的價錢。當學生玩的又累又渴的時候,進入第二環節,購買水果。嬌鮮欲滴的各種水果確實誘人,學生們興致勃勃的進入到買、算的情節當中,有效地達到預期目的。2、不足之處:(1)教師教學機智不太好。即對突發事件不能靈活自如的答辯。如:一開始自己的教學設計分三層次。第一層次是學生拿20元買玩具可能只買單個玩具,這一層次只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不進行購買活動;第二個層次拿20元買多種玩具,這一層次學生上臺進行實際購買;第三層次是若買不到的玩具怎么辦?可是一上課出現了學生有的買單個玩具,有得買多個玩具的。學生上講臺實際購買是由于玩具不太充分而打破我原來設計方案。因此此部分數學無序、凌亂。同時也暴漏了老師備課時過低估計學生能力,過死局限學生思維。再如:出現買不到45元玩具時候,通過小組4人合作,一生拿80元上臺來買。而另一位學生直接站起來說先退給前組學生20元,再找回他15元,不必拿80元。到這時候,我雖然感到前一組學生拿的錢不合理,但沒有適時解決,造成不太滿意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了“厚積而薄發”的真正含義,在以后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課標,用理論武裝自己,指導自己教學。(2)小組活動學生參與少,范圍不廣。原因是生活場景還不夠濃。可設置一個鞋架,擺上不同的物品,讓學生充分購買,由于實物少,學生購買范圍有限,造成個別學生發言代表全班意見,形成少數學生發言,其余學生成為看客的不良現象。再如:學生活動結束后,一個人不完整的想法應讓小組中其余學生補充、匯報,或讓其余組學生補充,讓其發現不同方法的小組表露出來,形成學生是學習小主人的良好氛圍。3、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1)讓學生充分體驗后如何落實基礎知識?整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的探索、討論、購物活動。由于學生的自主探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最后本節課沒有相應的練習,只是對本節課進行了總結。孩子們對人民幣的減法計算到底掌握的怎么樣我并不了解,按常規本節課并沒有完成教學計劃。這一現象不僅使我想到:現在的課中更要注重的是怎樣讓孩子們參與學習過程,如何讓孩子們在探索中學習,很少考慮知識點是否落實,怎樣去落實。如果讓學生停下探究的腳步參與練習,這恐怕不合適,我們讓學生不停的去探究,而不管知識落實情況,可能也不恰當,那我們該怎么辦?(2)怎樣做到既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又兼顧學困生?在本節課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開放,學生思維探究空間較大,學生(特別是中下等學生)感到無力下手,思考時不著邊際。而一部分優等生思路清晰,表達流暢,中下等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是否已經真正掌握關系和計算方法?如何將問題切細,分層進行探索,則又要考慮教師扶的過多,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特別是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如何把握介入的時機?如何更好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這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