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5.4兩位數減整十數 教案
4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第3課時 兩位數減整十數u 教學內容教材第4243頁,兩位數減整十數。u 教學提示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法,本節課在此基礎,學習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u 教學目標1.能準確的計算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學習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分解4.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u 重點、難點重點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分解算式的寫法難點能準確計算兩位數減整十數,并能熟練的口算。學習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分解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小棒。學生準備:練習本,小棒。u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情境圖導入新課:師:多媒體播放動畫:小朋友們做紙花,做了46朵,分給幼兒園一些后還剩20朵,分給幼兒園多少朵紙花?師:這個問題怎樣解答呢?生:4620師:為什么用減法呢?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論:用做的總數減去剩下的,就是送給幼兒園的朵數。設計意圖:從故事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渴望解決問題的愿望。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借此了解學生對兩位數減整十數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的組織教學。二、探究新知1、學習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師:用做的總數減去剩下的花朵數,就是送出去的花多數,所以應該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4620=26師:兩位數減去整十數應該怎樣計算呢?生:小組合作交流計算方法方法一: 4個十去掉2個十還剩2個十和6個一。方法二:學生用小棒自己擺一擺把46根分成40根和6根,先算40減20等于20,再算20加6等于26.教師根據學生擺小棒的方法列出分解算式板書分解算式:4620=2640 620引導學生認識到:46減20,等于26。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解算式學會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46減20等于26的計算原理。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講解等方式引導學生根據剛才已學知識探究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三、鞏固新知教材43頁,練一練。1、幼兒園有小朋友42個,只有30把椅子,還缺多少把椅子?引導學生了解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4230=12(把)四、達標反饋1、練一練4657326170682750202、口算3920= 7660= 7720=6230= 5330= 7220=5530= 5330= 4320=u 寫出分解算式4630 2510u 二年級做了65朵紙花,一年級比以二年級做的少10朵,一年級做了多少朵?u 一張桌子配一把椅子,有45張桌子,有40把椅子,還缺多少把椅子?答案:1、26、37、12、41、50、48、7、302、19、16、57、32、23、52、25、23、233、4630=16 6 40102510=155 20104、6510=55(朵)5、4510=35(把)五、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一下。設計意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對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分解方式有了更充分地認識,并能熟練計算,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計算速度,鍛煉我們的數學思維。六、布置作業1、口算4520= 6730= 7840= 5630=9720= 5730= 8940= 7660=2、3個十5個一減2個十是()3、5個十1個一減3個十是()4、7個十和5個一減4個十是( )5、小貓和媽媽釣魚,媽媽釣了53條,小貓釣了40條,小貓比媽媽少釣多少條?6、果園里有56棵桃樹,梨樹比桃樹少30棵,梨樹有多少棵?7、王奶奶養了54只小雞,小鴨比小雞少20只,小鴨有多少只?8、一箱水果43元,一箱牛奶30元,牛奶比水果便宜多少元。9、用95元買60元的書包,找回多少元?10、山羊有67只,綿羊油40只,綿羊比山羊少多少只?答案:1、25、37、38、26、77、27、49、162、15 3、21 4、355、5340=13(只)6、5630=23(棵)7、5420=34(只)8、4330=13(元)9、9560=35(元)10、6740=27(元)u 板書設計兩位數減整十數板書分解算式:4620=26 6 4020把46分成40和6,先算40減20等于20,再算20加6等于26.教學資料包(一)數學資源1、玩具汽車30元 玩具熊55元 玩具槍40元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2、育英小學一(1)班有學生40人,一(2)班有學生52人,兩個班相差多少人?3、文具店有75只鉛筆,60只自動筆,賣了一周后,剩下的筆同樣多,這一周賣掉的鉛筆比自動筆多幾只?答案:1、玩具汽車和玩具熊共多少元?3055=85(只)玩具熊比玩具汽車貴多少元?5530=25(元)玩具槍比玩具熊便宜多少元?5540=15(元)2、5240=12(人)3、7560=15(只)(二)教學鏈接課堂評價對學生主動發展的促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發展性學習評價方法必須打破將考試作為唯一評價手段的壟斷。 1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 長期以來,學習評價存在著以“硬”為標志的實證化評價方法和以“軟”為標志的人文化評價方法的分野與矛盾。前者過于注重量化因素,一些無法量化的實質性問題常常被排除在評價之外。而后者盡管在評價過程中無法保證客觀公正,但更多地考慮人的需要和價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從更適合人性的角度進行學習評價。發展性學習評價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定量評價可采用等級制,定性評價可采用語言描述,兩者相輔相承。在數學學習評語中,應更多的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通過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公正、全面的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這樣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一學生對一些題目都能做,但速度卻有些慢。可以這樣進行評價:優(四顆星), 3如果做題速度再快一些,那就是五星了,多神氣啊!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五星會屬于你!學生閱讀了這個評語后,獲得的是成功的體驗,學好數學的自信以及爭取更大進步的動力。在等級評價中,還可以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用生動有趣的圖案來形象的表示。如用不同的臉譜、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花朵、不同的印章等表示等級。 2終結評價與形成評價并重。 以往對數學學習的評價,只是以學生考試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標準,這樣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造成學校、教師和學生重分數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等弊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評價理念要求淡化分數概念,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除了單元、期末的測評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外,更應該在課堂上、作業中,用口頭表揚、寫在作業本上的短語、可收入“成長記錄袋”中有關獎勵等方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適時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改進功能。 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式評價”,例如:“你的想法很獨特!”“你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問題!”這樣能在學生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在潛意識里產生向表揚目標努力的追求。任何一個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總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學習有困驗、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該做好“期待式評價”。如:學生遇到困難,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可 以說:“你肯定能行,再動動腦子,好好想一想!”在教師真誠的期待中,學生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在不斷的嘗試中獲得成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情感,采用“接納式評價”,以防止學生形成自卑、自負或自欺等錯誤的自我觀念,學生的情感表現往往不同,教師應接納學生的個性表現,改變以往非對即錯的程式化評價,體現評價的可接受性,以促使學生自我反思,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教師對學生信任、親切的情感流露,不僅能縮短師生雙方在心理上的距離,使學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而且會激起他們對教師的信任和愛戴。采用某些動作(如鼓掌、點頭、拍拍肩膀、豎起大母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視、皺眉、沉默等)等進行 “親近式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獲取激勵的信息。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還可用一些學生喜愛的卡通標志或圖案,如:用“丹頂鶴”代表見解獨特,用“小猴”代表獨立思考,用“蜜峰”代表仔細認真,用“大雁”代表團結合作,用“啄木鳥”代表質疑問難,用“白鴿”代表作業整潔,這樣更富有童趣的評價方式,能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