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5.5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教案
5兩位數加一位數第1課時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u 教學內容教材第4445頁,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u 教學提示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本節課在此基礎,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u 教學目標1.能準確的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的計算方法。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分解及豎式寫法4.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u 重點、難點重點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難點1、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2、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分解及豎式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小棒。學生準備:練習本,小棒。u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情境圖導入新課:師:多媒體播放動畫:小兔和媽媽采蘑菇,小兔釆了4個,媽媽釆了23個,他們一共釆了多少個?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生:用加法師:說說你的想法?怎樣列式呢?生:小組合作交流怎樣列式。設計意圖:從故事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渴望解決問題的愿望。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借此了解學生對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的組織教學。二、探究新知1、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師:用小兔釆蘑菇的個數加上媽媽釆蘑菇的個數就是他們一共采蘑菇的個數,應該用加法計算。師板書:234師:我們探究一下234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方法一:先算3根加4根等于7根,再算20加7等于27。學生用小棒自己擺一擺板書分解算式:234=2720 37引導學生認識到:23加4,等于27。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解算式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分解的計算方法,理解23加4等于27的計算原理。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講解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方法二、計數器計算教師演示計數器的計算過程:23顆珠子再個位上加4顆珠子共有27顆珠子。方法三,豎式算法教師板書 2 3 42 7教師邊演示豎式寫法,邊提示學生注意:筆算加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三、鞏固新知教材45頁,練一練。1、435= 527= 534=2、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3、全班交流(重點交流算法)四、達標反饋1、練一練2 2 57 4 22、426= 772= 324=533= 536= 763=3、一本新華字典11元,一支鉛筆3元,買一本新華字典和一支鉛筆一共花多少元?引導學生用豎式或分解的方式正確計算答案:1、2 2 52 77 4 24 92、48、79、36、56、59、793、113=14(元)或1 1 31 4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分解和豎式算法,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請記錄下來和同學老師交流。設計意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熟練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的豎式列法,對我們今后的計算有了很大的幫助。六、布置作業1、口算434= 763= 843= 924=825= 743= 536= 763=2、用豎式計算763= 453=3、筆算加法要(),從()加起。4、計算544時,先計算()加(),等于(),再算()加()得()5、7個十4個一加5個一等于()6、8個十3個一加5個一等于()7、每一本故事書要23元,買一個練習本要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錢?8、圖書館有62本童話故事,又買來5本,現在有多少本童話故事?答案:1、47、79、87、96、87、77、59、792、 7 6 37 94 5 34 83、相同數為對齊 個位4、4 4 8 8 50 585、796、887、235=28(元)8、625=67(本)板書設計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1、板書分解算式: 234=2720 37把23分解成20和3,先算3加4等于7根,再算20加7等于27。2、2 2 52 7筆算加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教學資料包教學資源 1、計算24加5時,可以用分解方式計算,例如:先將()分解為()和(),再用()加()等于(),最后用()加()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要(),從()加起。2、一個文具盒是26元,一個練習本是3元,用30元買兩樣東西夠嗎?3、王婆婆賣水果,有蘋果43個,梨子比蘋果多5個,蘋果和梨子一共有多少個?答案:1、24 20 4 4 5 9 9 20 29 相同數位對齊 個位2、263=29(元)2930 答:夠3、435=48(個)教學鏈接 數學資源如何用好小學數學情境圖 小學數學最吸引學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艷的情境圖,同時為我們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熟悉的情境進行數學探究,從而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但不能合理利用情境圖輔助教學,根本調動不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不了學生的數學思考,使情境題圖失去應有的數學價值,課堂也失去應有的數學味。如何有效地用好情境圖呢?我認真地認識和審視教材中的情境圖,同時反思自己的實踐教學。我認為要用好情境圖,用心地領會情境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地使用,才能真正發揮情境圖的最大價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要用好主題圖,教師不僅要正確認識情境圖,領會它的內涵,也要考慮怎樣靈活使用,才能達到優化情境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下面幾點有效的做法。. 合理把握情境圖的呈現方式 “情境圖”蘊含的數學理念,并不僅僅在于“情境圖”的表現形式,更在于情景的呈現過程。教材情境圖作為一個包含豐富的數學信息場景,教師的呈現方式對“情境圖”的教育教學價值的體現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情境圖的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分層展示。 挖掘出情境圖中的隱含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將學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復雜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會讓他們東拉一句西扯一句,無所適從。 教師可以按各個場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個場景,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老師的合理安排,主題圖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探索過程提供思維表象,激勵學生探究的熱情,促使學生生活經驗不斷數學化。(2) 變靜態為動態過程。 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是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情境圖”表現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處理,使原本靜態的情境圖變成了動態過程式的演示,在緊緊把握學生思維的前提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2.拓展情境圖的多樣使用 不能單純認為情境圖的功能只用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結果學生僅僅是開頭幾分鐘在情境中學習,剩余的時間就脫離情境圖學習單純的數學知識,這不但讓學生一下子覺得沒了興趣,還對教學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新教材的使用拓寬了我們的教學視野,為我們在教學中有效落實課標理念提供了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情境圖,并深入地領會情境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對情境圖進行靈活地、創造地使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情境圖的最大價值,使我們的課堂真正實現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目標